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葆寅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杨葆寅(18581933)  字恭甫,号避庵。医学家。生于东台城医学世家,青年时代在常州费绳甫处学医,后由费介绍到汉口招商局行医。由于医学精湛,受到局长黄小舫的器重。

光绪二十年(1894),清政府派龚照瑗出使欧洲。出国前路经汉口,突然患病,经杨诊治,病情很快好转。于是杨得以随员医官身份随龚前往欧洲。在英、法、意、比等国考察4年,在为使馆人员、华侨、外国人治病之余,曾翻译《铁路章程》、《印花税章程》,并绘制《西欧航海图》。杨注意考察外国医学方面的先进设备与管理方法,深感祖国医学落后,急需学习借鉴。龚任满,杨亦随同回国。龚欲荐杨为县令,杨感于戊戌、庚子之变,绝意仕途,回汉口重操医业,同时与吴趼人、沈席之等创办《汉口日报》,评论时政,主张改良。武昌起义后,杨回故乡东台,很快被推任东台第一任民政长。到任后,通过调査、磋商,采取了一系列兴利除弊措施,如成立议会,整顿地方财政,收回东台何垛场折价地税,下令劝戒缠足,禁止跑贴(代人索债),废除跪拜,停办丁祭,设置报告匦(控告箱)等。共和伊始,地方封建势力十分顽强,新政制度难以一一推行。杨任职一年后,怀着沉痛的心情离东台去汉口行医,著有《东台民政史略》一书。民国5(1916),汉口慈善会创办中西医院,公推“博通内经之书、兼明西医之说”的杨葆寅为院长。杨葆寅不仅重视医疗人才,同时对护理人员也极重视。他在武汉首创中西医结合的护士学校,开设形体、脏腑、经络、内伤外感、妇科、幼科、外科、药物、手术等课,学员经考试录取,不收学费,分门授课2年,实习1,培养护理人员数千名,为中西医院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

民国15年(1926)北伐军克武汉,中西医院改为陆军卫生医院,杨葆寅被公推为汉口中医检定委员会委员,后因年事已高,辞退职务,寄情山水,吟诗作画。民国22年逝世,终年75岁,家乡为怀念他光复东台的功绩,于同年在城东公园建立东台县民政长杨恭甫纪念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