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东台城人。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史研究者。
戈公振自幼聪明好学,读过家塾和私塾。光绪三十年(1904)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堂,毕业考试名列第一。民国2年(1913),考取南通师范,因经济困难未能入学。是年冬,他带着同乡士绅夏寅官的介绍信到上海拜访《时报》和有正书局的创办人狄楚清。狄安排其在有正书局图书部当学徒。后因深得狄的赏识,被破格任为出版部主任,次年调《时报》馆,由助校、助编升到总编辑。戈在《时报》工作时,对报纸革新作了大量工作,他首创的《图画时报》在中国画报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顶。在此期间,戈还致力新闻学研究,并开始著书立说。先后在国民、南方、大厦、复旦等大学讲授新闻学,培养了不少新闻人才。民国16年初,自费到欧美各国及日本考察;8月应国际联盟邀请,出席日内瓦国际新闻专家会议。回国后,担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副主任;民国19年创办《申报星期画刊》,并亲任主编。民国20年,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政治、文化等方面情况。“一·二八”日军入侵上海,他积极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国运动,同邹韬奋、胡愈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商谈创办《生活日报》。这年国际联盟来中国调査"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战争的真相,戈以记者身份,随中国代表团去东北。他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点北大营等地调查日军侵华暴行,被日、伪宪警拘捕,后经代表团出面交涉获释。回沪后,将采访的资料写成题为《到东北调査后》的通讯,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发表。同年9月,赴日内瓦参加讨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大会。会后,正值中苏两国恢复邦交,他于民国22年3月随颜惠庆大使前往莫斯科访问,后来决定留苏研究苏联社会。在苏期间,他不断向国内报刊寄发新闻通讯。民国24年,邹韬奋电邀戈公振回国创办《生活日报》以宣传抗日救国。是年10月,戈回国即染病不起,一周后溘然逝世,年仅45岁。
戈公振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沈钧儒读了这篇悼文后,深有所感,作《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人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韬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写下第一句“我是中国人”后,第二句意不能续,写来写去还是5个字,以致最后一首就成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戈公振的遗著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新文学撮要》《从东北到庶(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