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党组织在盐城的重建

时间:2015- 04- 22 浏览次数: [ ]
 盐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一、党影响下的人民抗日斗争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敦促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广泛地开展了抗日救亡民众运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难深重之际,盐阜大地的革命志士、爱国仁人和广大的知识青年,奔走呼号,动员与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斗争的洪流。

“七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员会(驻上海)派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复旦大学支部书记唐君照回家乡盐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唐在上冈联络了上冈中学教师唐小石、唐君鄂、赵敬之和放暑假回家的南京金陵大学学生陈宗泽等,组织“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唐小石任团长。其宗旨是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该团先后吸收进步知识青年40余人,并通过演剧、出壁报和募金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3个多月,后停止活动。

“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以后,盐城县中学学生纷纷开展抵制日货斗争,要求国民党当局发枪抗日,遭国民党县党部压制。一天晚上,一些青年学生会同另两所中学学生在盐城县中校园,高呼“哪个限制抗日就打倒那个”等口号,撕扯校方的反动布告,惩罚反动教师,接着又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活动。

9月,在响水进步青年学生徐禹民等积极争取下,国民党灌云县政府同意徐禹民等建立了“灌云县抗日小游击队”,有100多贫苦农民子弟参加。该游击队隶属于国民党地方部队涟阜灌沭四县联防指挥徐继泰部。徐禹民等利用封建势力关系在响水一带,广泛开展了群众宣传工作。响水进步青年史成章等还自费创办了《抗战三日刊》小报,转载各地抗战消息,报道本地抗日动态。但不久因无资金来源被迫停刊。

11月22日,东台县栟茶学生联合组织抗日宣传团,到东台城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同年年底,东台垦区进步青年朱有光、张炎、汤学阶等为追求革命真理,投身抗日斗争,自费赴延安学习。学习结束后,回垦区进行抗日宣传。东台一些进步人士创办的《东台民声报》、《振报》、《新东报》等,也经常报道前方抗战消息,如《振报》曾连载《八路军朱、彭将军访问记》,突出宣传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战绩。与此同时,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戏剧、电影、展览等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也在东台城乡展开。中小学生经常演出《木兰从军》、《戚继光》、《捉汉奸》等节目和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1938年10月,东台在城北操场放映《芦沟桥》、《武汉空战实况》等抗日影片,3万余人争相观看,场面颇为壮观。东台民众还以实际行动为抗日出力。东台三灶有一农村妇女吉王氏,捐献100元慰问前方将士。东台学生陈兰、陈孝光捐银币4元。时堰群众集废铜铁11000余斤,献给家作铸造抗日武器之用。另外,东台工、商、学、城市各界爱人士纷纷认购抗日救国公债”30万元,为支援抗日,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与此同时,一批一、二战时期原盐城地下党员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停止革命活动后,又投身进抗日斗争的洪流。如盐城的地下党员胡扬,组织了几个青年,共同创办了《准东晨报》,一方面揭露国民党统治人民的罪行,一方面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原地下党员宋金城从杭州回到盐城北宋庄,组织原北宋庄支部党员和进步青年成立青年抗日义勇队,共30名队员,并带他们到街头游行,宣传抗日。另外一批被国民党当局投入监狱的共产党员因国共合作被释放,他们又重新组合起来,积极联络广大的进步青年和各阶层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指导下,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阜宁县中学学生也掀起抗日救国学潮。爱国进步学生开展了向亲友、邻居募捐抗日经费活动,并举行抗日示威游行。他们手挥抗日救国标语旗,高呼抗日口号。而国民党阜宁县当局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驱使警察镇压,挥舞警棒,冲散游行队伍,抓走一些游行学生,还派出大批警察封锁校门,不让学生出校。爱国学生遂于校园内集会演讲,宣传抗日救国无罪,坚决要求释放爱国学生。

上海流亡学生陈飞、吴安顺、冯国柱在南通等地汇合许家屯、俞铭璜等27人组织宣传队,抵阜城八蜡庙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及《流亡三部曲》中的《松花江上》等抗日话剧,深受阜宁人民欢迎,群众纷纷将铜元抛向演出台,以表示对抗日的支持。宣传队离开阜城后又到东坎、响水等地演出。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盐阜青年加入了该宣传队。

在这期间,上级党组织也陆续向盐城派遣党员和进步青年,以发展盐城的抗日斗争。1938年春,延安陕北公学派党员陈扬和进步青年李寄农、薛汉扬等参加徐州的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不久,该会委任李寄农为盐城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指导员,公开宣传抗日,秘密发展武装。

抗战初期,盐城人民已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斗争的行列,但由于党还没有对盐城人民的抗日斗争形成统一的领导,加之国民党当局对盐城人民抗日斗争活动的限制,这一时期的斗争还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还基本停留在自发的阶段。

二、苏北抗日同盟会在盐城

1937年11月,原淮盐地下党员宋振鼎由无锡至汉口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根据办事处负责人吴仲超、张爱萍的指示,回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建立民众抗日武装。他们返乡时,带回了一批共产党所印发的有关抗日的方针、政策的文件,在淮安、淮阴、涟水等地广泛进行宣传,同时积极筹建苏北抗日同盟会。12月下旬,召开了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四县代表参加的苏北抗日同盟会的筹备大会。会议根据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草拟了《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章程》。1938年2月29日,苏北抗盟在淮阴河北陈家花园召开由各县代表参加的成立大会,会议通过抗盟章程,产生理事25人,候补理事5人,其中常务理事7人,宋振鼎为常务理事长,谢冰岩为秘书长,同时决定林士均为总会代表常驻徐州,与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及其它抗日团体进行联系。

苏北抗盟总会成立后,派员到苏北各县筹建分会组织。1938年3月,于盐城县成立了抗盟盐城分会,会长宋泽夫;4月,于阜宁县成立了抗盟阜宁分会,会长汤如山,副会长李寄峰;同年春,在东台县大中集成立了抗盟东台分会,负责人朱有光等。

苏北抗盟成立后,开展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以及争取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的工作。盐城县原国民党势力较复杂,受地方实力派操纵,有“中央派”、“西南派”之分,长期互相攻讦,闹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盐城县抗盟成员李寄农在双方奔走劝说,要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终于使两派和解。抗盟还组织大批抗日救亡青年,成立宣传队和歌咏队,积极宣传抗日,广泛开展抗日活动。阜宁抗日同盟会还制定了组织法:(1)县成立抗日同盟会,下设分会,再下设若干组。(2)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阶级成分,只要真正愿意抗日,都可以参加该会。(3)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支援抗日。(4)积极支持一切抗日部队,包括支持八路军、新四军部队。(5)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部队。根据组织法,阜宁县发展了几十名会员,动员十多个青年到皖东北参加新四军。东台县抗日同盟会成立后,在短期内发展了100多名会员,并进行了许多抗日宣传工作,该会还出版了油印小报《火花》,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主张。

苏北抗盟在苏北的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苏北的国民党反共派韩德勤之流的注意和仇恨。1938年10月,韩借苏北抗盟不符合《江苏省民众组织条例》为由,宣布予以取缔,并对抗盟进行经济封锁和压迫,活跃一时的苏北抗盟在盐城地区的活动遂告停止。但是,苏北抗盟在政治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它的一系列活动,扩大了党在苏北的影响,团结了各阶层的爱国志士,为党在盐城重建组织,作了思想上、政治上乃至组织上的准备。

 

党组织在盐城的重建与活动

一、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和盐城、阜宁县工委的建立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华中党组织动员“学生、失业工人、革命分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去,领导保卫家乡与反抗暴敌的游击战争”。“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江苏省委即应派一些得力干部去,并应从上海有系统的动员学生、工人、知识分子、革命分子、党员,到那里去工作。”

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一辑,第2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委派钟辉为司令兼政委、梁海波为副司令,李浩然为政治部主任。分局同时决定,成立中共苏皖特委,任命李浩然为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张震寰为宣传部长,邵幼和为统战部长。以逐步发展江苏北部的抗日斗争。

1939年2月初,中共苏皖特委派遣张芳久、高心泰、戴曦到涟水、淮阴成立了中共淮属临时工委,后改称中共淮属中心县委。张芳久为书记、宣传部长高心泰、组织部长杨汉章。工委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等县。

1939年5月,山东分局派金明到苏皖建立中共苏皖区党委。同年7月,区党委派万众一到淮盐建立“第三地委”,由万众一任书记。1940年春,万众一调任淮河大队政委,书记由中共苏皖二地委书记杨纯(女)兼任;杨汉章任组织部长,李风(女)任宣传部长。地委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盐城、阜宁等6个县。为了把党的发展工作向长江边推进,1939年秋,据苏皖区党委的指示,三地委派杨汉章等南下阜宁、盐城。杨到盐阜后,发展了陈宗泽、唐小石、姚景贤、树恒山等一批青年入党,成立了学校(上冈中学、农职中、盐城中学补习团)、郑沟、树家桥三个支部。同年10月后。三地委又分别派刘大谟(女)、刘岳至盐城、阜宁发展党的组织。刘大谟至盐城后,发展了一些进步青年入党,并成立了中共盐城县工委,由刘大谟任书记,章群(女)任组织部长,树海任宣传部长;刘岳至阜宁后,分别发展了祝斌、李寄峰等青年入党,于次年2月成立了中共阜宁县工委,由刘岳任书记,李寄峰任组织部长,顾跃卿任宣传部长,并在吴滩召开了县工委第一次会议。1940年5月,根据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指示,中共三地委决定将盐城、阜宁两县工委改为县委。盐城县委书记方秉文,组织部长刘大谟,宣传部长王大林;阜宁县委书记刘岳,宋义和王浩分别担任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李寄峰任统战部长。

在东台县:1939年冬,受中共苏北特委领导的中共泰县县工委,为开辟里下河地区党的工作,派遣党员盛坚夫到兴化、东台的边缘地区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兴(化)东(台)泰(县)边区工委,盛坚夫任工委书记。1940年,盛坚夫派人在东台县所辖边城、夏家泊、戴南镇、沈仑、蔡家堡、茅山、顾家庄、三岱庄等地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

在响水地区:1939年6月,中共灌云县委书记余耀海指示地下党员徐禹民在灌云县五区(现属响水县)建立了中共毕圩支部。同年7月,灌云县委派党员孙川人在响水口建立了中共灌云县第五区委员会。区委成立后,孙川人调回,以徐禹民任区委书记。区委下辖毕圩、顾圩三庄两个支部。

二、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活动

盐城地区各级党组织在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

在抗日宣传和发动群众方面:在各地党组织的发动下,全区不少地方成立了“读书会”、“青救会”、“抗日宣传队”等抗日宣传组织,并采用发表演讲、书写标语、教唱革命歌曲、演戏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如中共盐城县工委书记刘大谟在庙子堡以任教为掩护,利用学校讲台,经常向进步教师和学生教唱《游击队之歌》、《五月里的鲜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并向师生讲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学校不少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后来都成了抗日骨干。中共阜宁县工委书记刘岳刚到阜宁开辟工作时,就带来不少有关八路军华北抗战以及皖东北、山东八路军抗日的捷报,组织地下党员散发,使许多群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八路军南下华中、挺进苏北期间,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向各县委传达了“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的指示。阜宁县委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传达,再由各县委成员传达到党员,后宣传到群众和党外人士。会后仅二、三天,阜宁县从城镇到农村,到处传出“老八路要过河来了”①的消息。

①见《盐阜区革命史料》第二辑,第65页。

在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方面: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1939年6月,党组织于淮涟一带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第八团”。由吴觉任团长,张芳久任政委,陈书同任副团长,高兴泰任政治处主任。不久,张芳久遭顽匪暗害,由万众一继任八团政委。在此期间,国民党涟水五区区长薛华甫有一区队,约100多人,内有不少共产党员,经地委做工作,薛于1940年春公开与国民党决裂把部队拉出来,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第九团”,由薛华甫任团长。1940年秋,八、九团合并,成立了“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梯队”,对外称“淮河大队”。由吴觉任大队长,万众一任政委、薛华甫任副大队长。这支抗日武装对日、伪及国民党反共派展开了有力的斗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方面:阜宁县委开展了与各阶层人士广交朋友的活动。在他们的影响和发动下,1940年夏,组织了汤如山为首的各界代表团,其中有士绅代表张海光、教师代表顾光明、工人代表郭干桢、农民代表曹加民等,到皖东北八路军第五纵队控诉韩德勤、徐继泰等反共顽固分子消极抗日、压制人民的罪行。要求八路军迅速东进南下,解放盐阜人民,并发出了告民众书。

在八路军第五纵队准备南下苏北前,盐城的各级党组织也作了大量的配合工作。1940年夏,阜宁县委在蛤蜊港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了迎接八路军南下的措施。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伪和友军部队的驻地、番号、兵力等情报,提供给地委。八路军南下时,党组织为八路军积极充当向导,募集粮草等,作了很好的配合。

第二节 盐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一、党影响下的人民抗日斗争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敦促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广泛地开展了抗日救亡民众运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难深重之际,盐阜大地的革命志士、爱国仁人和广大的知识青年,奔走呼号,动员与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斗争的洪流。

“七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员会(驻上海)派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复旦大学支部书记唐君照回家乡盐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唐在上冈联络了上冈中学教师唐小石、唐君鄂、赵敬之和放暑假回家的南京金陵大学学生陈宗泽等,组织“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唐小石任团长。其宗旨是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该团先后吸收进步知识青年40余人,并通过演剧、出壁报和募金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3个多月,后停止活动。

“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以后,盐城县中学学生纷纷开展抵制日货斗争,要求国民党当局发枪抗日,遭国民党县党部压制。一天晚上,一些青年学生会同另两所中学学生在盐城县中校园,高呼“哪个限制抗日就打倒那个”等口号,撕扯校方的反动布告,惩罚反动教师,接着又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活动。

9月,在响水进步青年学生徐禹民等积极争取下,国民党灌云县政府同意徐禹民等建立了“灌云县抗日小游击队”,有100多贫苦农民子弟参加。该游击队隶属于国民党地方部队涟阜灌沭四县联防指挥徐继泰部。徐禹民等利用封建势力关系在响水一带,广泛开展了群众宣传工作。响水进步青年史成章等还自费创办了《抗战三日刊》小报,转载各地抗战消息,报道本地抗日动态。但不久因无资金来源被迫停刊。

11月22日,东台县栟茶学生联合组织抗日宣传团,到东台城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同年年底,东台垦区进步青年朱有光、张炎、汤学阶等为追求革命真理,投身抗日斗争,自费赴延安学习。学习结束后,回垦区进行抗日宣传。东台一些进步人士创办的《东台民声报》、《振报》、《新东报》等,也经常报道前方抗战消息,如《振报》曾连载《八路军朱、彭将军访问记》,突出宣传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战绩。与此同时,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戏剧、电影、展览等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也在东台城乡展开。中小学生经常演出《木兰从军》、《戚继光》、《捉汉奸》等节目和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1938年10月,东台在城北操场放映《芦沟桥》、《武汉空战实况》等抗日影片,3万余人争相观看,场面颇为壮观。东台民众还以实际行动为抗日出力。东台三灶有一农村妇女吉王氏,捐献100元慰问前方将士。东台学生陈兰、陈孝光捐银币4元。时堰群众搜集废铜铁11000余斤,献给国家作铸造抗日武器之用。另外,东台工、商、学、城市各界爱国人士纷纷认购“抗日救国公债”30万元,为支援抗日,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与此同时,一批一、二战时期原盐城地下党员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停止革命活动后,又投身进抗日斗争的洪流。如盐城的地下党员胡扬,组织了几个青年,共同创办了《准东晨报》,一方面揭露国民党统治人民的罪行,一方面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原地下党员宋金城从杭州回到盐城北宋庄,组织原北宋庄支部党员和进步青年成立青年抗日义勇队,共30名队员,并带他们到街头游行,宣传抗日。另外一批被国民党当局投入监狱的共产党员因国共合作被释放,他们又重新组合起来,积极联络广大的进步青年和各阶层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指导下,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阜宁县中学学生也掀起抗日救国学潮。爱国进步学生开展了向亲友、邻居募捐抗日经费活动,并举行抗日示威游行。他们手挥抗日救国标语旗,高呼抗日口号。而国民党阜宁县当局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驱使警察镇压,挥舞警棒,冲散游行队伍,抓走一些游行学生,还派出大批警察封锁校门,不让学生出校。爱国学生遂于校园内集会演讲,宣传抗日救国无罪,坚决要求释放爱国学生。

上海流亡学生陈飞、吴安顺、冯国柱在南通等地汇合许家屯、俞铭璜等27人组织宣传队,抵阜城八蜡庙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及《流亡三部曲》中的《松花江上》等抗日话剧,深受阜宁人民欢迎,群众纷纷将铜元抛向演出台,以表示对抗日的支持。宣传队离开阜城后又到东坎、响水等地演出。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盐阜青年加入了该宣传队。

在这期间,上级党组织也陆续向盐城派遣党员和进步青年,以发展盐城的抗日斗争。1938年春,延安陕北公学派党员陈扬和进步青年李寄农、薛汉扬等参加徐州的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不久,该会委任李寄农为盐城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指导员,公开宣传抗日,秘密发展武装。

抗战初期,盐城人民已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斗争的行列,但由于党还没有对盐城人民的抗日斗争形成统一的领导,加之国民党当局对盐城人民抗日斗争活动的限制,这一时期的斗争还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还基本停留在自发的阶段。

二、苏北抗日同盟会在盐城

1937年11月,原淮盐地下党员宋振鼎由无锡至汉口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根据办事处负责人吴仲超、张爱萍的指示,回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建立民众抗日武装。他们返乡时,带回了一批共产党所印发的有关抗日的方针、政策的文件,在淮安、淮阴、涟水等地广泛进行宣传,同时积极筹建苏北抗日同盟会。12月下旬,召开了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四县代表参加的苏北抗日同盟会的筹备大会。会议根据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草拟了《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章程》。1938年2月29日,苏北抗盟在淮阴河北陈家花园召开由各县代表参加的成立大会,会议通过抗盟章程,产生理事25人,候补理事5人,其中常务理事7人,宋振鼎为常务理事长,谢冰岩为秘书长,同时决定林士均为总会代表常驻徐州,与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及其它抗日团体进行联系。

苏北抗盟总会成立后,派员到苏北各县筹建分会组织。1938年3月,于盐城县成立了抗盟盐城分会,会长宋泽夫;4月,于阜宁县成立了抗盟阜宁分会,会长汤如山,副会长李寄峰;同年春,在东台县大中集成立了抗盟东台分会,负责人朱有光等。

苏北抗盟成立后,开展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以及争取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的工作。盐城县原国民党势力较复杂,受地方实力派操纵,有“中央派”、“西南派”之分,长期互相攻讦,闹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盐城县抗盟成员李寄农在双方奔走劝说,要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终于使两派和解。抗盟还组织大批抗日救亡青年,成立宣传队和歌咏队,积极宣传抗日,广泛开展抗日活动。阜宁抗日同盟会还制定了组织法:(1)县成立抗日同盟会,下设分会,再下设若干组。(2)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阶级成分,只要真正愿意抗日,都可以参加该会。(3)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支援抗日。(4)积极支持一切抗日部队,包括支持八路军、新四军部队。(5)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部队。根据组织法,阜宁县发展了几十名会员,动员十多个青年到皖东北参加新四军。东台县抗日同盟会成立后,在短期内发展了100多名会员,并进行了许多抗日宣传工作,该会还出版了油印小报《火花》,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主张。

苏北抗盟在苏北的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苏北的国民党反共派韩德勤之流的注意和仇恨。1938年10月,韩借苏北抗盟不符合《江苏省民众组织条例》为由,宣布予以取缔,并对抗盟进行经济封锁和压迫,活跃一时的苏北抗盟在盐城地区的活动遂告停止。但是,苏北抗盟在政治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它的一系列活动,扩大了党在苏北的影响,团结了各阶层的爱国志士,为党在盐城重建组织,作了思想上、政治上乃至组织上的准备。

 

党组织在盐城的重建与活动

一、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和盐城、阜宁县工委的建立

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华中党组织动员“学生、失业工人、革命分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去,领导保卫家乡与反抗暴敌的游击战争”。“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江苏省委即应派一些得力干部去,并应从上海有系统的动员学生、工人、知识分子、革命分子、党员,到那里去工作。”

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一辑,第2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委派钟辉为司令兼政委、梁海波为副司令,李浩然为政治部主任。分局同时决定,成立中共苏皖特委,任命李浩然为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张震寰为宣传部长,邵幼和为统战部长。以逐步发展江苏北部的抗日斗争。

1939年2月初,中共苏皖特委派遣张芳久、高心泰、戴曦到涟水、淮阴成立了中共淮属临时工委,后改称中共淮属中心县委。张芳久为书记、宣传部长高心泰、组织部长杨汉章。工委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等县。

1939年5月,山东分局派金明到苏皖建立中共苏皖区党委。同年7月,区党委派万众一到淮盐建立“第三地委”,由万众一任书记。1940年春,万众一调任淮河大队政委,书记由中共苏皖二地委书记杨纯(女)兼任;杨汉章任组织部长,李风(女)任宣传部长。地委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盐城、阜宁等6个县。为了把党的发展工作向长江边推进,1939年秋,据苏皖区党委的指示,三地委派杨汉章等南下阜宁、盐城。杨到盐阜后,发展了陈宗泽、唐小石、姚景贤、树恒山等一批青年入党,成立了学校(上冈中学、农职中、盐城中学补习团)、郑沟、树家桥三个支部。同年10月后。三地委又分别派刘大谟(女)、刘岳至盐城、阜宁发展党的组织。刘大谟至盐城后,发展了一些进步青年入党,并成立了中共盐城县工委,由刘大谟任书记,章群(女)任组织部长,树海任宣传部长;刘岳至阜宁后,分别发展了祝斌、李寄峰等青年入党,于次年2月成立了中共阜宁县工委,由刘岳任书记,李寄峰任组织部长,顾跃卿任宣传部长,并在吴滩召开了县工委第一次会议。1940年5月,根据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指示,中共三地委决定将盐城、阜宁两县工委改为县委。盐城县委书记方秉文,组织部长刘大谟,宣传部长王大林;阜宁县委书记刘岳,宋义和王浩分别担任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李寄峰任统战部长。

在东台县:1939年冬,受中共苏北特委领导的中共泰县县工委,为开辟里下河地区党的工作,派遣党员盛坚夫到兴化、东台的边缘地区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兴(化)东(台)泰(县)边区工委,盛坚夫任工委书记。1940年,盛坚夫派人在东台县所辖边城、夏家泊、戴南镇、沈仑、蔡家堡、茅山、顾家庄、三岱庄等地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

在响水地区:1939年6月,中共灌云县委书记余耀海指示地下党员徐禹民在灌云县五区(现属响水县)建立了中共毕圩支部。同年7月,灌云县委派党员孙川人在响水口建立了中共灌云县第五区委员会。区委成立后,孙川人调回,以徐禹民任区委书记。区委下辖毕圩、顾圩三庄两个支部。

二、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活动

盐城地区各级党组织在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

在抗日宣传和发动群众方面:在各地党组织的发动下,全区不少地方成立了“读书会”、“青救会”、“抗日宣传队”等抗日宣传组织,并采用发表演讲、书写标语、教唱革命歌曲、演戏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如中共盐城县工委书记刘大谟在庙子堡以任教为掩护,利用学校讲台,经常向进步教师和学生教唱《游击队之歌》、《五月里的鲜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并向师生讲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学校不少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后来都成了抗日骨干。中共阜宁县工委书记刘岳刚到阜宁开辟工作时,就带来不少有关八路军华北抗战以及皖东北、山东八路军抗日的捷报,组织地下党员散发,使许多群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八路军南下华中、挺进苏北期间,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向各县委传达了“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的指示。阜宁县委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传达,再由各县委成员传达到党员,后宣传到群众和党外人士。会后仅二、三天,阜宁县从城镇到农村,到处传出“老八路要过河来了”①的消息。

①见《盐阜区革命史料》第二辑,第65页。

在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方面: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1939年6月,党组织于淮涟一带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第八团”。由吴觉任团长,张芳久任政委,陈书同任副团长,高兴泰任政治处主任。不久,张芳久遭顽匪暗害,由万众一继任八团政委。在此期间,国民党涟水五区区长薛华甫有一区队,约100多人,内有不少共产党员,经地委做工作,薛于1940年春公开与国民党决裂把部队拉出来,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第九团”,由薛华甫任团长。1940年秋,八、九团合并,成立了“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梯队”,对外称“淮河大队”。由吴觉任大队长,万众一任政委、薛华甫任副大队长。这支抗日武装对日、伪及国民党反共派展开了有力的斗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方面:阜宁县委开展了与各阶层人士广交朋友的活动。在他们的影响和发动下,1940年夏,组织了汤如山为首的各界代表团,其中有士绅代表张海光、教师代表顾光明、工人代表郭干桢、农民代表曹加民等,到皖东北八路军第五纵队控诉韩德勤、徐继泰等反共顽固分子消极抗日、压制人民的罪行。要求八路军迅速东进南下,解放盐阜人民,并发出了告民众书。

在八路军第五纵队准备南下苏北前,盐城的各级党组织也作了大量的配合工作。1940年夏,阜宁县委在蛤蜊港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了迎接八路军南下的措施。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伪和友军部队的驻地、番号、兵力等情报,提供给地委。八路军南下时,党组织为八路军积极充当向导,募集粮草等,作了很好的配合。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