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入城,盐城解放

时间:2015- 05- 19 浏览次数: [ ]


 1945年11月10日,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了。在敌占盐城东北面飞机场附近袁家庄的一户老百姓家门外,几名新四军战士握枪,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屋内,端坐着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和两名参谋,一个个脸色严峻,空气显得凝重。管文蔚不时地抬起手腕看时间。他们,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虚掩的门被推开了,一名警卫员进来报告说:“首长,赵云祥人来了。他还带了一支小队伍,停在村子外面!”

 “带他进来!”管文蔚精神一振,交代过警卫员,又转过头对吉洛说,“赵云祥带着部队来,他是怕被我们活捉哟!”

  不一会,赵云祥被带到。他身着国民党军官的制服,40多岁的模样,满脸沮丧,十分拘谨。见到管文蔚和姬鹏飞,他首先按下级见上级的规矩,立正行了一个军礼,行礼后低头垂手待立一旁。

  管文蔚走上前和他握了握手,指了指墙边的一条凳子,说:“请坐。”

 “司令在这里,败军之将不敢告坐。”赵云祥惴惴地回答。

 “请坐,没有关系的。”

 赵云祥坐定后,管文蔚开门见山地对赵云祥说:“现在,你的部队只有两条路:要就打光,要就投降。你走哪条路?想好了没有?你部下有什么意见?”

 “管司令,我们决定起义,但……”

 “继续往下说吧。”管文蔚点了点头说。

  赵云祥说:“请求不要把建制给撤掉,请保护军官家属生命财产的安全。”

  吉洛说:“完全可以。”

  管文蔚说:“我们可以同意你的要求,不拆散你部队的建制,也可以不缴你的枪,但重武器必须全部交出。"

  赵云祥想了一下,说:“可以。”

  管文蔚又问赵云祥:“现在你还有多少人?”

 “还有9000多人。” 现在赵云祥回答后,问:““改编时,我们在盐城集中,还是在其它地方?”

 管文蔚说:“不在盐城,换一个地方,等起义后听命令吧。”

 ……

 就在这次会见后的次日,赵云祥率伪第2方面军第4军发表了反蒋起义通电,新四军苏中、苏北地方武装部队举行了入城仪式。苏北重镇盐城,在被日伪侵占四年零四个月后,又回到人民手中……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的《对日寇最后一战》,宣告“对日战争已处于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意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随后,朱德总司令发出战略大反攻第一号命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人民抗日军队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日伪军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附近部队缴出全部武装”,如拒绝投降缴械,予以坚决消灭!

 8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盟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此意味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8年艰苦抗战赢得了胜利!

 但是,在中国人民的胜利面前,日本侵略军并不甘心束手就擒,它还在进行着疯狂反扑;多年来为虎作伥的汉奸和走狗,也不甘于坐以待毙,接受人民的审判。华中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对日寇最后一战》,收复国土,肃清日伪,扩大解放区。8月11日,新四军司令部向华中各地日军发出最后通牒,命令日军停止抵抗,听候处理;15日,新四军苏北军区兼新四军3师司令部、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向盘踞苏北的伪军、伪组织发出联合通牒:

  一、日本已接受无条件投降,朱总司令已发布告伪军投降改编条件;

  二、本师、本委员会特通牒苏北各区伪军伪组织:

  甲、应即限期(十日内)向附近本师部队或专署、县政府接洽改编,本部可保证其生命及部队建制;

  乙、如拖延时日,负隅顽抗,本师当即以武力强制解决,伪军官佐,当不给予参战俘虏之待遇;

  丙、如伪军小部队对其上级之逆顽加以反抗,自行举义反正投入本军者,当加以奖励;

  丁、伪组织人员,应将典守资财款项文件,向附近县政府接洽缴出待命,当予宽大。如肆意破坏,乘机窃取,定行严办。

  时机紧迫,希即猛醒,求取自新之道。

  令出法随,毋遗后悔。

  特此通牒。

 

  苏北、苏中抗日军民对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了强大的政治、军事攻。8月31日,3师师长黄克诚指挥3师主力部队作好两淮战役的各种充分准备。9月6日,3对拒绝新四军最后通牒的淮阴伪潘干臣部发起总攻。淮阴城当日被攻克。此战全歼守伪二十八师师长潘干臣以下8600多人。9月22日,3师总攻淮安城战斗打响。经七个小时激战, 淮安城解放。此战击毙伪旅长吴漱泉以下300余人,俘伪军4354名。苏中军区主力部队则解放了兴化、海安等县城,东台伪军弃城逃跑。至此,在盐城地区以至整个苏北仅剩下盐城一座县城未获解放,成为伪军孤悬在苏北的最后一座堡垒。

  在两淮战役展开期间,黄克诚即着手准备发起盐城战役。

  盐城县城,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一度成为新四军指挥华中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中心。英勇的盐城人民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的号召,坚持敌后战争,不惜牺牲一切,反“扫荡”,反伪化,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并组织抗日武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但是,盐城也是日伪军“扫荡”的重点地区。1941年7月,日军侵占盐城县城后,先后占据大小集镇,设立据点,推行伪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梳篦式”大“扫荡”,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先后在盐城的正丰乡、便仓、丁陆舍、盛家滩等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万多无辜同胞被杀害。盐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直盼望着新四军回师盐城,早日获得解放。

  据守盐城之伪军,系伪第4军,原属西北军系统。抗战初期,该部曾与共产党的军队保持过统战关系,不少官兵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有一定的了解;其人员多数是亲朋、部属的关系,中上层军官对蒋介石排除异己、消灭杂牌军的举措有所不满。后来,该部投靠了日本。但是,许多士兵觉得当汉奸并不光彩,眼看着日军战败投降,伪4军内人心浮动,不少被抓丁的士兵,对新四军有所了解,陆续向根据地逃亡。

  伪4军驻华北时,中共方面于1943年陆续派遣工作人员秘密打人伪4军内部,进行策反工作。

  伪4军进入盐阜地区后,苏北区党委为了集中力量加强对伪4军的工作,把阜宁、射阳、盐城、盐东、建阳五县敌工部合并,成立“大股伪军工作委员会”,并配有29名工作干部。区党委书记黄克诚特地召集工委成员和联络参谋开会,要求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向伪4军宣传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共产党的政策,敦促伪方人员立功赎罪。并利用打入伪4军的内线人员,获取情报,进行策反。

  当时,伪4军内部的敌工关系有两条线:

  一是路耀林。路原来在新四军第4师工作,1940年10月,受中共党组织委托,通过熟人和同学的介绍,打入赵云祥部队。从此,他与赵朝夕过从,逐步得到赵的信任,并担任军部副官长,彼此十分亲密。到达苏北后,他将关于伪4军的许多情报,通过地下交通及时转给苏北区党委敌工部。在伪4 军中,他向赵云祥提了许多建议,赵都乐于接受,但一提到靠拢新四军,赵就很紧张。赵云祥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路耀林要他避免和新四军发生冲突,保存力量,他表示同意。

 二是郭鑫和(顾草萍)。郭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敌工分站站长,受太行军区敌工部的派遣,利用其表妹夫、伪40师师长戴心宽的关系,于1943年3月打入伪4军,任少校参谋。郭的关系由太行军区敌工部转到苏北区党委敌工部后,黄克诚指示大股工委通过政治交通员左如桂及时与其取得联系,将伪4军的作战部署、城防工事、火力配备、通信联络及部队动向等情况及时送达新四军,使新四军对伪4军的战备情况了如指掌。

  经过努力,黄克诚决定,在伪4军内部的争取对象中,重点应放在其40师师长戴心宽的身上。戴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行伍出身,曾在河北等地坚持抗战。地下工作人员采取既不暴露身份,又向他指出向新四军谋出路是一条光明大道的方针。经过努力争取,戴对新四军态度友好,不愿为敌。考虑到这些因素,黄克诚决定通过戴心宽做赵云祥的工作,争取赵云祥投诚。

  在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后,黄克诚于1945年9月6日给赵云祥发函,劝其缴械投降。信中说:

 

  赵云祥军长:

  时值日寇投降,我军奉朱总司令命令执行就地受降任务。你军己处于孤立,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中,对盐城的解放,确系易如反掌。希你认清形势,率部携械归来,我军当按照宽大政策之旨,保持你军建制,保证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望慎抉择,不容稍缓,

                                  速盼见复。

顺颂

安好!

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

 

 但赵云祥不识时务,在接受了国民党蒋介石加委的国民革命军第2路军第4军中将军长职后,加紧修筑城防工事,企图以卵击石,拒不向解放解放区军民投降。同时,驻扬州的伪第2方面军司令孙良诚亦不断电令赵云祥“坚决守城,与城共存亡”,并派飞机飞抵盐城上空助威。此时,守城伪军虽然在苏中、苏北抗日军民的大包围中惊恐万状,预感到末日的来临,但仍抱一线希望。赵将其部队分别驻扎在盐城、伍佑、南洋岸、新兴场等几个主要据点,形成犄角之势,企图苟延残喘,负隅顽抗。

  黄克诚意识到不动用武力,赵云祥不会束手就擒。但就在黄克诚筹划发动盐城战役之际,他接到中央要他率3师主力赴东北的命令。黄克诚带着几分遗憾,率领3师3.5万多名指战员,依依惜别了同甘共苦、结下鱼水之情的盐城人民,日夜兼程奔赴东北。盐阜区,此时仅剩下军分区地方武装。

  为了肃清苏北地区的伪军,夺取盐城这一战略要地,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致电苏中军区领导人管文蔚、吉洛和中共苏中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要苏中军区抽调主力部队发起盐城战役,苏北地方武装配合,并组织盐城战役指挥部,由管文蔚担任指挥,陈庆先担任副指挥。管文蔚很快调集了苏中、苏北约两个纵队的兵力及地方武装,共约二万余人,重重包围了盐城及其附近的据点。指挥部决定以苏中主力部队解决伍佑之敌,苏北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解决盐城以北各小据点之敌。

  指挥部决定先消灭驻守伍佑的伪4军第39师。这个师是赵云祥的主力师,师长潘子明。

  考虑到伍佑被围攻,赵云祥将从盐城出兵增援。管文蔚等领导人研究决定以三个团攻打伍佑,以两个团打来援之敌。作好部署后,各部队均于10月30日晚进入作战地区,东面以东包厂、南面以铁绳桥、西面以虹桥口、北面以七星桥为突破口,子夜1时,总攻发起。攻打伍佑的部队一边打,一边向伪军喊话。但敌人修筑了许多地堡,火力又相当强,经过两天作战,伍佑仍未攻克,指挥部决定把潘子明部引出来打,在运动中歼灭之。

  在此之前,新四军俘获了赵云祥部一个连长,经过教育后,此人思想转变了过来。管文蔚叫人将他带来,启发他将功赎罪,他慨然允诺。管文蔚利用潘子明与盐城的通讯联络被切断的状况,命这名连长冒充赵云祥的信使,进伍佑给潘子明送信。信是由赵部地下党员根据赵云祥的手迹,模仿其字体,以赵的名义写的。命令中要潘按时向北门突围。突围时,新四军在北门只置一个连佯攻,以暗示火力不强,其他三面皆以数倍兵力猛攻,以增加对潘部的压力,逼他向北突围。同时,新四军在伍佑至盐城的路上埋伏3个团的兵力,俟潘子明部全部突围出来并进入伏击圈内,再围而歼之。

 管文蔚和吉洛亲自找那位被俘的连长谈了话,示以真诚。他很感动。

 如何让这位连长进入伍佑呢?

 管文蔚决定把从盐城出来增援时被俘的几十名伪军释放,让他们去伍佑,那位连长冒充士兵混在其中,一起进去。

 该连长被“释放”进入伍佑后,管文蔚等焦急地等待着伍佑的情况。

 11月2日黄昏,淡淡的月色,映照着暮色迷朦的伍佑镇区。突然,潘子明部向四周打炮,特别是向北方向, 炮火更为猛烈。

 敌人中计了!管文蔚、吉洛等喜笑颜开,立即命令北门部队撤退,诱敌出来。潘子明以为北边新四军被打垮,率部从北门冲出向盐城方向突围、逃窜。那位连长也混在突围队伍中。黑夜中,他伺机离开队伍,向苏中新四军部队方向奔来。一些伪军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他跑,大约有100多人。他们进入苏中军区司令部附近,司令部警卫排和一些工作人员持枪高喊:“放下武器!投降,不杀!”那些散兵全部放下武器,一个个乖乖地举手投降。

 那位连长跑到管文蔚面前,立正敬了个礼。管文蔚将他带回屋子,他报告了进伍佑的详细情况──

 潘子明见他们这批人被俘后释放回来,开始大发雷霆,说:“你们丢了我4军的脸,丢了赵军长的脸!"

 俘虏们一个个低着头,那位连长也同样低着头,斜着眼窥视潘子明的表情,装出一种似乎感到愧疚而又惧怕的可怜相。

 潘因连日激战,部队伤亡很大,想将这批人补充自己的队伍。他想了想,问:“你们是怎么被共军俘虏的?"

 那伙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赵军长派某团长带我们出城来救援潘师长的,不料出城后只走了八九里路,就遭到敌人猛烈的攻击,部队被截断,团长带了一部分弟兄缩回盐城去了。我们被打死了几十人,逃散了百来人,留下的都被共军俘虏了。共军忙着打仗,没有人看守俘虏,就把我们放了。盐城回不去,只好来投奔潘师长。

 俘虏们说的,大部分是实情。

 潘子明听完士兵们的回答,怒气渐消,叫值班参谋把他们带下去,编入连队。

 那位连长也跟着大伙下去。他乘机对参谋说:“我有要事要禀告潘师长,你能不能带我去单独见一见?”

 参谋问:“你有什么要事?”

 那连长表明了自己的姓名和某团某连连长的身份,说:“赵军长命我们团长挑选贴心的人给潘师长送信,团长要我来伍佑,交待我务必要将信送到,千万不能丢失!团长亲自带队伍送我出城,要我绝对保密。”

 “信在哪儿?”

 那连长指了指自己的军衣上衣角,说:“团长关照信要缝在军衣夹层内的。”

 参谋叫他把信取出来。

 连长说:“团长吩咐,赵军长要我将信面交潘师长亲启的。”

 参谋将他带到潘子明处,报告了情况。

 潘子明命他将信取出。他撕开军衣,将信递交给潘。潘看信后,问了问情况,叫参谋带他下去休息。

 潘子明是个粗人,一向忠于赵云祥,对来信命其突围一事坚信不疑。于是,找各团长商量突围计划。他的参谋长反对突围,说总司令(孙良诚)答应派军队来救援,只要扬州援兵一到,新四军势必就会撤走,那时伍佑之围可解,不仅能保存全师的实力,还可以保住盐城的屏障。潘子明深知孙良诚的诺言很不可靠,他相信的是赵云祥,故不同意参谋长的意见,命令按赵云祥来信指示部署突围。

 潘部一突围出城,部队就乱套了,一窝蜂地争先恐后向北逃跑,进入伏击圈后,埋伏在两边的新四军部队四面合围,将逃敌全部解决。这一仗,伪第4军39师两个团及特务营等2300余人被全歼,俘伪39师师长潘子明以下官兵1700余人,毙伤伪军500余人。新四军乘胜攻下了蔡家祠、二墩、三墩、郡河边、北新河桥等14个大小据点,将盐城团团围住。

 在这期间,盐阜军分区所属5个团,在司令员谢祥军的指挥下,于10月下旬,对盐城东、北外围敌据点也发起猛烈攻击。2团在渔民自卫队配合下,攻克了北洋岸、南洋岸,毙俘伪军300人。4团在实业保安大队配合下,攻克了盐城飞机场,歼敌一个连,抵达盐城东门。4团于11月3日攻克了北袁庄据点,毙俘伪保安大队长周开明以下百余人。军分区部队乘势推进到北门闸一带。3团于4日攻下了盐城以西三里窑据点,歼敌一个连,进抵盐城西门城边。

 至此,盐城外围据点全部扫清。新四军兵临城下,铁桶般地围困住盐城。赵云祥部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盐城战役指挥部指挥新四军各部于11月8日对盐城发起进攻。赵云祥非常恐慌,召集他的参谋长、师长们商量对策。

 赵的参谋长认为:潘子明的39师是4军主力,竟被新四军一举吃掉,看来共军力量很大,盐城恐难固守。

 其第40师副师长戴心宽,经中共地下党员做工作,思想上比较倾向新四军。他对赵说“听说新四军有不少大炮,兴化城四面环水,城墙和工事很坚固,都被攻破了。伍佑工事也很坚固,同样被大炮轰开,看来盐城很难守住,军座还是早拿主意为妥。”

 赵云祥举棋不定,连连急电扬州,请求增援,结果杳无音信。

 苏中军区部队一面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一面由盐阜区敌工部长薛尚实、盐城县委书记周一萍、县长胡扬等通过关系继续对赵云祥部做工作。

 赵云祥见大势已去,在新四军大军兵临城下的形势下,再加上薛尚实等多方面进行工作,他同意率部起义,但他提出一个要求,即:在起义前,一定要和新四军攻城部队最高级负责人见一面。

 管文蔚和姬鹏飞商议后,答复可以同意他的要求。在盐城东北的袁家庄,双方见了面,共同商定了五条:

 一、部队起义后,调东坎整训,火炮及轻、重机枪全部交出,步枪可以带去,原建制不变。

 二、城里仓库及老百姓财产,不能有一点破坏。不能损坏武器和其它任何公共财产。违者必究。

 三、不能杀害老百姓。

 四保护起义人员及家属生命财产的安全。军官愿意留的留下,不愿留者给资遣散回家。

 五县长以下官员,保安武装及一切特工人员,全部交我们地方政府处理。

 双方签定协议后,赵云祥即告辞回城。

 11月11日上午,赵云祥、戴心宽在伪40师师部会议室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由戴心宽通报了谈判情况,宣布反蒋起义。赵云祥、戴心宽联名签发了起义通电。全文如下:

 全国各届父老兄弟姊妹公鉴:

 云祥等于抗战初期,本怀抗日救国之素志,转战经年,后误于曲线救国铸成大错。日寇投降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之正确主张,得到全国全世界大多数人民拥护,不料国民党的反动派阴谋挑起内战,借受降之名实行向解放区进攻,屠杀人民,国家民众那堪重陷于靡烂。云祥等受新四军之感召与帮助,于盐城防次全体宣誓通电国人,响应高树勋将军反对内战拥护和平主张,接受民主政府之领导,决心与八路军新四军合作到底,望全国其他部队共举义旗,为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伟大事业而奋斗。

 

  当日,新四军举行入城式。

  赵云祥带着他的第4军军直属机关和40师戴心宽部出城。南门外,两边都是新四军的部队。赵率部出城后在公路上集合,将重武器全部放下,他的部队全部离开城区。

  管文蔚和姬鹏飞随即入城。赵云祥和他的师长戴心宽等跟随在后,一同入城。中共盐城县委和县政府等早已入城,接收日伪军政人员。在盐城战役中,盐阜地委、盐阜军分区领导下的盐阜独立团和盐东、建阳、盐城三县的地方武装,以及敌工、公安等部门,配合苏中、苏北主力作战。盐城县组织了支前民工一万多人,担架600多副,运输船只1000多条。

  11月16日,赵云祥部按照命令,按原建制撤离盐城,由新四军护送到东坎、八滩一带整训,编成三个团。这支部队在后来的全国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不少人参加了共产党,有些人成了党政军的高级领导干部。

  盐城之役的胜利,拔除了通榆公路上残存的重要伪军据点,使国民党军队企图利用其作为进攻华中解放区的“内应”的阴谋破产。

  赵云祥起义后,新四军给他优待,本想让他在盐城地区住一段时间,但他的家属过不惯根据地的艰苦生活,要离开根据地。赵云祥隐瞒实情,对管文蔚说他要到扬州去做孙良诚的工作,劝他反正。管文蔚相信了他,说这是大好事,如果做成了,对国家是一大贡献,但要请示上级批准后再定。经报华中局批准,书记饶漱石在宝应约见了赵云祥,同意他去扬州。赵云祥即带着眷属去了扬州。赵云祥至扬州后被孙良诚软禁了一阵,后赵又去了南京,混了一个国民党军队参议的虚衔。

  11月15日, 盐城县政府在体育场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欢庆盐城解放,全县人民载歌载舞,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这盼望已久的一天。

  盐城解放,标志着盐城人民八年来的为保卫国家,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盐城人民在新成立的苏皖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为反对内战,争取创建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展开了新的斗争。

 

节选自《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抗战史话》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