盐城现象

一方凡人善举的热土
这是一片广袤的海滨大地,这是一方神奇的红色热土。生活在这里或是从这里走出的,即便是普通凡人也注定会与众不同。这就是盐城。
2014年2月18日晚,由盐城回到北京打工的杜金荣,打开电视后被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一段视频吸引:大把的钞票在空中“飞旋”,十多位市民跑到人来人往的广场捡钱并当场交还失主。帮忙点钱的银行工作人员说,两百张百元大钞,只少了被大风吹掉的三张!“看到这段视频,我特别感动、特别自豪。”杜金荣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段两分钟不到的视频,取自于盐城市区大庆路黄海农商银行监控室。画面中的人物都是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一位中年男子把吹落到汽车底盘下的钱拾起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几次蹲下身躯,把散落的钞票一张张捡起来用手抹平,然后送给失主……。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这些善举,已被路面的监控摄像全程记录。
2012年,北京一场“7·21”特大暴雨,让来自盐城的近60名农民工救人团队的感人壮举广为人知。杜金荣便是这个农民工施工队队长。这一年的9月4日,《焦点访谈》还原了那场救人行动。“陈文堂第一个跳下水,把绳子固定在大巴车反光镜上,并拼命喊着让小孩妇女先走”。闻讯赶来的工友纷纷加入救人行列,共同搭建起了一条“生命救援线”,最后成功救起182名被困群众。61岁的李传根,是这支盐城农民工团队中年纪最大的。记者问:“您这么大年纪,想没想到下水救人的危险?”老李答:“那些人被围困水中,有的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大,看着谁都会心疼,哪顾得上危险!”副队长何学中在听到召唤后,立即拉上同在工地的儿子何明前去抢险,并一个劲地催促儿子:“你个子大、腿脚好,快点跑,赶快下水救人!”父亲竟然忘了儿子是个“旱鸭子”!父子俩拉着绳子,在齐胸的深水中接力救人,一直坚持到最后……
时隔一年多,盐城的一群普通百姓,再次走进《焦点访谈》。凡人善举,与北京的一幕何等相似:完全自发,毫不迟疑,默默离开!央视《新闻联播》(2014年2月15日)对盐城“拾钱事件”发表过如是评论:“摄像镜头的无声记录,带给我们更多信心;本分善良的普通人,依然是我们生活的主角;敬业、友善,依然是社会精神的主流”。
事实上,盐城的好人群像,体现在这座城市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中的不同岗位:拾金不昧的环卫女工、暴雨救人的农民工团队、坚持奉献的基层公务员、带病教学的教师、舍己为人的军人……。透过这群普通的盐城人,可以触摸这座城市的温度,感受这座城市的情怀。
2011年2月10日,盐城普降大雪。凌晨被紧急抽调到市区登瀛桥清理积雪的环卫女工韦青、陈红,清扫中捡到一个装有成捆钞票的包裹,于是便在寒风中等候失主3小时。面对失主三番五次的重金酬谢,她们都婉拒了。在接踵而来的荣誉和采访面前,两位女工显得羞涩、紧张和不善表达。“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折射出她们的善良本分。其实,她俩的困境十分相似:每月仅千元左右工资,丈夫打工,孩子上学,家庭经济拮据。即便如此,她们还是将事后政府奖励的2000元捐给了一名19岁的脑癌患者。
面对金钱,盐城人能经得住诱惑;面对危难,盐城人更能挺身而出。2013年7月14日,南京军区十二集团军工兵团破障三连指导员罗昊(80后盐城籍军官),带领连队在黄海海域进行海上标示训练时,突遭大浪冲击,致突击舟失去控制侧翻,9人落水。就在突击舟侧翻瞬间,罗昊奋力冲上,为保护操作手而被螺旋桨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央视《新闻联播》播放过一段视频:罗昊所在连队在进行实爆作业时,有一个雷管失效没有爆炸。面对随时引爆的危险,罗昊第一个冲上去排险。央视主持人王宁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历多次。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还带领官兵将被困海上7小时的11名游客全部解救上岸。”
盐城好人,极具传承效应。镜头继续回放:2007年,一位盐城人的壮举震撼三秦大地,感动异乡百姓。同年6月26日22时许,在西安经商的盐城阜宁籍企业家戴俊,途经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时,发现3名犯罪嫌疑人在持刀抢劫打工妹孙某。戴俊义无反顾地上前与歹徒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歹徒连刺数刀,倒在血泊之中。30日晨,5000多人守候在西安殡仪馆外,虔诚地送别英雄最后一程,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发前来的西安市民。那一天,60多辆自驾车排起长长的车队,护送着英雄魂归故里。戴俊留给古城西安的,是西安人永远的怀念……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座城影响一群人。有一首歌词曰:“没有那江南秀,哪来的女儿俊?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就是盐城——一方凡人善举、好人频现的热土,一座以好人为骄傲、为好人而喝彩的城市。
一座崇德向善的古城
盐城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海盐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此重建,盐城作为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成了无数有志青年身心向往的圣地,成了名噪一时的“苏北延安”。
2014年2月,新四军纪念馆的《新四军与老百姓》主题展,展出了100多幅珍贵的新四军图片资料。其中,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阜宁陈集老百姓夹道庆祝战斗胜利的情景。讲解员为观众们介绍被定格了的这幅画面后的精彩故事:当时的陈集,虽然只是一个200户居民的小镇,却是盐阜区军政机关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1943年25日晚,新四军二十三团的5个参战连队,利用夜幕掩护,悄悄接近陈集守敌的警戒线,干净利落地突破敌人防线,一举全歼酣睡日军,缴获日寇全部物资,成为当年盐阜区反“扫荡”斗争中最漂亮的一仗。战斗结束后,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老百姓欢呼庆祝,文工团慰问演出,年轻人踊跃参军……。盐阜军民一家亲的场景,被定格成生动的历史画面。
事实上,不一样的感人场面,在当年的盐阜区随处可见:“老百姓把废铜烂铁捐给新四军造枪炮打敌人,一天做几百个烧饼挎着篮子送给战士,拿出自家铁锹一起为新四军破路……”。老区人民在以一腔热情和实际行动,支持着为民族生存、为百姓安宁而浴血奋斗的新四军将士,老区人民在用奉献和牺牲谱写着军民同心抗敌的壮丽诗篇。
一段历史影响一方人。当年,盐阜大地曾涌现出众多的拥军模范,支前模范,生产模范;如今,盐城人承继老区传统,好人现象随处可见。“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体现老区人民奉献、牺牲精神的这句经典“口号”,不仅践行于峥嵘岁月的战争年代,和平时期的盐城人,依然在口口相传。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接力老区红色火炬,已成为一代代盐城人的共识。
文化底蕴决定城市品位。厚重的海盐文化、雄浑的铁军精神,是盐城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铁军精神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无私奉献精神,铁军精神彰显出的革命先辈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在盐城人的传承和发扬中,被烙上了浓重的地域色彩并赋予了厚重的道德基因。
盐城还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这里民风淳朴,保留了盐民后代吃苦耐劳、坚韧质朴的性格。据统计,全市3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外出务工人员190多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全国各地各个重大建设工程工地,都会有盐城农民工的身影。这批庞大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劳务输出的同时,也输出了老区人民善良与无私的传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宴请北京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时,曾发自肺腑地说:“盐城这帮兄弟在洪水中救人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盐城这座城市长期加强道德建设,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的结果”。
不仅仅北京“7·21”暴雨中有60名盐城农民工救人群体,其他城市同样有盐城好人的身影:古城西安,有勇斗歹徒的戴俊;西域新疆,有爱洒天山的郑巧玲;边远贵州,有扎根支教的陈晓明;都市上海,有跳水救人的徐加苗;省城南京,有舍己救人的辛世杰、还有拾金不昧的刘必富……。在本土盐城,凡人善举的好人则体现在各行各业。
2012年7月10日,盐都区北龙港街道,一辆轿车接连撞倒路边十几辆电瓶车,径直向人群冲去。“不好,这人错把油门当刹车了!”路过的徐兆学飞身一跃,奋力将两位老奶奶和一位怀抱孩子的年轻妇女推向路边,自己则被小车撞出一米多远,造成右腿小腿胫骨双骨骨折。人们终于发现:这位英雄原本就是一个长年助人为乐的“好人”!
徐兆学却不以为然。面对记者后来的采访,他谈说的是事发后市民百姓对自己的关爱。他告诉记者,救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每天都会有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市民自发送来鸽子汤、老母鸡汤、黑鱼汤……;出院回到小区时,竟然有数百位小区居民和四方群众赶来,并且自发地拉起“欢迎英雄回家”的横幅。那一刻,他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当我们不断被身边的事触动、感动时,我们自己也会发生改变,改变的人多了,就促进了这座城市民风的改变。”英雄的感慨,道出了好人的群体效应: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城市因一群好人而满城春风。
如今,在盐城随处可见的城市“文明交通一条街”、“文明餐桌一条街”、“道德模范一条街”、“放心消费诚信经营一条街”、“4S文明示范店”,以及遍布农村的最美乡村建设,已经日益凸显示范效应。行走在盐城,人们看到的是竞相绽放的文明之花,感受到的是被不断提升了的市民百姓们的文明素养。盐城,是一坐崇德向善的城市。
一种见贤思齐的民风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的身体力行和持之以恒,将会形成一种风尚。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看来,盐城的党风、政风、民风,已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为此,他要求全市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组织“三风”大讨论,要认识到百姓为城市之本、经济为城市之基、文化为城市之脉、民风为城市之魂,要充分利用盐城好人和道德楷模这些生动典型教材,人心向善,见贤思齐,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汇聚“正能量”,激发奋进力量,加快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
盐城好人,不仅感化了一方水土,净化了社会风气,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带动愈来愈多的人献爱心、做好事、做奉献。
“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做公益事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市委党校服务中心主任郑巧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出了她的想法,“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形成爱心大合唱。”为了发挥郑巧玲的榜样力量,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盐城市委党校多次召开报告会、座谈会,宣传弘扬郑巧玲的大爱无私精神,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捐资助困及无偿献血等一系列活动。职工查克带领全家为“留守儿童之家”送粽子、包饺子,于宁宁为步凤麻风病人送温暖,并资助青海留守失学儿童……,一时间,“爱心接力”不断。
党风决定政风、民风。在市民百姓的眼里,党风、政风就是“官风”;“官风”正,则民风淳。民风又是党风、政风的镜子,它能透视并折射出党风、政风的清正度。在盐城,党风带动了民风。这是榜样传递出来的力量,是党员干部用平凡行动和高尚情操,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百姓见贤思齐,做好人、行善举,涓涓细流汇成涌动的爱心之潮。
盐城市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舆论引导方面,因地制宜地从城市文化入手,以弘扬铁军精神为导向,赋予城市精神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其中幸福新盐城的定位,意味着在城市发展中融入人本理念,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2009年以来,市委四次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学习王成女、徐兆学、王强、“7·21”北京暴雨盐城农民工救人群体等先进典型。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十佳文明新事”评比已持续22年,先后宣传了200多件文明新事。2011年至今,已有95人获“盐城好人”称号;25个好人和群体获“江苏好人”称号。尤其在2013年下半年后,盐城好人呈现出“井喷”趋势。
2013年12月17日,阜宁县公安局一线民警王成女,被授予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这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务员。经她办理的10万余人户口迁移、3万余份撤组转户“农转非”户口、1万多居民户籍项目变更、20多万份居民身份证,从没发生过差错。由于经年累月超负荷工作,2003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严重贫血、肺炎,但依然坚持工作,药费发票积压了尺把厚。这期间,她调查走访22个贫困家庭,帮教13个有劣迹的人员,献出慰问金4700多元。自她任职兴阜社区后,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0%,治安案件下降22%,区域治安状况发生很大改变。
盐城师范学院70后教授王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和传播,去世时年仅42岁。身患重症的4年间,他凭借顽强毅力坚持科研,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篇,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坚韧的王强,用生命守望着马克思主义阵地。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在全市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要求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群众看到了党风的可喜变化。
建湖县农商行副行长成飞在盐徐高速的九龙口段,冒着生命危险,站在绿化隔离带的护栏上拦截过往车辆,避免了已发生的20多辆相撞车俩事故的进一步升级。在同事们的眼中,成飞一贯乐于助人。他当选“中国好人”,众望所归。“其实,群众都在默默做好事、悄悄助他人。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成飞事后坦言,“遇到这种事,大家都会这样做,我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普通群众都能做到,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成飞的话道出了很多党员干部的心声。
淳朴友善、爱岗敬业的民风、政风,也推动了党风建设。在亭湖区先锋街道东河村,49岁的仇爱清20多年如一日,坚持给50名留守儿童每人发放200元钱,并送给每人一个开学新书包。春节期间,他给村里282家特困户免费送去大米、食油、鲜活鱼等生活物品,27年每年如此。他负债创办的盐城首家以“爱心”命名的水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向社会公开承诺,拿出市场净利润无偿回报社会,先后解决了2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亭湖区委将仇爱清树为“全区共产党员的楷模”,号召广大干群向他学习。仇爱清却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社会就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感谢盐城这座城市,不然这件好事不可能这么顺当地做下去,也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影响。”
2013年5月,在全国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会议上,盐城市获“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10家,盐城市是江苏省在本次会议上唯一受到表彰的市。2012年,杭州社会科学院发布《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上海、杭州、南通、盐城、合肥等城市后,对人均GDP与居民幸福感做出多项分析,结论是:苏北盐城人的幸福感高于其他城市。其中,重要的一条: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有没有朋友是社会幸福的关键,而“诚实信任”则是社会幸福和谐的保证——盐城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