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浅影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碧 海 浅 影

王海燕

 

与射阳丹顶鹤生态旅游区、大丰麋鹿生态旅游区共同构成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三大旅游区的,还有东台弶港海滨旅游度假区。 

弶港,是苏北著名的渔港之一,为盐城境内东台市唯一的海岸镇。远古的渔港风情穿越漫长的岁月,依然古朴幽雅,这里港汊迤逦相望,滩清水秀。弶港东边的海堤,接近大海,潮起一片汪洋,潮落一马平川。登堤远望,万顷滩涂,烟波浩渺,在夕阳下,流光溢彩,水天一色。

弶港海岸线长85千米,拥有生态环境极佳的成片连陆湿地,是得天独厚的生态水域。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这一带如同生命的摇篮,沙洲密布、港汊纵横,大量泥沙在此淤积,无数浮游生物在此生长,鱼虾贝蟹,滋育繁盛。

追寻美味是所有动物的天性。每当渔歌放飞、浪高潮涌的春夏季节,这里的水域总会聚集一种叫做“中华鲟”的珍稀鱼群,因为它们无法抵挡天然美味的诱惑,滩面的沙蚕、泥螺和水中的鱼虾,是它们的最爱。

这群活泼灵巧的中华鲟可以自由进出大海。它们兵分各路,沿着宽窄不一、深浅各异的槽沟,游到平缓的浅海里或浅滩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饱餐一顿,然后心满意足地或栖息、或游玩、或完成物种的传递......赶海弄潮的渔民、游客常能在此观赏到健美欢快的中华鲟。

海底绵延不绝的沙洲是它们的温床,在此繁衍生息既安全又有丰富的给养。而安全,对于中华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中华鲟对这一带水域的垂青,得到了当地人的回报。

如今,弶港东部从方塘河至川水港之间,有近2万亩海域,被确定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它集海洋生物资源试养、保护、放生以及旅游观光为一体,在中国沿海地区尚属首家。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洄游性国家一级保护名贵珍稀鱼类。它是经历了漫长历史演变而保存下来的物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类的后裔,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濒危物种。据考证,现代鲟类开始于与恐龙同期的第三纪,古生代最繁荣,到了中生代差不多绝迹了,鲟鱼是仅存下的极少数种类之一,距今约有1.4亿年的历史。中华鲟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浸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而素有鱼类“活化石”的美誉。

中华鲟的珍稀性使它享有“水中大熊猫”的称号,成为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

中华鲟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它们主要栖息在东海、黄海的大陆架海域及长江、珠江、闽江等地,而更多集中在盐城东台沿海河口和滩涂辐射沙脊群的沟槽地带。产卵洄游时进入长江,常上溯数千公里抵达长江上游进行产卵繁殖。成年中华鲟体长约有5米左右,体重500多千克,其寿命,最长者可达40年。它肥硕多脂,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毋庸置疑,它的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人类是有良知的。人类没有因为一味追求经济价值而盲目地、掠夺式地、不计后果地去寻求发展。因为,虽然在全球20多种鲟科鱼类中,中华鲟是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种类,居世界现存鲟属鱼类之冠,但是中华鲟繁殖能力差,加之环境污染、滥捕等原因,资源日益衰退,而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中华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不易恢复。在沿海栖息地,中华鲟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恶化,野生中华鲟资源越来越少。东台沿海一带的种群数量仅存500多条。中国野生动物占全球的10%,不少已趋于灭绝。中华鲟是人类亟待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

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威廉·皮比曾说:“每当一种生物仅存的一个,并停止了呼吸的时候,那就只有等到重复开天辟地的漫长过程,才能盼望它们重现。”人类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它的标本,正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为了给中华鲟一个安定的家园,中国建立了“中华鲟南方养殖研究基地”,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华鲟人工孵化养殖基地。由于东台沿海环境保护措施得力,大部分湿地滩涂仍处在复生状态,具备良好的中华鲟繁育条件,因此近几年又陆续建立了“中华鲟东台黄海放流站”、“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2002年深秋,东台再次举行了大型中华鲟放流仪式,300尾贴有标签的重量级的中华鲟欢快地跃入海中。如此规格之大、数量之多的海域直接放流,在全国尚属首次。

“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面积35.96平方公里,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区内设有中华鲟繁育研究中心,并在港东北角的大片湿地滩涂上建立了中华鲟护养基地——“鲟园”。此后,百余尾中华鲟“乔迁”“鲟园”的水族馆,成为这里的首批“客人”。“鱼类活化石”中华鲟终于有了“安乐窝”。

保护区里滩清水秀,气候温和,环境优美,资源丰饶。海岸内有哺乳动物20多种,植物56种。海区内有“黄海美人鱼”伪虎鲸、“黄海彩球”刺豚等,单听名字就可看出人类对它们充满了喜爱。

保护区还是丹顶鹤等珍禽越冬的栖息地,是中国东部南来北往鸟类迁徙的“海上驿站”,现有鸟类365种。江豚、黑嘴鸥,也是该区受保护的湿地鸟类。

时常,置身保护区内,听空中百鸟争鸣,观海里鱼翔浅底,看远处船帆点点浮于碧波之上,还有阳光、沙滩、海浪、老船长……你会感到你的心无比的透明、澄碧,如同海水一般。

  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建成,与北部毗邻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以及东沙鸟类形态站相互映衬,连成一脉,形成海、陆、空域完备齐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群落,成为集立体保护、观赏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并与江苏沿海的其他滩涂旅游观光景点连成一片,是苏北沿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想见,当滩涂日出、东沙脊群、西沙银滩、鹤翔鸥鸣、海堤春色、林荫长廊等自然景观,一起呈现眼前的时候,人们能感受到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有迷人的自然景观,也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因海上的晨曦雾霭,她是柔美的;因清晨的万道霞光,她是娇媚的;因中华鲟的即兴欢舞,她又是绚丽奇妙的。

中华鲟是海中的精灵,鲸鱼也是海中的精灵,只是鲸鱼似乎比中华鲟更调皮,玩腻了海水,还要去河水里折腾一番,瞧,翻江倒海的,人们以为是“鲸鱼拜龙王”呢。

苏北有个著名的观潮胜地,称为灌河。灌河地处盐城市境内的响水县,自西向东经灌云、响水境内流入黄海。灌河水量丰富,河道宽阔,在入海口呈喇叭型,是苏北境内惟一一条没有建闸的天然潮汐河道,有“苏北的黄浦江”之称。

灌河口物产丰富,景色秀美,是苏北沿海一处风格独特的旅游胜地。“灌河口三奇”,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第一奇就是“鲸鱼拜龙王”,二奇为“灌河虎头潮”,三奇为“四鳃鲈鱼美”。

灌河历史上就是鲸鱼经常出没之地,古有“大鱼拜龙王”的民间传说。每年春季,常有鲸鱼由大海游入灌河,尤其是伪虎鲸堪称这里的常客,来势浩浩荡荡,成为灌河口一大奇观。

它们嬉游灌河,翻卷浪花,上下起伏,或翻滚,或畅游,吞吐游弋,仿佛举行一场盛大的表演,气势恢弘。有的鲸鱼长2米多,壮如水牛,鱼群一直游入新开凿的通榆运河,在运河自由徜徉。

一个夏日的午后,灌河口又迎来了一大批“不速之客”,1000多米长的鲸群长龙,气势磅礴地溯流而来,数目多达200多条,其中最大者长达20多米,小的也长数米,鲸群一直游至陈家港,所经之处,水柱凌空,浪涛拍岸,蔚为壮观,令两岸游人叹为观止。专家指出,灌河水深河阔,水质较好,又无涵闸阻挡,是鲸鱼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鲸鱼拜龙王”,给响水增添了几许传奇色彩,也成了当地一大奇观。其实,鲸鱼们如此兴师动众,不也是慕名而来,欣赏灌河沿岸的美景来了吗?

灌河口外宽内狭,潮汐差大,潮波起落,分外壮阔。潮起潮落形成的轰鸣之声,势如惊雷,气魄宏大,声震数里之外,地处河口的响水镇正因此得名。

灌河口特殊的外形及其地理条件形成了名闻遐迩的“虎头潮”。每逢观潮佳期,数以千计的观潮者汇聚河口岸堤,观赏这一自然奇景:远处潮水白练腾空,由远及近,呼啸而来,形似滚龙;接近河口处,潮水前呼后拥,形成道道浪墙;进入河口则势如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潮水如一只只下山的猛虎,向河口两岸扑来,“虎头潮”因之得名。

灌河口资源丰饶,品种繁多,鳗鱼、对虾、螃蟹等皆负盛名,而最令人倾倒的美味,当数享誉海内外的“四鳃鲈鱼”。四鳃鲈鱼,自古以来被称为珍品,其形态独特,鳃盖上有一条皱折,外观像四个鳃,故名。四鳃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烹饪后,肉似蒜瓣,汤汁呈乳白色,色香味俱佳。灌河沿海水质清洁,饵料丰富,是苏北沿海重要的渔场之一,更是四鳃鲈鱼的主要产地。来灌河口观鲸赏潮,再品尝一下名贵的四鳃鲈鱼,这才算不虚此行。

  雾霭笼罩仙滩,浪花击打琴弦,生灵伴你舞蹈,任海水溅湿你的衣衫。有浩荡的芦苇布景,有林海的风、无垠的滩涂……谁都不会辜负大海神情的呼唤,做一回海的女儿!

 

选自《盐城印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