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概 况】 2013年,盐城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至年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530万户,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城乡家庭,用户数超过269万户,入户率109%,城区和乡镇基本实现3G网络的全覆盖。有线宽带互联网用户数113.3万户,家庭普及率36.7%,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03万户,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数37.5万户;全市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73.4部,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733人,移动支付注册用户数超过70万户,城市人均年通信消费1800元。全市移动电话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居苏北第一位,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宽带普及率居苏北前列。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22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84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25%、31%。两化融合(信息化和产业化)取得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信息化在改造传统行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较大作用,企业装备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全市有1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省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园区,18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76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73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2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化。基本建成政府体系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税务、金融、工商、公安、教育等重要业务和公共服务系统实现网络化应用,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完成,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
【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盐城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投入,网络覆盖、宽带接入能力和宽带速度等方面指标在全省处于较领先水平。从接入能力看,城市家庭20Mbp/s(兆位/秒)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91.4%,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98.3%;从宽带用户分布看,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84.4%,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43.3%。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36.7%,第三代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29.2%。年内,盐城申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及项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的组织申报工作,推进盐城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企业信息化建设】 年内,市经信委帮助企业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和招标项目、年度中央财政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的组织申报、材料审核工作。排查相关企业和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充分论证,并做好项目的筛选、推荐和包装,力争通过资金扶持,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全年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类,盐城有16个项目列入公示名单,其中大市区10家;物联网专项类,江苏沃叶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专项。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盐发〔2012〕4号),召开省内知名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座谈会,征求委相关处室意见,草拟《关于信息化助推“千百十工程”的意见》,制定《信息化助推“千百十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做好企业信息化等级评估工作。扩大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软件园及相关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博览会。盐城组织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华生恒业(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森创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各县(市、区)经信委分管领导等100多人组团参展、参会。盐城嵌入式软件、各类专业软件和文化创意、动漫软件在展会上受到关注。开展双软认证和年度审核。发挥市信息化协会和市软件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开展软件企业“双软”认定(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ISO27001、ISO27000的认证工作,完成9家软件企业的双软认证工作。开展相关产业调查。开展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平板显示产业总体情况调查等工作。
【电子信息产业】 年内,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将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盐城四大主导型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全市96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中,开票销售在5000万元至8000万元之间的企业57家,占比约60%,开票销售超过1亿元的企业16家,没有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全年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30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22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84亿元。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6亿元。产业从业人员约6.3万人,其中软件业有近1万人。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税12亿元,平均利润率4.6%;软件业实现税收约6000万元。主要是由于射频天线、车载电子等新兴产业和光缆、节能电光源等龙头产业的利润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58%为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全部为国内。内外销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内销比重持续上升。龙头企业增长优势表现突出。全市两大软件企业思科网络与南大苏富特走势良好,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同时在手订单充足。软件企业全市前十强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64.3%和89.2%,行业龙头企业贡献突出。产业向园区集聚,年内,2个省级软件园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1亿元(盐城市软件园15亿元,大丰市软件园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5%。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之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科技经费支出7.6亿元。加快新品研发速度,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约5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24%。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市经济开发区联合复旦大学成立新能源与新光电联合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合作建立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推进祥云光电、汉创等众多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继续以市场转型驱动加快推动投资增长。全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3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5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智美达智能安防项目、总投资3600万美元的景云光电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祥云光电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华美光电项目。除滨海、响水外,其他7个县(市、区)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都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信息产业园区。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获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后,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大丰高新区等先后被评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省物联网产业基地。
市级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 年内,盐城加快市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应用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确立建设方案,召开需求对接会、方案评审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并进行多次系统演示,征集意见,至年底,20多家单位上线试运行。
(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