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习俗·生日礼俗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1、传统习俗。

  许多盐城人爱过生日, 尤其是生日逢十(如十岁、二十岁、三十岁) 和长辈、 老人的寿辰,一般人家都要摆酒设宴, 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当地人对“寿” 和“生日” 有一定的界定, 一般把五十岁以上者的生日, 才可称之为“寿”,并把庆寿礼仪称之为“做寿”或“祝寿”。五十岁以前过生日, 逢十的叫 “整生日”, 其他叫小生日。生日庆贺称为“做生日”。小生日一般不宜张扬,总是在家中度过,整生日则根据各个家庭的情况举行一定规模的庆贸活动。

  多年来,各地方尤其是农村习惯于庆贺的整生日:一是十岁生日。因为是孩子的第一个整生日, 当父母的都比较重视, 一般都操办庆贺一番;二是女孩子二十岁生日,这将是出嫁前的最后一个整生日,父母觉得应该庆贺一下, 以免遗憾; 三是男子三十岁、女子四十岁。男子已成家立业,丈人家必然要前来做生日, 称之为“拔穷根”;女子四十岁,其父母年龄已上身,将来为其做生日的机会已不多, 都要来为女儿进行庆贺,故当地有“男做三十,女做四十” 之说。此外,还有一个特定的风俗,女的在出嫁后第二年过生日时,女方家庭要备礼到男方家,谓之“交生日”,也有不在生日之日或二年后交生日的,有的交生日要选在女儿年龄的单数那年交。如不交生日,女方的父母会受到指责。据说,没有交生日的妇女,在男方家庭摆宴席时不能入席,这种轻视妇女的陋习,如今已不多见。

  盐城人素有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对长辈、老人的寿辰,人们都会摆酒设宴,热闹非常,以示对老人的祝贺。各地习惯把五十岁以上的整生日称为祝寿,亲朋好友、亲属儿女,欢聚一堂,大宴宾客。逢有百岁老人的寿辰, 当地县乡政府会备礼前来祝贺,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爱。

  2、生日礼俗。

  平时过小生日,一般不请亲朋,但家中也有安排。 习惯上是早上涨饼或蒸馒头, 中午吃顿饭,第一碗饭先盛给过生日者,有的家庭小孩过生日还特地煮上一只鸡蛋,俗称“大人生日一碗饭,小人生日一个蛋”。当然,这是过去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时期的现象,现在,许多人家过小生日,也会办一个家庭生日宴会,买上一盒蛋糕,吹生日蜡烛,甚至会在电视里点上一首歌,表示祝贺纪念。许多人家的孩子过生日那天,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天,孩子无论有什么过错,都不打骂,并且,不安排孩子做家务, 因此,许多孩子喜欢过生日。有些成人,则把自己过生日这天看成是“母难日”,惦念当年母亲生产的苦难,不搞任何庆贺,跟平时一样, 因而,常有人遗忘过生日反而庆幸, 因有“忘记一个生日,多过十年”一说。

  过整生日一般都得讲究排场,并事先约请亲戚朋友,登门邀请发请帖,过去就有“请做生日带拜年” 之说, 否则, 就会得罪客人。孩子十岁、二十岁的整生日, 一般主客是外婆家的人,必备礼品是馒头、粽子、鞭炮、蜡烛等,用一大竹篮装好送来, 叫做“身乙篮子”。大人过三十岁、四十岁, 主客依然是岳父母即女方的娘家人,必备礼品主要是寿桃、粽子、面条、鱼肉、鞭炮、蜡烛等,还有其他礼品,越多越好,并分装在两只箩筐内挑来,称之为“挑担子”。一般人家会请上几个吹鼓手,甚至一个小乐队,吹吹打打送到女婿门上。乐队由老丈人叫派, 但费用却由女婿承担。这种现象在农村仍然比较普遍,而城镇已不多见。

  生日当天,要大宴宾客。许多地方是先吃面条,一人一大碗,称之为吃寿面,有的人家会把一个庄子的各家各户都带来吃寿面。吃过寿面后,再入席喝酒吃菜。现在人的饮食条件好了,吃不了那么多,一般都是酒席后上一点面条,或者分一小块蛋糕,酒席散后,生日礼仪即告结束。客人回家时,主人要给客人回礼,一般是三只寿桃,二只粽子。现在城镇人家,常给每个客人回一盒小蛋糕。

  3、祝寿礼俗。

  一般家庭对长辈或者老人的寿辰都很重视,总想把祝寿活动办得既体面、又隆重,讨得长辈或老人的欢心。因而, 多年来,庆寿礼仪既沿袭了传统的风俗,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祝寿礼仪最热闹庄重当算“暖寿”。寿辰的先一天晚上,酒席结束后, 主人会在屋中间的墙上贴上“寿”字,家神柜上摆上各种贡品,点起寿烛,燃放爆竹,一时间,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祭过天地后,老寿星端坐椅上, 晚辈们按辈分磕寿头,寿星会递上一个红包或一把水果糖。磕过寿头后,有的人家会放焰火礼花, 夜空中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有的农村人家,还会包上一场露天电影,请村里的男女老少看电影,分享一份欢乐。寿辰的当日中午,主要是宴请宾客,客人们一个个酒足饭饱后,祝寿仪式即宣告结束。

  4、生日贺礼。

  在民间礼俗中, 当算生日贺礼最为复杂, 变化最大。解放前和建国初期, 当地人做生日祝寿,一般是花几毛钱买一只条幅, 请人写上贺词,如三十岁生日等写“花甲平分”、“青云直上”,再落下款, 即可作为祝贺礼品, 非常俭朴、儒雅。到了六十年代, 时兴送匾额,一块加框的玻璃镜,叫玻璃匾, 价值三、 四元,照样作贺礼。七十年代里,许多人送软匾,用一丈二尺红绸布,下面缝上黄色的絮子, 上面写上祝贺词,悬挂在棵上, 以示祝贺。到了八、九十年代,贺仪价值越来越高, 品种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送收音机、座钟、热水瓶等日常用品, 到送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现在, 有的已发展到送手机、电脑、摩托车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礼仪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应该想到,靠金钱编织的人情关系网终 究是不牢靠的,人情网只会湮没人与人应有的纯真感情,侵害社会肌体,毒化社会风气,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刹一刹人情风,留得人间真情在,还我礼仪之邦真面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