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地方志事业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续修地方志事业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盐城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江苏 盐城 224005)

  于 海 根

  

  【摘 要】 知识经济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推动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一种全新速度突飞猛进,也必然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扑面而来,续修地方志事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竣挑战,而且十分明显地影响着续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续修方志事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续修方志事业需要紧紧抓住创新和人才两大核心问题。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记录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历史。广纳人才,提高素质,全面提升续修方志队伍直面知识经济挑战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 地方志 续修 知识经济 挑战

  

  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以迅猛的姿态进入人类经济生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的变化。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已经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1998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时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

  

  [作者简介] 于海根,男,1960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处长、《盐城年鉴》副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特约研究员,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市读者协会副会长。平时从事海盐文化历史、地域文化与民俗、新四军历史以及史志理论研究,先后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

  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面对这个态势,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知识经济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推动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一种全新速度突飞猛进,也必然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地方志事业来说,随着首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结束,世纪之初续修新方志工作的全面展开,知识经济对续修地方志工作有何冲击和影响?

  我们又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续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很值得方志界同仁深思。笔者现就续修地方志事业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经济,又称为“信息经济”或“新经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报告中给知识经济下的定义是: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与工业经济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2、科技知识创新化。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科技知识在应用中不断创新,而且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3、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

  4、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入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注重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协调地发展。

  5、高新技术产业化。集中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高技术,通过现代管理实现规范化、网络化和产业化来解决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风险问题,创造高于传统工业几十倍的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发展成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知识经济对续修地方志事业的影响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反映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学术文化工程。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正如原国务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强调的,“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大业的基本完成,新一届志书的续修工程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即将在各地全面展开。这项旨在记载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宏大的文化工程,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扑面而来,续修地方志事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竣挑战,而且十分明显地影响着续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续志编修观念信息化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和物质、能量共同构成社会的三大资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信息积累、信息能力和信息开发利用的竞争。各级地方志集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于一体,记载各地全面、系统、准确的历史与现状,是一方地情信息服务中心。在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里,各级修志机构和每个方志工作者都将面临信息化和高科技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续志编修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加快修志信息化的进程,充分利用自己的地情信息资源,开展各种信息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并通过适当的有偿服务,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逐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续志机构建设网络化

  面对信息化时代,续修方志登陆网站势在必行。续修志书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上网,从而达到检索方便、使用方便、保存方便、利于传播的目的。续志机构网络化后,可以打破目前各省、市、县方志信息资源封闭、独立的壁垒,通过网络,达到资料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已建有数十家地方志网站,著名的有“山东省情网”、“四川资源网”、“中国龙志网”、“仰韶今古网”等等。地方志机构建设网络化迫在眉睫,大势所趋,已越来越引起方志界以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三)地方志读者社会化知识经济时代,地方志读者的概念将不再是传统的概念档案馆、图书馆查档检索人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党政机关和决策部门的领导人等。未来的地方志通过信息处理,进入网络后,可以让全社会的所有读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利用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软件,从信息网络中接受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地情信息,也就是说,点击地情文献信息读者全民化、社会化。文献信息读者社会化后,读志用志不再是方志部门积极倡导和引导的主要工作,而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我需求的行动,地方志部门编纂的所有地情书和和志书都是社会的知识载体和信息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使用。

  (四)地方志事业产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方志部门已从地情资料的发掘、征集整理、保存变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传播者和创新者,通过编纂地方志书、年鉴和有主要资政价值的地情信息资料工具书,建立地情信息网站等方式,逐步进入信息市场,地方志事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为此,地方志部门不能永远躺在政府怀抱里吸奶,而要循序渐进地转换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要求地方志事业必须由服务角色转变到参与角色。地方志部门只有进入信息市场,了解信息市场,才能更好地以文献信息为手段而服务于信息市场。

  (五)地方志队伍专家化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地方志事业方方面面的变化,要求从事地方志事业的队伍结构素质和层次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它不但要求修志队伍要有历史学、哲学、目录学、谱谍学、文献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家,还需要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通信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和服务、社会公关、企业经济以及各门学科或专业的专家。当前,地方志事业最感奇缺的人才是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设施,能在网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专家。随着各级地方志进入网络系统,网上专家的作用将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如何培养专家、吸收专家,造就一支一专多功能的复合性人才队伍,是地方志事业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续修地方志事业面对知识经济的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对于续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续修方志事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续修方志事业抓住机遇,进一步大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创新和人才两大核心问题。

  (一)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记录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的历史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续修志书过程中,必须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用创新的精神记录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历史。续修志书在体例结构、内容编排、表现形式等方面均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1、体例结构上创新。续志的框架结构在保留首届新方志已形成共识的框架基础上,突出创新,根据志书的时限、记述内容、时代特征等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如将有关内容分别附在相关门类之下,变志末附为卷、章、节附,便于阅读使用。又如,在续志中增加前志的“缺漏补记”和“前志勘误”内容。再如,在续志中增设“索引”、“新旧地名对照”等便于读者使用的志书检索系统等。续志的结构不一定要大而全,但必须在“专、精、深”上下功夫,精选门类,创造出更适合于续志的框架结构。

  2、内容编排上创新。续志应当在“续”字上做文章,对于上一部志书已记述的短期内变化不大的静态资料可以不记或少记,而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事物要详加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地工商业方面出现了大型集团,出现了行业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出现了民营、私营经济;房地产成为支柱性产业,电信、信息成为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形成宏大规模,证券成为新的经济类别,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稳定社会的重要事业,文化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组成部分,传统工业进行改革和结构调整。这些新的变化均需在续志中加以体现。另外,对世纪之交出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市场培育”、“小康工程”、“扶贫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知识工程”等新的内容和资料必须专门记述。续志在人物记载方面也应当创新,改变前志“生不立传”的规定,对那些活着的对社会发展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见义勇为英雄等杰出人物,采取图照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载人史册,进一步强化续志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

  3、表现形式上创新。续志编修过程中,必须改变前志以大量文字及统计表格为表现形式的做法,大幅度增加各类事业发展的精美图片资料,以便增强续志的立体感、形象感。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中,人们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无暇通读冗长的文字,而简洁明快、直观性强的图照更易受到欢迎。续志必须考虑采用光盘、声像等现代高科技表现形式,以便于进入国际英特网(Intel)。另外,续志在坚持采用记述体的同时,力求做到语言精美,有些部类的表述一定要讲究文采,适度增强志书记述的灵活性和可读性。力求使续志少一些官府气,脱一些书卷气,增一些灵秀气,争取成为集官书、商书与民书于一体的雅俗共赏的新型的地情资料工具书。

  (二)广纳人才,提高素质,全面提升续修方志队伍直面知识经济挑战的应变能力

  知识经济是一体化的经济,即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作为一级续修方志机构,要想抓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拥有发展的优势,具备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能力,就必须要抓住知识,抓住拥有知识的人才,强化人才资源结构优化,搞好合理科学的配置。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前,续志机构当务之急的是需要尽可能兼容并蓄地配置一批顶尖人才,如具有坚定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创业型人才;善于发现科学规律、发明创新技术的创造型人才;既懂管理,又深韵社会市场公关开拓,还精通本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开拓的年轻型人才。

  志书是靠人去修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续修志书质量的高低。在世纪之交的机构改革中,相当一批长期从事修志工作的老同志、老骨干先后离岗,退出修志队伍,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修志机构,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拓宽用人渠道,不拘一格,善于发现人才,积极吸纳人才。在增扩人才队伍时,我们的领导者还要把眼光放远,用动态人才思维观念去识才、惜才、爱才、用才。因为今天的人才不一定永远是人才,今天尚不具备标准的人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脱颖而出成为新的人才。

  各级修志机构在积极招兵买马、充实队伍的同时,还应当及时抓好现有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通过开展业务骨干培训,参加各地、各级方志业务研讨交流活动,举办分片、分类业务协作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提高续志人员的业务素质。

  作为每一个续志工作者本身而言,还应当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续修方志队伍应当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良好素质:

  1、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续志队伍的理论素养首要的、当务之急是学习、掌握和运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志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领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续修方志工作的深刻意义。

  2、要有坚强的政治信念。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从事客观记载事物发展历史的“史官”们,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基本政治素质。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方志工作者要具备灵敏的政治嗅觉,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想侵入,不断提高“免疫”能力。

  3、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续修方志与前届修志存在较大的差异,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许多新生事物的出现,迫使我们修志工作者要主动更新知识,适应变化。修志工作者除了必须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外,还应当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市场经济、法律、金融、现代管理、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要有赤诚的奉献精神。起始于21世纪之初的续修方志在许多方面与首届修志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项工作仍然是一项艰苦、清苦、辛苦的工作,大家所坐的凳子仍然可能是“冷板凳”。对此,续志工作者要有充分的认识。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期而至,修志人员应当继续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传统,看淡名利得失,树立全局意识,为现代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未来世界留下“信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进一步增强崇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