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发展

一、工业经济
2014年,响水在常州、无锡、上海等地开展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重抓规模企业培育,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创历史之最;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4家,总数达36家,国华电厂、联化科技2家企业纳税进入全市前十强,德龙公司开票销售达83.6亿元。推动企业与央企、国企进行战略性合作重组,德龙公司与中国一重、隆亨纸业与北京环卫集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企业技改覆盖面达100%,荣生电子等12家企业完成重组,九州传动件成为全县第一家获批在“新三板”上市的本土企业,瑞和新材料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建企业研发机构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联化科技工程技术中心入选省首批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亚邦药业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天容股份等3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镇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8.4万平方米,黄圩镇、老舍中心社区中小企业园创成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德龙镍业与中国一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5日,德龙镍业公司与中国一重集团签订总投资50亿元年产250万吨不锈钢制品项目,标志着响水县最大民企与央企战略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二、农业经济
2014年,响水县推进高产增效创建,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公顷,大有镇小麦示范片单产列全市示范片第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总产量达到54.35万吨,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县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146.7公顷,326省道沿线新增4个千亩连片农业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家庭农场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首年推广联耕联种面积突破1.33万公顷。温氏50万头、中粮一期2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等项目加快推进,“响水浅水藕”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张集韩荡村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响水县通过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全面推广联耕联种和秸秆还田,进一步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水平。年内,全县粮食生产总产量54.35万吨,实现十一连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三、第三产业
2014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分别增长11.4%、12.9%。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家,增长65.8%,增幅全市第一位。响水港区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继续保持全市第二位,苏垦仓储物流、江苏天一海运等4个项目竣工,浙江物流城、海龙物流、华都不夜城等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云梯关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四、沿海开发
2014年,响水县陈家港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工作大力推进;灌河5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通航,6个万吨级公用码头竣工;连盐铁路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灌河特大桥主塔成功封顶。由长江三峡集团投资45亿元的全国第一家海上风电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德龙三期、荣鑫伟业、国信风电等6个超10亿元项目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开发区与灌东公司、银宝集团成功置换盐田3066.67公顷,为沿海跨越发展留下空间;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启动建设;生态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方案在全省第一批通过评审。全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3.4亿美元,联化科技出口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单个企业第一,德龙公司在印尼投资10亿美元的新工厂开工建设,成为苏北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
陈家港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  6月27日,陈家港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外籍货轮可直接停靠宏海码头,标志着响水口岸开放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临港产业的不断发展,响水县企业的原材料和货物进出口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列盐城市第二位,口岸在推进响水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时开放口岸除时间上有限制外,功能与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一样。随着临时开放口岸的获批,响水的口岸开放水平获得突破性提高,外轮直接停靠陈家港码头,不再需要从连云港等港口中转,大幅降低企业中转环节,降低作业成本。
全国首家海上风电产业化项目开工  11月18日,全国第一家海上风电产业化项目在响水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新建,总投资达45亿元,其中投资35亿元在近海安装55台风电机组,建设总装机容量202兆瓦海上风电;投资10亿元建设海工装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