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养和(1888~1981)字字涵,阜宁县(今滨海县)北坍乡三截沟人。祖籍江西景德镇。10岁在外祖父家读私塾,13岁至南京江苏陆军补充教育团学习军事。毕业后,在投靠张勋的杨瑞文部下服役。民国12年(1923),经杨推荐任阜宁县警备营管带。民国16年,北伐军攻克南京后,熊通电全国响应北伐军,被国民革命军任命为三十五团团长。不久,被委任为阜宁县保安大队长。民国18年,保安大队改称警察大队,后又改称常备大队,熊的头衔也随之改变,同时任公安局局长,后又兼清乡局副局长,直至民国26年。期间,曾和别人联名呈请国民党政府水灾救济会,实行以工代赈,挑筑44公里长的民便河。
民国26年(1937),阜宁县常备队先扩编为保安常备团,不久又扩编为江苏省保安常备第十旅,熊任旅长。次年,兼任阜宁县县长。同年5月,日军进犯阜宁城,熊率部配合国民党第五十七军,沿射阳河布防抵抗,因兵力悬殊,阻击后转移。民国28年,日军再次侵占阜宁、东坎后曾多次通过汉奸对熊养和进行诱降,均被严辞拒绝。为了逼降,日军于5月17日从合德、陈洋东坎3据点集结步、骑、炮兵,连同伪军500余人,到熊的老家三截沟烧杀抢劫。熊令阜宁县常备大队长黄任生率部配合熊的次子熊友云及侄熊午云所率保家武装埋伏于三截沟圩内,结果击毙日军30多人,伪军10多人。是年底,熊旅黄任生团奉命赴涟水一带活动。时,共产党领导的淮涟大队也在此开展工作,熊告知黄:“我们的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共产党不是什么匪,你们不要管这些事,更不能武力摩擦。”民国29年10月,熊调任兴化县县长,第十保安旅也随之移防。民国30年春夏,日、伪在苏中大举“扫荡”,韩德勤败走曹甸,熊旅吕效康团长殉国,黄任生团亦溃不成军。此时,熊对抗战已失去信心。他对黄任生团长讲:“一不能投降鬼子,二不能做土匪;何去何从,好自为之,如您愿意,投诚新四军也行。”后来,黄果真投身了共产党,曾任兴化县县长,解放后在上海民政局任处长。
日本投降后,熊养和在江苏省政府当了参事之类的挂名散官。后离开政界去上海和大生纱厂联系做纱布生意。民国37年(1948),熊去台湾,曾任台北市武术学院武术教授。他口授的《拳术概论》,由其侄熊秀云实践并整理出版成书后,在台湾和华侨中很受欢迎。另著有《太极拳释义》《太极剑法图解》《太极刀单双练法图解》等。
1981年10月,熊养和在台北病逝,终年93岁。顾祝同主持追悼会时,称他是“国民党陆军少将、县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