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中的朝鲜爱国志士倡仪组织抗日组织

时间:2015- 05- 19 浏览次数: [ ]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毅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看到一则令他悲痛不已的消息──李成镐在华中前线的一次对敌宣传中英勇牺牲。李成镐,朝鲜独立同盟华中分盟主任、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队长。陈毅在苏北敌后领导抗战的几年间,与新四军内的一批朝鲜人有过许多交往,李成镐便是其中之一。

  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民受日本军阀奴役,饱尝了亡国灭族之苦。许多朝鲜人被迫流亡到中国,一面谋生,一面谋求复国之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朝鲜人和中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斗争,有的还加入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日本军阀在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强行征集朝鲜青年,以“护国”为名驱使其到中国战场上作战。在日军部队中,日本军人虐待和压迫朝鲜士兵,反抗者立即处死,朝鲜籍士兵对日本侵华战争总是持不合作态度。他们在与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时,或是消极作战,或是逃离投奔到中国抗日军队,新四军中有不少朝鲜籍战士曾在日本军队中服过役。他们多从事新四军日文翻译、对日政治宣传等工作。当时,仅在新四军3师和苏北根据地工作的朝鲜籍士兵就有王信虎、金锡润、李成镐、卢希弼、李曰溶、安国柱、李德武、金安文、崔数健等人。

新四军中的朝鲜籍战士日益增多,新四军军部领导人与他们时有接触。1942年春,陈毅对新四军敌工部长刘贯一和3师师长黄克诚等人说,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军,必须执行中央的发展和扩大国内统一战线指示,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并和受日本奴役压迫的东方弱小民族和殖民地人民紧密团结,并肩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他要求黄克诚认真做好3师部队中外国籍士兵的统战工作,把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其时,在华北敌后战场上,一部分朝鲜抗日志士在八路军总部的支持下,已于1941年10月在晋东南创立华北青年联合会组织。该组织号召在华朝鲜同胞团结起来,建立反日复国团体,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组织地开展反日斗争。根据黄克诚的指示,王信虎、李成镐即酝酿成立“朝鲜青年联合会”的苏北分会机构。黄克诚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说:朝鲜是我国的邻邦,朝鲜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联,只有打倒共同的敌人,才能取得中国和朝鲜的民族解放。朝鲜同志不满日本军队的压迫,不愿作亡国奴,显示了朝鲜人民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他们来到新四军,帮助我们打日本,十分了不起。如今他们自愿成立反日进步团体,谋求民族的解放,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新四军3师政治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于1942年5月14日在阜宁乡下成立。黄克诚师长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成立宣言。

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成立时,推选王信虎为分会会长,王信虎、金锡润、李成镐三人为分会委员。会议还通过了致陈毅军长、3师师部和盐阜区行政公署的信。

 陈毅得知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成立,感到十分欣慰。1942年5月20日,他给王信虎、李成镐等人特致贺信。贺信中说:

  中日战争爆发后,朝鲜爱国人民反革命志士,更积极配合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与日寇作殊死战。五年以来,在中国南北战场上,几无处不有我朝鲜革命青年与中国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作战。此等革命精神,尤为我抗战军民所共仰。今者我3师朝鲜同志,倡仪组织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藉以团结朝鲜青年,加速日本法西斯之灭亡,宏谋远见,良用赞佩…… 朝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大陆之前进桥梁,亦即是日寇之最后阵地。相信中华民族解放之日,亦即朝鲜民族光复之时,亦为朝鲜民族之彻底解放之始,为日本帝国主义最后灭亡之日也。尚望群策群力……

 1942年6月1日,《盐阜报》全文刊登了陈毅的信,这不仅给朝鲜友人极大的鼓舞,也给盐阜人民增添了抗战胜利的信心。盐阜人民与朝鲜友人同呼吸共命运,为反抗日本的侵略而并肩战斗。

  在以东台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根据地,也建立起朝鲜反日团体。朝鲜独立同盟苏中分会程叶文,原名金成甲,朝鲜咸镜道人,曾在苏联西伯利亚上过学,后到中国上海当日文教员,继又来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先在四分区工作,后担任了新四军苏中军区敌工部长。

  “苏北分会”是由朝鲜友人组成的特殊的抗日组织,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根据地军民的优待,陈毅指示3师领导人给予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以种种方便,要求精心爱护这一国际组织。该组织着重协助新四军3师敌军工作部进行瓦解日伪军工作。“苏北分会”成员针对日本侵略军中有许多朝鲜人的情况,通过散发朝文传单,战场朝语喊话等形式,策动日军中的日本、朝鲜士兵于战场上倒戈、逃跑或在日军内部纠合同志,秘密建立反战团体,散布厌战、思乡之情绪,宣传革命的败北主义,瓦解敌方战斗意志,削弱其战斗力。

  在“苏北分会”宣传鼓动下,许多朝鲜籍日军士兵纷纷投奔新四军和苏北分会。朝鲜籍士兵陈积成、孙垄挣脱了日军的追捕,从某据点中逃出加入了新四军。驻淮安的日军某部朝鲜籍士兵孙秀峰等也从淮安城逃出,投奔了新四军。朝鲜青年权正龙、李钟圭、李致浩、黄灿健等四人,几经周折,从敌占区上海来到阜宁东沟寻找新四军,后经引路到3师师部,加入了新四军和苏北分会。

  1944年月1月,大雪覆盖着苏北平原。在通往东沟、益林的路上,风雪裹挟着四个人,他们步履艰难,沿途向人们打着手势,并用生硬的中国话询问:“新──四──军!新四军?”他们是什么人?人们警觉起来。消息传到阜宁3区区政府,区政府派人查问,得知他们是从上海逃来投奔新四军的朝鲜朋友:朴正龙、李钟圭、黄灿健和李致浩。

  他们被带到益林,益林商会和附近群众纷纷赶来慰劳远道而来的友人。根据地的气氛是热烈的,盐阜人民的心是温暖的。朝鲜朋友触景生情,他们无限辛酸地向人们讲述起流离失所的遭遇。朴正龙,27岁,朝鲜奉化人,原在京城教书,因不堪民族压迫,于1940年来中国上海;30多岁的李钟圭和黄灿建,都是平壤人,因参加反帝大同盟等抗日团体,被日寇逮捕,后逃往上海靠开旧货铺谋生;李致浩,22岁,随家迁住上海后,在东方洋行当职员。他们说,朝鲜自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三千里江山变成了人间地狱,人民终年靠树皮草根度日。为了求生存,他们离别了亲人和祖国,到了上海。但那里亦在日寇的蹂躏之下,中国沦陷区人民的生 活苦不堪言。与其屈辱求生,不如奋起反抗。他们打听到苏北一带有新四军,便于1月初离开上海,一路上冲破敌人的封锁,终于找到了新四军。  

  地方工作同志和群众听后,十分同情他们。后来,朝鲜朋友被护送新四军3师师部。3师和“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苏北支部分别召开了欢迎会。朝鲜朋友感慨万分地说:“到了这里,就获得了解放,感到温暖。”他们一再请求参加新四军,拿起枪打日寇。

  1944年2月,四名朝鲜朋友被批准加入新四军。当他们接到参军通知时,他们说,这是“莫大的光荣",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还发表宣言,说:“我们四人从充满着矛盾和欺骗的腐败社会里逃出来,决心和敌人无情斗争到底,扫除社会上的污浊!”从此,他们在新四军的行列里,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在一起。

  朝鲜青年联合会苏北分会的工作有声有色,在其影响下,淮北、淮南、鄂豫边根据地的朝鲜志士也陆续成立朝鲜抗日组织和抗日武装。华中各地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4年初,以苏北、淮北分会为基础,建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华中分盟,”李成镐当选为华中分盟主任。同时,成立朝鲜人民武装──“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李成镐兼支队长。“华中支队”在《致新四军指战员书》中说:“在你们亲切的国际主义的援助之下,今天我们成立了我们的武装队伍。我们的复国爱国心和对敌人的仇恨心,要求我们武装起来与你们站在一起战斗。让我们拿起武器与你们一起来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倒日本强盗!”

  从此,在华中敌后抗日战场上,增添了一支新型的人民武装——朝鲜义勇军。该部曾多次协助新四军展开对敌的反“扫荡”、反伪化的斗争。在华中军民对敌展开战略反攻期间,“华中支队”配合新四军和地方武装战斗,打击了敌人,锻炼了自己,有的同志成长为新四军的指挥员。如王信虎曾担任了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负责人,1945年夏,李成镐在淮北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在朝鲜独立同盟总部于延安举行的追悼李成镐大会上,陈毅特向大会发去悼文,以表达对李成镐这位朝鲜抗日志士的哀思。

 

节选自《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抗战史话》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