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军侵入盐城

时间:2015- 04- 22 浏览次数: [ ]

一、抗战爆发,国民党在苏北实施片面抗战路线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但是,国民党当局在日本政府“局部解决”与“和谈”阴谋的迷惑下,在抗战还是妥协两条道路面前举棋不定,致使日本侵略军加紧向芦沟桥前线调集兵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8月13日,又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的进攻。直接威胁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迫于形势,国民党统治集团终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正确主张,以一致对外。

从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国国内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一条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以依靠和发动全国人民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另一条是国民党所实行的不要人民群众参加、单纯由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根本不同的抗战路线,代表着两种对立的阶级利益,必然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国民党军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全国各战场上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结果,在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在苏北的抗日战场上,同样也遭到了惨败。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淞沪地区后,其主力由京沪沿线直扑南京,一部由杭州湾登陆,沿太湖以南,由安徽广德、宣城、芜湖迂回南京;其海军一部亦由吴淞口溯江而上。

其时,沿海各省国民党省政府主席均改由军人任职。江苏省主席陈果夫免职,由顾祝同继任,顾因指挥二十四集团军作战,未到任,以省民政厅长韩德勤代理。省政府及保安总团团部因镇宁战事吃紧,先由镇江迁扬州,继又迁到淮阴。苏北地区的国民党兵力,有国防军第八十九军(系江苏保安团改编)辖第三十三师、一一七师,军长韩德勤兼三十三师师长,副军长李守维兼一一七师师长。三十三师辖第九十七、九十九两个旅,一一七师辖第三四九、三五一两个旅;国防军第五十七军,辖第一一一师、一一二师,军长缪澂流,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该军原为东北军,后移驻苏北。国防军加上驻苏北的江苏省税警团和省、县保安团队,兵力总计达六、七万人。国民党方面如果能全面发动群众,军民密切配合,从事敌后游击,确是可保全苏北一隅的。但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从不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抗战,忠实地执行了国民党蒋介石的片面抗战路线。

二、日军入侵盐城

1938年4月初,国民党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日军进攻锐气未减,4月3日,日军大本营暗中制订了进攻徐州作战计划,7日,正式下达了徐州作战命令和《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决定以华北方面军为主,由北向南,击败徐州以北、以东国民党守军,占领徐州以北津浦线和兰封以东陇海线北部地区,切断归德方向的退路,进而由西面、西南面包围突破徐州;以华中派遣军策应,由南向北,占领徐州以南津浦线及合肥附近地区,配合华北方面军从西面、西南面攻陷徐州,歼灭国民党守军。

据此决定,日本侵略军华中派遣军第六、第九、第十三、第一〇一师团先后集结于苏皖,准备合围徐州。第一〇一师团一部先攻陷扬州,并沿运河线北犯,经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军一一七师三四九旅六九七团王锴部抗击,于扬州、高邮至昭关坝形成对峙局面。3月中旬,日军第一〇一师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由南通登陆,南通守军一一七师六九八团杨仲华部无备,被敌偷袭成功,南通、如皋、海安相继陷落。日军又以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沿通榆公路继续北犯。

当时,盐城一带国民党驻军分布情况是:盐城为三十三师一九八团、一一七师七〇一团,东台为三十三师一九四团;阜宁等地驻军为五十七军某部和税警团一个团,加上盐城、阜宁两县的县属游击大队,共约6个团的兵力。如果国民党军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完全能以优势兵力,抵挡住日军向盐城进犯。

4月下旬,日军在海安、东台间之梁垛与国民党军一九四团遭遇,一九四团初战不利,退守东台。不久又放弃东台,退至草堰、白驹一带布防。敌侵入东台。一九八团赶往草堰、白驹增援一九四团,与日军形成一个短时期的对峙局面。

4月25日上午9时,日军对草堰、白驹一带发动进攻。先以飞机轰炸,继以炮火轰击,步兵步步迫近。国民党军俟敌进入有效的射程后,小炮、机步枪一齐开火,与敌激战,先后打退敌三次冲锋。至中午时,敌从中央突破,向纵深扩展。国民党军未能及时组织反击,被敌击溃。敌继续北犯。在大团河南遭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六七四团的阻击,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守卫大团河闸的六七四团一个连的国民党官兵全部阵亡。

4月26日,敌占领盐城南之重镇伍佑,下午侵入盐城。5月初,敌继续北犯,先后占领新兴、上冈。在阜宁南30里的沟安墩,国民党军又组织了一次较大的抵抗,共投入约4个团的兵力。敌从正面发起攻击,遭国民党阻击受挫。国民党军随即从两翼迂回出击,正面又组织反冲突袭,两军短兵相接,搅成一团,敌飞机大炮均失去作用。国民党军士气大振,在沟安墩以南沿公路与敌展开白刃战,战斗异常残酷,双方死伤均重。混战相当时间后,敌投入后续部队,国民党军不支撤退。是役死打伤日军千余人。

①见《阜宁文史资料》第二辑,第31页。

敌占沟安墩后,即对阜宁发起攻击。阜宁城守军经三天防守,终被敌从城东南角突入,双方展开巷战,坚持一天后,国民党军撤离阜宁。接着,侵占苏北东部之敌会同苏、皖、鲁另5路共约三、四十万兵力,对徐州数十万国民党军形成包围。国民党军不得已于5月中旬陆续撤离徐州。19日,日军侵占徐州,鉴于其战略目的达到,同年7月,日军相继撤离东台、盐城、阜宁。国民党军随即进驻盐城等地。

1939年3月1日,驻青岛之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联队由海路南下,从苏北灌河口登陆,凌晨1时左右,日军乘20艘炮艇在飞机掩护下占领陈家港,并溯水西犯。驻守陈家港、燕尾港、堆沟等地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师某旅和税警团第一旅闻讯溃逃。响水口等重镇陷于敌手。3月5日,日军一部侵占了阜宁第一大镇东坎。3月18日,日军第二十一、第五、第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再陷盐城。同期,日军先后攻陷淮阴、淮安、涟水等地。

在日军侵犯盐阜期间,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杀敌,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如1939年6月6日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九三团三营二连一排官兵请缨杀敌,孤军奋战,杀伤大批日军。终因寡不敌众,全排官兵除一名炊事员外,余均壮烈战死;1941年初国民党江苏省第一路游击队司令马玉仁率部与日军鏖战于阜宁县陈家洋东南之三淤尖,经数小时激烈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马玉仁也不幸以身殉国。实践了他“抗日不计生还”的誓言等。

日军侵占苏北各重要城镇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及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部被迫迁至兴化。国民党军在苏北的失败,完全是在其片面抗战路线指导下,未能发动全民抗战和组织有力抵抗的必然结果。

三、日军的侵略暴行

日军侵入盐城地区后,实行惨无人道的恐怖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盐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38年4月,东台安丰镇沦陷时,即有40多间房屋被烧,60多人被无辜刀砍、枪杀致死,50多名妇女被奸污。日军在东台的三灶大肆烧杀,200多间房屋被毁之一炬,11人被杀害,3名妇女被奸污。日军在丁溪屠杀老弱妇幼30多人,继之又向白驹沿途烧杀。日军暴虐成性,杀人手段骇人听闻,不少无辜群众被活活烧死、活埋、剖腹、砍头,有的被在钉在墙上当活靶。

同期,6名日军从东台骑自行车到粱垛乡唐柳灶。他们抓住一个躲避不及的姑娘,意欲奸淫。农民柳普祥激于义愤,鸣锣聚众,并大叫“打鬼子”,霎时即有数百农民手持钉耙、扁担、大锹扑向日军,6名日军惊慌失措,四处逃散,当场被打死5人。翌日,大队日军前来报复。从大水洼到唐柳灶一线,火光冲天,1500多户居民房屋被烧毁,损失不计其数。

4月26日,日军从东台进犯盐城,盐城南大门伍佑镇首当其冲,遭其肆意蹂躏。日军一到伍佑就到居民宋吉安家要“花姑娘”,宋吉安摇了摇头,当即被敌用刺刀戳杀。王小专子的老婆因抗拒日军的兽行,被掼入火中活活烧死。一队日军在“扫荡”大新河马家庄时,纵烧居民房屋,烧去28户,全庄仅剩4家得以幸免。5月2日下午,两名日军在伍佑东郊追逐一青年妇女轮奸,一名被居民杀死,另一名逃脱后,遂纠集一部,沿途烧杀,抓居民16人,带至伍佑镇,以活祭被打死的一名日军,一个个被刺死。

日军在侵占盐城之先,以数架飞机飞至盐城城区投掷炸弹,先后炸死平民60多人,炸毁民房1600余间。4月25日,日机三架飞至盐城西门和北门外一带投弹。死伤居民多人。次日,日机又至盐城北闸、西门轰炸,致使盐城西大街起火,加之国民党江苏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杨庚为对付日军入侵,采取焦土政策,派人用煤油在城区纵火,大火因无人抢救漫延全街,共烧7天,昔日店铺林立的西大街,火后只剩一片焦土废墟。26日,日军侵入盐城后,抢劫财物,烧毁民房店铺,杀戮平民,后经红十字会收集的尸体就达480余具。作为沿海重镇的盐城古城,毁于一旦。据统计,盐城原有58700多间房屋,被烧毁百分之八十以上,盐城西大街275家店铺,最后仅剩徐姓一家,昔日拥有13万多人口的城区,一时满目断壁残垣,一片凄凉。日军随军记者也写道:“盐城这个有10万人口的县城,已被夷为平地,没有一座建筑物幸免,附近的村庄也都烧光了”。

日军侵入阜宁城后,其暴行更是骇人听闻。先是对阜城周围20里之大小村庄进行焚烧。接着在阜城繁华街道西大街、莲花街纵火,数里长街,尽成一片火海,持续数日,烧毁房屋近万间。有崇姓者,刻宇为业,刚建3间新居,尚未粉刷,被付之一炬,顿成灰烬。日军又对阜城居民进行屠杀。居民陆和,身体被埋于土中用刀削头;年逾古稀的艄公张四官,被铅丝穿手掌,用刀层层削去脸皮,活活痛死;卖花郎大伢子,无端被砍分为6块;年已半百的石左甫,被抓以后,敌用水灌其腹,后活活踩死;市民陈画眉,敌先以香烟烫其脸皮,后唤军犬将其活活撕咬死。被扔进阜城小桥西石灰塘活活呛死者,达百余人。其时值初夏,阜城可谓五步见尸,十步见骨,层层黑蝇,嗡嗡飞舞,瘟疫继起,人畜继殁。经日军蹂躏后的阜城,昔日繁华街道,皆为断垣颓壁;往日栉比屋宇,大都夷为平地。旧民族教育馆内,荒草没胫,稚童牧羊。西街闹市,所存零星店面,墙倾壁圮,门板一无所存。旧县署前后,草深逾尺,仅存数株树木。昔日书声琅琅之考院,门前已无径可寻。行人踯躅,鹧鸪哀啼,人民生活无着。

1939年3月26日(阴历二月十六),响水口日军一部百余人血洗了阜宁县十一区区公所所在地六套镇(现属响水县六套乡)。日军用炮轰、机枪扫射六套居民,并逐户搜查抓捕群众,稍有反抗即被残酷处死。铁匠夏如桢因拒捕,被日军绑在树上砍掉脑袋唤狼狗吞食其脑;杂货店店主周月池看到日兵拿货架上的物品,因讲了一句话,被两名日兵挖去双眼,当场昏死;张氏老奶奶见日军欲躲避,被日军一枪打死,并被用军刀挑破肚子;邹万祥的哥哥,在日军搜查时逃跑,被抓住,脚被打断,后又被用麻绳勒死。被逮捕去的群众,日军对其施行了集体屠杀。被带到街北卢长茂家后边的15个青壮年,日军令他们站成一排,当着靶子用步枪射击,逐一枪杀。被带到街南大龙港的38人,用3挺机枪进行扫射,射完之后,又用脚踏尸体,稍有抽动的,即补上刺刀。38个人中幸存沙百环、汤木经二人。因他俩在死人堆里,身负轻伤,沾染了别人的血迹,装死未动,故得免一死。在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日本兵不分男女老幼,均加杀戮。被杀者当中有70多岁的仰玉超母亲,有前一天晚上刚到六套的两位磨剪子师傅……日军血洗之后的六套小街,血迹斑斑,悲风瑟瑟;哀号声、诅咒声不绝;穿白戴孝,满目皆然。这次大屠杀,计有108人遇难,其中本街97人,外地客商11人。有不少父子、兄弟、夫妇、姑嫂同时遇害。有136名子女成了孤儿,有81名妇女失去了丈夫。一个市面繁荣的六套小街,长时间为死亡的气氛笼罩。

同年8月25日凌晨2时许,驻陈家港日军乘汽艇突袭双港镇(现响水县双港乡),抓捕无辜民众37人。其中11人惨遭杀害等等。日本侵略者对盐城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激起了盐城人民强烈的民族仇恨,唤起了盐城人民的觉醒。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