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944年,东台、台北两县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时间:2015- 04- 27 浏览次数: [ ]
 

1943年,日军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逐步将“清乡”重点由苏南移向苏中。4月,日伪军纠集重兵对四分区进行残酷“清乡”,在二分区则进行大扫荡,推行伪化,蚕食根据地,同时推行军事屯垦,掠夺沿海棉花、食盐资源。两台地区成了日伪重点屯垦的地区之一。

为了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两台地区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县有独立团,区有游击连,乡有基干队,村有自卫队,同时还建立了通讯联络网,设立瞭望哨,日夜监视敌人。在乡村、城镇实行坚壁清野,埋藏粮食等物资,不给敌人以可用之物,并且改造地形,拦河打坝,破路挖坑,以阻滞敌人。

1943年5月15日,日军南浦旅团及伪军4000多人对东台、合北两县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围歼苏中二分区主力,破坏根据地夏收。新四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伺机打击敌人。19日,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团长严昌荣指挥三营及台北县独立团、西渣区游击队等部攻打草堰,毙伤伪官兵90余名。23日,东台抗日军民抄敌后路,攻下敌据点安丰、梁垛、富安等。28日,苏中军区特务团一部在七灶河伏击由大中集开往刘庄之敌汽艇,毙俘日军3名,伪军30余名,烧毁了敌汽艇。在两台地区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伪不得不收缩防务,草草收兵。

同年8月20日,日军船行师团长调集7个县之日伪军近万人,分兵10余路扫荡东台县的唐洋、三仓、海丰,台北县的滨海、小海等区。日军窜入根据地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东台县就烧毁民房400余间,杀害群众33人、打伤38人,强奸妇女286人,绑架40多人,抢劫1500余家,群众损失价值1500余万元。

面对日伪的暴行,两台军民同仇敌忾,奋力展开反扫荡斗争。8月21日,新四军一师某部和地方武装袭击驻汤家舍大庙的敌军,毙伤日伪120余人;22日,袭击络家舍之敌,毙伤日伪300余;24日,又在东台上官棚地区歼敌80余人。9月20日,东台独立团配合二分区主力攻克李堡据点,俘伪区长、连长以下45人。10月20日至22日,东台县独立团和唐洋、角斜两区游击连配合二分区主力再攻李堡,驻李堡伪军被迫全部投降,角斜出援伪军两个连被歼。接着县独立团乘胜进攻角斜据点,毙伤伪军41人,俘虏320人,缴获迫击炮等大量军用物资。为此,二分区司令员梅嘉生、政委陈时夫、政治部主任刘文学通令嘉奖在李堡战斗中配合主力与地方兵团英勇作战的东台县唐洋、角斜两区游击连和民兵。在反扫荡斗争中,两台地区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发挥了很大作用。据1943年统计,仅东台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即作战148次,主动袭击敌人345次,破路600多里,割电线500多斤,拔电线杆2500多根,俘获汉奸286名,伪军158名。

在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以及广大民兵的英勇打击下,日伪对两台地区的扫荡以失败而告终,两台地区更加巩固。

两台地区军民在坚持反扫荡、反伪化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和配合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1943年9月,东台县参政会议长李伯梁、副议长陈扬、刘子贞专门致电四分区专员季方和司令员陶勇、政委吉洛,祝贺他们在反清乡斗争中取得的胜利。为准备反击日伪扩展清乡,根据苏中行署决定,将东台县栟茶南部地区划给如皋县,与该县丰西区合并成立栟丰区。不久,又将立发区划给如皋县,与该县丁东区合并成立第一区。1943年9月至10月,东台县独立团和唐洋、角斜区游击连配合二分区主力在与四分区接壤的东台南部地区发动攻势,先后两次攻打日伪战略要地李堡据点,并收复角斜、濮家湾、尼姑庙等敌据点,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沟通了二、四分区的联系,有力地支援了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1944年1月,四分区民兵英雄龚友山、朱大玉等应邀到东台作反清乡斗争事迹的报告,而后,东台广泛开展募捐活动,支援四分区。2月,东台县教抗会召开文教研究会,170多人响应募捐号召,共献粮3000斤,献款1万元。3月,角斜区菜南小学儿童团捐献抗币60元,救济四分区受难儿童。5月,在东台县召开的临时参议会上,到会参议员来宾捐献大米3400斤,现金19800元。这些救济物资和现金,表达了两台地区人民对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支持和声援。台北县还在全县还开展了节约献金运动,以支援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如台北县参政会上就义卖献金828360元。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