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概  况】  2013年,市统计局建立健全月度统计数据监测制度,做到月底前有预计数据,月初有快报数据,月中有统计月报、全国全省数据;每月专门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供《投资统计》、《月度监测》2份统计手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定期在市委、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作大会发言。与市委研究室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深层次分析,在日常进度分析、调研报告外,每月有针对性地形成1~2篇统计专报,供市领导参阅。年内,市统计局13篇统计专报获市主要领导批示,信息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市级部门前列。市统计局强化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实现市本级和阜宁、射阳两地的全面小康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指导响水、滨海两县小康申报验收工作。完成2012年度“八项工程”(转型升级工程、科级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监测统计任务,并推动“八项工程”监测统计工作和民生幸福工程监测统计工作向县区延伸,确保客观反映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  年内,全市统计系统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召开全市统计局长会议,着手谋划经济普查工作。市统计局专题向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发送统计《专报》,并提请分管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办经济普查工作。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全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经济普查工作责任书。各县(市、区)政府随后全部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全市集中办公用房40余间,抽调集中办公人员180多人,选调出6000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普查宣传全面启动,普查区划分和电子地图绘制顺利完成。6~7月,市统计局将全市名录库中的近7万家企事业单位,与税务、质监、工商、编制、民政部门的行政登记库逐一比对,并对城关镇、园区等重点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单位再排查。9月,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经济普查正式登记之前基本单位集中核查工作,查实单位数、经济总量和布局结构3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单位核查,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普查数据真实完整,为正式登记提供坚实依托。
【统计数据质量】  年内,市统计局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强化名录库管理,按照“先进库,后有数”和“要进库,走程序”的要求,重抓全市联网直报企业的源头管理。举办镇区街道基本单位名录业务培训和相关工作督查,推进名录库维护更新节点向乡镇延伸,提高名录单位的信息质量,减轻县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量。至年底,盐城市纳入联网直报平台的企业546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4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91家、住宿餐饮业139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794家、重点服务业企业506家、房地产企业391家。市统计局在各主要统计指标评估时,将新增定报企业情况列入数据评估过程,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增速的重要依据。至年底,全市新增联网直报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位居全省第二位。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以省统计局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为基础,结合盐城实际,修改完善盐城2013年度主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做到评估指标权重和评估指标标准化方法全部公开,更加突出数据质量评估简化、客观和可操作性。继续推进数据评估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加大对数据匹配性、支撑性、合理性的研究和把握,探索建立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形成一套涵盖统计设计和数据采集、审核、传输、处理、管理、评估、发布全流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联网直报企业“三查”工作(查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否真实、查统计源头数据真实性、查联网直报工作是否落实),通过自查,全市初步核实清查出空头户165家,其中工业81家,建筑业11家,房地产10家,批零住餐51家,服务业12家。发现存在数据异常的单位193家,其中工业119家,建筑业24家,房地产业4家,批零住餐32家,服务业14家。
【基础建设年活动】  年内,市统计局制定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达标在今年”、“我是规范统计岗”等系列活动,组织推进县、乡、部门和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县级统计局在东台、大丰、亭湖、建湖4家规范化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推动滨海、响水、射阳、盐都4家县级统计机构通过达标验收。乡镇统计站47个通过达标验收,其中9家乡镇统计站被省局列为规范化建设示范统计站。联网直报企业验收合格2337家。进一步建立完善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半市级部门通过达标验收。
【统计信息化建设】  年内,市统计局学习借鉴兄弟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优化全市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和联网直报系统平台功能。组织移动办公系统建设。开通应用市、县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多次视频会议,提升统计工作效能。启动实施数据库建设工程。着手建立市级统计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的处理、核算、输出和分析、发布与咨询,为全市统计改革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和支持。推进统计硬件升级换代。集中更新一批办公电脑、服务器、路由器和打印机,改善统计信息化硬件条件。
(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