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流修志团队 打造一流方志精品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培育一流修志团队 打造一流方志精品

  茆贵鸣

  地方志作历来是“官责官修”、“众手成志”。虽说主编的作用至关重大,可面对洋洋数百万字的一部市志,“一支笔”的主编却离不开众人辅佐。所谓“名家出名志”,其“名家”背后总会支撑着一支过硬的团队,“名志”里面总是凝聚着众人奉献的心血。二轮修志启动后,盐城市志办从培育一流修志团队入手,以打造一流的志精品为追求,高标准、严要求地从源头抓起,采取重心前移,实行全程跟踪,实施分类指导,着力把好每道关口,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扎实推进修志工作的特色之路。

  一 培育凝心聚力的修志团队

  事业成败,关键在队伍、关键在人。面对续修《盐城市志》系统工程,究竟应吸纳什么样的人才、组建什么样的修志团队?如何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功底深、作风硬的修志队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机构设置、编制职数、人员结构等现实状况,我们通过整合人才资源、加强作风建设、发掘众人潜能,培育出了一支凝心聚力的修志团队。

  其一,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修志团队。盐城市志办是挂靠于党史部门的“史志合一”机构,虽设有方志和年鉴两个处,实际从事志鉴工作的专职人员只有4名。所以,单靠志鉴两处的这4名专职人员,很难实施完成好面广量大的志鉴工作任务。实践中,我们采取两个办法:一是整合现有资源。现有人员中有4人参与过首轮市志编修(均为副主编),他们都分别承担过十多部分志的组稿编纂和市志的分纂总纂工作,具有丰富的修志实践经验。这是我们二轮修志必须依靠的中坚。除我之外,虽说另3人任职于不同处长岗位,但仍在一个部门。为发挥他们的优势,我们分别对处室职能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方志处协调方志工作,部分承担年鉴任务;年鉴处履行年鉴职责,必须参与市志分工;秘书处处理综合事务,部分参与志鉴工作。这样,续修市志便形成了一个由上述3位处长和志鉴两处成员组成的5人修志团队;与此相应,盐城年鉴也有了一个由年鉴处和方志、秘书处的三位业务新手组成的5人编辑小组。二是聘请特色人才。我们物色聘请了5位刚居二线或退休的特色人才:一位是原宣传部副部长、报社总编,曾分别担任过教育局长和政府副秘书长,对社会发展事业非常熟悉;一位是原保密局长,曾担任过政研室主任和期刊总编,对政策研究、保密工作及机关工作驾轻就熟;一位是原妇联副主席,曾参与过组织史编写和首轮修志工作,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熟悉,史志业务在行;一位是原发改委助理调研员,曾长期在经研中心和体改委工作,对改革改制和宏观经济比较熟悉;一位是本部门的党史老科长,精通史志业务,擅长著书立说。分管副市长亲自召集他们座谈,并颁发续修市志特约副总纂聘书。这5位同志的到位,充实和加强了团队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推介行业专家,将那些精通专业领域、参与过首轮修志或熟悉修志业务的专家“笔杆子”,充实到承编部门单位的修志队伍中。其二,加强作风建设,培育团队精神。一个团队或许个个都是单打独斗的好汉,人人都是孤胆奋战的英雄,但成员之间缺乏相互配合的意识和协同作战的精神,便会成为一支涣散的、缺乏战斗力的团队。团队的力量并不等于团队成员的力量叠加,而是来自于团队作风的养成,来自于团队精神的支撑。为了增强团队意识,培育团队精神,我们通过加强领导负责、完善工作职能、严格质量评验、搞好队伍建设、实行目标考核、落实开发利用等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团队建设,规范和约束团队成员;通过增强学习意识、节奏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素养,加强团队的作风养成;通过比进度、比实绩、比质量、比成果,倡导勤奋工作、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展示团队成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总之,抓制度、养作风、讲奉献,使团队形成了一种“团结和谐、协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其三,发掘众人潜能,形成团队合力。成员的才识和能力,是形成团队合力的前提。我们的修志团队既汇聚了首轮修志骨干,也云集了方方面面精英。为充分发掘众人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团队合力,我们针对成员各自不同特长,将分志卷章和承编单位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同时将在职和聘用的10名成员一对一对应,分成5个协作小组,以强化修志工作的跟踪、督查、指导和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保持经常的沟通联系并视情进行交叉互补,以增强检查督促和跟踪指导的力度。成员与成员、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能发挥个人长处又可展示团队力量,“团结和谐、协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彰显。近年来,盐城史志办在主任徐成生的带领下,不仅党史工作成效显著,志鉴工作也成就辉煌。先后出版了《文化名人与盐城》、《黄克诚在盐城》、《张爱萍在盐城》、《刘少奇在盐城》、《乔冠华传》、《廖承志传》、《盐城抗战史话》、《东方盐文化》、《地方志实用手册》及逐年编出的《盐城年鉴》等史志地情书籍,其中《刘少奇在盐城》获“五个一”工程奖,《盐城年鉴》多次获得全国版协及全国和全省方志系统奖项;有8人次获得全国、全省党史和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史志办再次荣获省人保厅和省党史办联合表彰。

  二 建立系统完备的质量体系

  地方志作为“官书”,承载的是鉴往知来、资政育人、传承文明的使命。为了使地方志书成为经世致用的文化瑰宝,具体从事这项系统文化工程的方志人,应当讲政治、顾大局、谋长远、肩担当,始终把质量视为志书的生命,高标准严要求地在求真求实、求精求新上下功夫,把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贯穿于修志全程,在指导思想、体例结构、框架篇目、内容记述、入志资料、行文规范、总纂成书、编校出版等各个环节下力气,努力提高志书作为“资料性文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其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成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经世致用之作。

  与贯通古今的首轮志书不同,二轮编修的是续修志。围绕续修志书要分别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而建立一个完备的质量体系,非常重要。这既是最终印刷成书的终极目标,也是贯穿志书编纂全程的系列要求。有了这个质量体系,在分志指导和编纂过程当中,便可宏观在握、成竹在胸,就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中指组下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基本内容大体包括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完整、记述得体、资料翔实、行文规范、装帧精美。这是就志书整体而言。对于志中各类分志来说,其编纂质量还应达到体例结构要科学、规范、严谨,做到严守志界、横排竖写、述而不论、图表相宜;框架篇目要分类科学、归属得当、排列有序、特色鲜明、标题严谨;记述内容要全面、系统、完整,做到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详略有致、个性突出,同时要消除抵牾,不能出现“硬伤”;入志资料要全面系统、真实准确、权威科学;语言表述要严谨、朴实、简洁、规范。上述关于体例、篇目、内容、资料、语言标准所构成的质量体系只是原则的,还有待于分解细化,使之变成能够起规范、指导和审验作用的可操作性“条款”。这类“条款”,便是整部志书的凡例、行文通则和志稿审验办法。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我们着手续修市志的启动准备,我受命负责其策划和组织工作。我们将先期完成的续修市志篇目(现已六易其稿)、凡例和行文通则,交由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和完善。其中,《凡例》对续修市志的修志目的、指导思想、编纂原则、断限范围、体裁结构、立传规定、志书文体、名称、纪年、数字及资料来源等宏观事项进行原则规定;《行文通则》(设有58个条款)则从文体章法、特殊用语、文字标点、称谓、时间、数字、计量、引文注释、图表和文稿处理等10个方面进行具体规范。2008年,续志工作全面铺开,经过两年的扎实推进,相当一部分志稿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初稿。此时,我们又策划并及时建立志稿审验制度。2010年1月,市政府办公室正式下发由我具体起草的志稿审查验收办法。该《办法》以7000字的篇幅,对“三审”(自审、专审、联审)和验收制度,审验范围和内容,审验质量标准,审验主体、程序和方式等4个方面作出规定和部署。其中,《审查验收的质量标准》分别就志稿的观点、体例、篇目、内容、资料、行文6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应当说,《凡例》、《行文通则》和《审查验收办法》,是我们进行分志指导的纲领性规则,是分志编修人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方志办对各类分志稿进行评审验收的依据。借助于这三个东西,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续修市志工作。当然,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和改进,继续地完善着现有的志书质量标准体系。

  三 抓实承编人员的业务培训

  续修市志工作启动并在全市展开以后,各部门单位在组建修志机构、搭建工作班子、落实修志人员的同时,纷纷提出方志业务的学习问题。于是培训工作摆上了日程。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让承编部门单位的修志人员尽快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因为受训对象是各个行业的兼职修志人员,所以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修志实践,淡化方志理论,强调细节指导,注重可操作性。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修志人员素质有异,但就共性而言,我们感到以指导分志编写、提高志稿质量为基本目的业务培训,重点应抓好三个环节:一要有一本普及性的方志业务读物,二要宏观地组织好面上的业务培训,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分片的专题培训。后两点,即面上培训和分组分片培训(或叫集中培训和专题培训)的问题,各地都有成功做法,经验也十分丰富。这里,只想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重视并组织编写方志读物的问题。

  承编部门单位的兼职修志人员,因刚刚受领修志任务,初步涉足修志领域,通常都会有一种想尽可能多地了解方志业务的内在要求。这种情形下,如果单靠面上的入门培训,甚或是相关专题培训,往往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也不强。因此,适时编发一本既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通俗读物十分必要。2007年4月,我们分别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学习取经,回来后即着手业务培训的有关准备,并由我执笔培训教材的编写。正式出版的《地方志实用手册》分6部分:第一部分方志史话,旨在让初涉方志的修志人,大体了解中国方志的发展演变,了解方志的定义、名称、种类、特征和功用,了解本地区历代方志编纂情况及新方志的发展状况和新方志成果;第二部分志书编纂,从志书的体例篇目、志书的资料工作、志书的横排竖写、志书的宏观记述、志书的因事系人、志书的语言规范、志书的图表运用7个专题进行阐述,最后附以修志常识60问,目的是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讲解,让读者尽快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第三部分续志工作,从4个方面阐述续志的前期准备工作、续志工作所包含的主要任务、续志与前志的合理衔接,以及续志工作的重点环节;第四部分修志流程,着重从机构班子、分志编写、提供资料、交流研讨、评审出版、善后事项6个方面,简要介绍修志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环节,力求体现可操作性;第五部分行文规范,从志书规范化要求出发,印发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续修盐城市志行文通则、凡例和市志篇目,同时选录出版物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六部分文件选编,在全文收录《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同时,有选择地选编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地方志工作的相关文件,收录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3个讲话。编写方志业务普及读物,因为不受选题、篇幅及对象、层次的限制,能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便于一线修志人各取所需、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手册》的反响很好。大家普遍认为:这本《手册》既是续修志工作的业务培训教材,也是具体从事续志的新老方志人必备必读的案头工具书,具有面上培训和分组培训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最近,我们根据面上的进展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在策划新一期的面上培训,希望通过若干专题(如何做好入志资料的筛选、甄别、考证和选用,如何做好两轮志书的有效衔接,如何处理好志体与述体的关系并写好志中宏观概述,如何做好分志主编,如何做好志稿的审查验收工作等)的培训,对工作来一次再推进,对质量来一次大提高。

  四 开展难点问题的协作公关

  续志工作启动后,各承编部门单位“一纳入”、“五到位”的落实,由于力度大小不同,动作快慢不一,加之具体从事分志编写的修志人员能力有高有低,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面上的编修工作会,进展情况快慢不一,志稿良莠不齐。当然,二轮修志的资料征集困难很多,志稿编写难度亦大。这其中,有体制的变革、市场的转轨、经济的转型,有机构的分合、部门的转换、职能的转变、行政功能的弱化,有营销渠道的变更、营销方式方法的变化,还有人事的更迭及资料的散失等许多因素,不少分志的承载事项及记述内容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多,边缘化的也多。续修志书要反映的,恰恰是这一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如:邮政就经历了由邮政→邮电→邮政、电信→邮政、电信、移动这样一个分离过程;与此同时,还相继出现了联通、网通、铁通、卫通,以及现在的铁通与移动合并、网通和卫通与联通合并的一种分分合合的局面。再如:首轮修志因为记述和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内容,过去负责粮油统购统销的粮食部门,完全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本行政区域内整个粮油贸易的历史与现状;到了二轮修志,粮食部门就力不从心、力所不及了。还如:首轮修志各大工业主管局完全掌管本行业人财物资源和本系统的完备资料,因而能全程参与修志工作;到了二轮修志,这些工业主管局几经反复,都已不复存在,原有的管理职能只是在经贸委(由过去的计经委析出,现为经信委)设一处室;与此同时,各企业内部通过改革改制和重组合并,变化大、发展亦快。这样的情况下,让经贸委牵头组织无论分量还是比重,都可以说是整部志书重中之重的工业、开放•开发、国内贸易、服务业、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等分志的编修工作,困难多、难度大。

  类似上述这些分志的牵头部门和承编单位,在资料征集和志稿编写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需要各方协作支持,需要大家通力公关。此时,由点而面、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一些相关专题的协作研讨,把问题交给修志团队和分志编写人员,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共同研讨攻克这些难题的方法和途径,效果很好。实践中,我们采取全面调研(通过与政府办联合督查和自身专项调研,问进度、摸情况、找问题、查原因,共商解决办法)、分工协作(针对团队人员不同特点,将分志卷章和承编单位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同时将团队成员分成5个协作组,以强化跟踪、督查、指导和协作)和专题攻关的步骤进行。专题协作研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也因志制宜。最初从交流进度和做法开始,尔后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渐次涉入分志编写的重点难点,进而就一些敏感棘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协作攻关。比如,修志工作全面铺开后,侧重交流座谈承编部门单位在一定时间段做了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资料征集的“菜单”落实得如何,有什么困难,需要共同解决什么问题;志稿编写阶段,重点就一些共性问题,如分志中的宏观记述,改革开放的记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把握,交叉和重复问题的处理,以及以事系人、图表入志等,进行研讨、交流和协作。因为这些专题来自修志实践,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目标集中并具普遍性,所以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基本能解决修志人的困惑,并能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事实上,通过这些多形式、跨门类的专题协作研讨,既可交流情况,解决修志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承编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可掌握进度,及时下达任务要求,以便在工作中加强协作、互通有无,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推进的目的。近年来,我们相继在市委办、政府办、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司法局、电信局、粮食局、农业开发局、教育局、科技局等许多条口部门,分别召开有相关或友邻单位修志代表参加的专题协作研讨会议。其中,粮食局曾先后牵头召开过5次系统内外的联席会,尤其是今年4月中旬在东台召开的一次以交流研讨《粮油饲料工业》志稿为专题的会议,不仅邀请了全市9各县市区粮食系统的分管领导和修志主笔,还邀请了市经信委及市直各门类工业的修志主笔参加会议,人数达50余人,规模很大。我在会上评价这次会议是“一石三鸟”:既是粮食系统修志工作的现场交流会,又是对《粮油饲料工业》志稿的研讨座谈会,更是续修市志整部工业分卷的工作推进会。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已累计进行了近50场次。与此同时,我们还带领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等部门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修志人员,就宏观经济、工业经济等难点问题,分赴扬州、镇江、泰州、徐州等兄弟市学习取经。

  五 实施分志编纂的全程跟踪

  续志启动后的初期工作(诸如组建机构、搭建班子,安排场所、落实经费,细化纲目、征集资料,培训业务、交流研讨等前期基础性工作),虽说是修志流程中的必经程序和重要环节,实质都是为分志编写服务的;换句话说,修志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分志的编纂质量。因此,团队成员必须对各承编单位的志稿编写进行全程跟踪,适时指导;要从分志承编部门单位最初“一纳入”、“五到位”的落实入手,从细化篇目、征集资料、试写初稿、志稿编写,到分志的反复打磨和分纂合成,责任到人,一包到底,实现编纂指导过程的有效化和分纂总纂环节的有序化,减少志书编纂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结并借鉴首轮市志编修的成功做法,二轮修志我们采取的是前期跟踪、编写跟踪、审读跟踪和后期跟踪4步跟踪法。

  第一步,督查启动进展情况。这是前期跟踪,主要是续志启动后至志稿试写前的指导。这个阶段虽说是基础性的前期准备,但对志稿的编写影响很大。这一步走不稳、抓不实,分志的编写将会事倍功半。简单地说,前期跟踪主要体现在4方面:一是抓“五到位”的督查落实,二是抓编写人员的业务培训,三是抓分志篇目的进一步细化,四是抓入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对基础性的资料收集和整理选用工作,我们强调尤为详细,要求入志资料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准确、新颖;资料的征集面要宽,渠道要畅;方法可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古后今、先抢后征(先“抢救”口碑资料,再征集档案、图书资料)、先面后点同时并举;在消化整理资料过程中,要善于鉴别、考证和选用,尤其要注意选用最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特征、以增强可读性的典型资料,选用最能反映事物兴衰起伏的发展规律,并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以增强记述深度和力度的动态资料和特色资料。第二步,探索志稿试写路径。这是进入分志编写的前提。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初稿试写的追踪指导。团队成员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辅导、借鉴模仿、组织试写等多种措施,解决执笔人员“写什么”、“怎么写”的苦恼;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做样、专题解剖,破解执笔人员“难下笔”、“动笔难”的难题。我们之所以要求进行志稿试写,目的是让编写人员了解和熟悉志书的规范要求,明晰志稿竖写实体(竖写单元)应含盖的内容及其记述要素,熟练掌握编写技巧。从志稿试写的实践来看,由于有了团队成员不厌其烦的追踪指导,编修人员能从反反复复、几经修改的试写实践中探出路子,避免编写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三步,审读点评志稿质量。这是保证分志编纂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阶段。我们对最终上报市志办“分志初稿”的鉴定,至少是经过了4稿打磨的志稿;程序上必须经《评审验收办法》规定的三审(自审、专审、联审)和验收。这是整部志书进入省志办规定的“三审一验收”前的固定环节和必经程序:经过试写实践而进入编写阶段所形成的第一稿,须先交由部门领导审读,由部门负责人视其质量组织自审(原则上以评审会进行),尔后根据自审意见修改形成第二稿。这是第一审,即“自审”。第二稿交由分志牵头部门和市志分纂人员审读,市志办视其质量,反馈牵头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及业内专家专审。承编单位要根据专审意见对志稿再度修改,经市志办分纂总纂审读认可后形成第三稿。这是第二审,即“专审”。第三审为“联审”,由分志承编部门牵头召开联审会,邀请省对口部门的领导和修志专家、市志分纂总纂、系统或行业的行家及相关单位同仁,就第三稿的框架结构、政治观点、入志资料、语言文风、行文规范及保密事项联合评审,编写人员根据“联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报经市志办验收合格的第四稿。上述审验程序,市志办修志团队全程跟踪,并始终参与志稿审读点评。第四步,完善分志后续工作。这是后期跟踪。分志在走完规定审验程序后,整部志书进入由分纂到总纂阶段。此时,承编部门单位的主体修志工作虽已暂告段落,但仍有许多善后工作需团队成员跟踪对接。其一,志书在分纂总纂期间,将会涉及重要事实、重要数据,以及人名、地名等诸多问题,需相关部门单位补充、完善和核证;其二,整部志书在完成省志办规定的评审程序后,经过对评审意见的梳理、分析、研究、消化和吸收,接下来的修改完善不仅会涉及因体例不当的调整完善、行文规范的删繁就简和语言文字的精雕细琢,还会涉及志稿观点、事实和数据的纠错,更会涉及内容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其三,整部志书在验收合格并交付出版后的一校至终校签印期间,仍需承编单位往返协助。这些后续工作,都需团队成员跟踪对接。志书出版后,跟踪指导工作结束。

  六 强化整部志书的分纂总纂

  盐城的续修市志工作,其进展情况还并不尽如人意;相比先进的兄弟市而言,我们的工作进展还相对比较滞后。为了实现志书总纂的“又好又快”,我们对分志稿采取的是成熟一部、分纂一部、总纂一部,要求分纂和总纂工作同步展开、交叉进行。

  对于团队中的各位分纂,我们强调“六个把握”。一要把握好记述范围。时限范围上防止三种倾向:上限未与前志有效衔接,下限未交代结果或现状,过程为大跨度或跳跃式记述;地域范围上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现行行政区划与过去隶属地域的关系,地域范围与域外横向联系和横向对比的关系;专业范围上解决三个问题:弄清专业的记述内容,明确专业的地域范围,处理好横向之间的交叉重叠。二要把握好实体竖写。基本要求三点:顺时记述,单一记述,完整记述;基本原则三条:主线明确,事件完整,要素齐全;基本方法三种:综合记述法,要素记述法,点线面记述法(这些方法的选用,主要依据记述事项的性质和资料的占有度)。三要把握好两轮衔接。续修市志必须在时限、体例和内容上与前志进行衔接,以保持两轮志书的连续性。内容记述可灵活采用覆盖式、简介式、浓缩式、追溯式、铺垫式、补充式、修正式、考注式及志末附录中的集中补遗等多种手法,加强与前志相关记述内容的有效衔接。四要把握好因事系人。重点把握好因事系人的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与系人有关的事项大体有三类:最早、最大、最先进的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事,重大负面影响的事;由事见人的人物主要有八类:某项事业的创始人,重大活动的负责人,重大项目的领军人,重大奖项的获得者或科技发明人,杰出的专家学者,行业名人和能工巧匠,英雄模范或先进人物,个别业已定性的警示人物。五要把握好交叉重复。坚持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特殊情况可采取有侧重、有详略、多角度的记述方法处理;区别事物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分清主次,各得其所;注意彼此呼应,前后衔接,或前详后略,或前统后分;综合运用不同体裁、不同手法、不同方法,或文字或图表,或综述或分叙,或正面论述或侧面提及,或此详彼略或前后互见。六要把握好图表配置。注重选择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存史价值高的图表入志,入志图表体现科学性、典型性、完整性、规范性;注重将图表穿插于各有关章节,做到文图相配、图文并茂,表随文出、文表相辅;整部志书的入志图表,要统筹谋划、合理安排、规范设计,专人审核。对于后期“一支笔”的总纂打磨,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全志篇目结构的再谋划和再完善,二是对全志稿的再创造和再加工,三是对入志资料的再补充和再筛选,四是对全志各部类的再斟酌和再调整,五是对宏观综述内容的再加强和再磨合,六是对行文规范的再打磨和语言文字的再锤炼。

  

  联系地址:盐城市行政中心2326室 224005

  联系电话:0515-86662326 13814383608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