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之盐南出击战

时间:2015- 04- 29 浏览次数: [ ]

1947年底前后,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上接连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蒋介石为了维护其危如累卵的反动统治,于1948年初下令实行所谓“总体战”,以图解除共产党军队对国民党军江防及京沪一线的威胁。

1948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从“两淮”、运河线纠集兵力一万数千人,分两路对两台等地区实行“救死扫荡”。扫荡中,敌共毁民房8631间,烧毁草田达14.8083万亩,杀伤干群52人,抢夺去粮食13万斤,抓了500人,犯下了滔天罪行。4月底,敌在苏北组建了南线兵团和北线兵团,南线兵团由整四师、整二十五师组成,黄伯韬任指挥;北线兵团由八十三师、七十二师组成,张雪中任指挥。两兵团总指挥由顾祝同担任,妄图从南北两面夹击五分区和两台地区,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敌后的中共领导机关华中工委。5月中旬,国民党军又调动8个团兵力,对两台地区扫荡,先后占领了潘丿、沈灶、小海、西团、大中集、新丰镇、裕华镇、刘庄、大团、斗龙港等地,仅台北县遭敌屠杀的群众就有38人,打伤71人,抓走889人。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北线兵团也开始行动,七十二师进至钱集、胡集地区。配合八十三师夹攻六塘河北华野驻军,侵占沭阳城,并以全力经涟水以北,再向东沟、阜宁攻击,企图配合南线兵团合击中共华中工委机关驻地合德,夹击围歼华野主力于射阳河两岸。

5月16日,国民党南线兵团从东台出发,沿通榆公路及其两侧攻击前进。其二十五师之四十旅,当日进至三仓附近,一〇八旅进至弶港、十八灶一带。整四师除留九十旅之六十八团固守东台外,其余随师部和五十九旅于19日进至西渣、丁溪、草堰一带。20日,一〇八旅由潘丿以西经沈灶犯至小海;五十九旅进占西团、南姚港,九十旅两个团向白驹以北行动;四十旅尾随跟进。22日下午,一〇八旅进占大中集、新丰、裕华;五十九旅进占大团、刘庄、八灶一线;整四师的后续部队驻南阳、白驹、西团一线。至此,敌之反扑已全线展开。23日,一〇八旅渡斗龙港向西北攻击;五十九旅沿通榆公路东侧北犯,企图侵占阜宁、通洋港一线。

为了打破敌人的企图,苏北兵团领导人韦国清、陈丕显、姬鹏飞等经研究决定,乘敌人北线兵团向六塘河行动之际,集中十一纵队、十二纵队和南下的二纵以及五分区地方武装,首先打破南线敌人北犯之企图,歼敌一部或大部。

根据苏北兵团部署,二纵除以一个团在伍佑镇及外围构筑工事、阻敌北犯外,其余部队于21日拂晓进至南洋以南划船港、引水沟以西,在三条港以北地区隐蔽集结,待机出击歼灭进犯伍佑之敌。22日,敌陆续北犯,为力求歼敌于盐城以南地区,苏北兵团二纵遂调整战斗部署,向南隐蔽移动,以四师进住沙头一带,十团位于合尖港,十一面位于谢家灶,十二团位于陈家墩集结;五师除以十三团坚守伍佑外,其余各部在跨桥以西、引水沟以东、斗龙港以北、龙王庙以西地区,以配合二纵向西南出击,待机奸灭沿通榆公路北犯之敌以及渡过斗龙港向西南出击之任务;十二纵除留两个团于东沟、益林地区与五分区部队阻击敌北线兵团南犯外,其余各部进至盐城以南伍佑以北,串场河以西地区隐蔽集结,并在新丰河北岸构筑工事,阻击沿串场河北犯之敌及随时策应二纵伍佑守备部队和配合二纵出击之任务。

23日拂晓,敌二十五师约一个营的兵力向黄家坝苏兵团六师十七团一营阵地发起攻击,双方对峙于黄家坝以北。10时,苏北兵团四师侦察部队亦在便仓河边与敌接触。12时,敌约一个旅进至便仓一带,并以一个营搜索至便仓北之陈家巷、黄家巷一带。下午1时,敌一〇八旅越过便仓河,近至南北陈舍、田家坎、西洲子、柬树一线,另一路向伍佑方向前进,与苏北兵团五师发生接触。下午2时左右,两路北犯之敌,均撤回,紧缩阵地。

苏北兵团根据当时敌军迅速南撤的动向,估计敌已发觉苏北兵团主力有包围其部队意图,乃决心全线出击,力图抓住敌人,不让其逃跑,求歼其一部,以六师全力出击,其十八团、十七团(欠一营)、十六团为序,沿大团河向西南韦家灶出击,沿途与敌少数部队接触,歼俘一部,发展至韦家灶、上灶头、袁家灶一线与敌对峙,以四师向田家坎、柬树墩之敌出击。该师即以十一团沿张家塔子经田家坎向便仓河边进攻,进至柬树墩以东与敌遭遇,因运动不便,乃停止攻击。同时,以十团从张家塔子西头向田家坎西出击,途中与柬树墩之敌接触,将敌压缩于田家坎以北,十二团尾十团后跟进,作机动使用。五师除十三团一营扼守原阵地外,以二、三营沿通榆公路向南,十四团沿林家桥西侧向陈家巷、十五团沿林家桥向西南黄家巷同时出击,于陈家巷、田家坎以西及便仓东北河边与敌激战,击退敌两个营向十四团一营的两次反扑。于21时,十五团一部攻占黄家巷。

由于二纵和十一纵出击面过宽过大,形成兵力分散,加之地形条件限制,各线出击奏效不大,全线形成与敌对峙态势,且敌已集结于田家坎、袁家坎、便仓一带,为求给予敌人以歼灭性打击,乃决定集中兵力,选择一点再攻。当晚22时调整部署,四师十团位张家塔子,十一团位枸杞港以南,十二团位沙头,五师乃撤回原阵地,六师撤回李家坝一带集结。

24日拂晓,黄家坝守敌逃跑。12时,苏北兵团决定以四、六师主力攻击田家坎,以求歼敌一部,以四师十团由西及西北;十一团由东及东北;六师以十七团由西及南为右翼;四师十二团位于黄家坝;五师十七团位于杨家坎,为各师之机动部队。另以五师十四团位于陈王舍,构筑工事,以堵击便仓、陈家港向田家坎增援和阻击田家坎之敌西窜,以保障四、六师顺利歼灭田家坎之敌。17时,各部向田家坎搜索前进,因敌采取小部队节节阻击,并将外围房屋焚毁,加之沿途河渠纵横,搜索部队进展缓慢,各部于20时至24时方相继迫近敌人,但敌大部已突围,至拂晓全歼守敌一个加强连。

25日上午,敌人为确保田家坎之据点,集中大量火炮向苏北兵团前沿守备部队轮番炮击。12时,敌人在猛烈掩护下,先后使用两个营的兵力向田家坎守备阵地之十八团七连和八连猛烈反击,经三次猛烈冲锋,守备部队伤亡很大,加之后方交通未能疏通,增援部队受阻,故阵地陷入敌手。四师十团两个营的守备部队,也受到炮火的袭击,伤亡很大。当日下午,原拟重新组织部队,继续攻击。这时,得悉敌北线兵团八十三师已进占阜宁并继续南犯,企图与南线之敌形成对苏北兵团合击的态势。而兵团二纵与十一纵当面之敌,其归路尚未被切断,且敌已缩成一团,如再行攻击,时间仓促,恐无大效。为避免部队陷于不利的被动局面,苏北兵团部命令各部停止对田家坎之敌的进攻。21时,苏北兵团调整部署,二纵向东北余家湾地区转移,以五师小部在杨家坎以南运动,防御敌人,十一纵南下东台、如皋、南通敌后,十二纵转移至串场河以西地区。

盐南出击战,给予进犯之敌二十五师沉重打击,掩护了中共华中工委安全转移,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苏北兵团胜利转移至敌后侧,争取了作战的主动权。

苏北兵团主力转移以后,国民党军整四师、二十五师计十四个团占领叶挺城,并四出扫荡抢劫,残害地方革命干部和群众。6月,黄伯韬兵团沿串场河以东一线,向盐东、射阳等地侵犯,在进行梳篦式扫荡后撤回叶挺。中共盐东县委领导机关得知消息后,随即从包围圈外赶回盐东,县委书记胡特庸和县总队副政委程步凤由潭北至盘湾,经北洋岸过新洋河回县委所在地南洋岸,狡猾的敌人在撤至叶挺的当夜,伪装成华野第十一纵队,身着灰色军装,潜入南洋镇,在主要道口、渡口遍设岗哨,并严密封锁消息,企图捕杀地方干部。6月8日上午,胡特庸和程步凤分头回南洋岸,先后遇敌,在渡船摆渡时,胡特庸发现艄公等人神色不对,料定遇上了国民党军,便奋力跃入河中,不幸被敌枪杀,程步凤在另一渡船上被捕,敌人将他押解到叶挺城,逼他就范,程步凤视死如归,不屈被害。

从叶挺战役开始,解放军各部在苏北战场上开始反攻作战,由于这里地近长江和京沪重地,国民党军在五分区和两台地区还集中有相当兵力。因此,盐城地区的局面还是处于敌我攻守、拉锯和互有进退的状态,但是,随着解放军各部在全国各战场节节胜利,以及盐城地区广大军民的英勇反攻,敌军的士气已普遍低落,不少士兵甚至携械投诚,土顽更加悲观动摇,日趋瓦解,这一形势,奠定了盐城地区全面解放的基础。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