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十二五”时期,是盐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五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三先”追求、“四城”定位、“六大发展”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的生动实践,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总量质量大幅跃升。综合实力登上新台阶。与“十一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2333亿元增加到418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美元,五年翻了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1亿元增加到477亿元,年均增长20%。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新能源及其装备、大数据、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悦达集团成为千亿元级企业。建成大数据产业园、金融城、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农业现代化进程综合得分位列苏北第一,联耕联种经营方式入选江苏农业创新十大举措。创新创业成为新引擎。建设市开发区、高新区、环保科技城、智慧科技城“两区两城”标志性产业创新高地,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一倍。实施“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全民创业蓬勃兴起,新增各类企业3.8万家。
沿海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17个,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南洋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沿海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重大产业项目取得突破。列入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7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26亿元。50多家央企在盐投资8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828亿元。沿海地区成为活力最强、增长最快的重要经济板块。沿海开放合作取得突破。“东向出海、南接沪深、西向开拓、北连央企”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构建。累计批准韩资项目689个,集聚台资企业878家。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及苏盐、盐常等合作共建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大丰撤市建区融入大市区。城市功能完善,五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416个,完成投入773亿元,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文化休闲场所建成使用。城市品质提升,五年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20公顷,改造棚户区(城中村)260万平方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52.5%提高到59.5%。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五年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120千米、农村公路3800千米,社会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一名,村村开通客运班车。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十大工程,城乡区域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1.5万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涌现一批“最美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化转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名,单位GDP能耗下降17%,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系统基本建成使用。市区推广应用新能源车3400多辆,全面完成黄标车治理任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完成3万多条城乡河道整治任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连续两年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最好、全国前列。绿色盐城建设有力推进。五年新增绿化造林面积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6%,生态效益指数全省第一名。建成省级生态市,绿化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评估,盐城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5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3.2%。322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新“八有”(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高产高效的基本农田,有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有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目标,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均增长75%。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全覆盖。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65%。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实现市域全覆盖。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校舍450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病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成4个全国文化先进县,打造了淮剧《小镇》等一批文艺精品。率先创成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建成健身步道248千米。“厚德盐城”成为城市新名片,有43人当选“中国好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取得新的进展。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实现事故数量、信访总量、刑事案件“三个下降”,司法水平、公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三个上升”,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市,被表彰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表 特-01
指 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2332.80 | 2771.30 | 3120 | 3490.60 | 3835.60 | 4212.50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862 | 1048.20 | 1191 | 1391.90 | 1563.70 | 1772.50
|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989.10 | 1069.20 | 1377 | 1584 | 1799.90 | 2061.30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296.40 | 1587 | 1940.90 | 2217.70 | 2751.40 | 3372.90
|
#工业投资 | 857.20 | 1026.30 | 1238.20 | 1383.40 | 1663.20 | 2003.10
|
服务业投资 | 422.60 | 542.20 | 678 | 805.20 | 1058.10 | 1328.2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795.50 | 895 | 1023.20 | 1163.40 | 1314 | 1468.60
|
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亿元) | 1992.80 | 2546.70 | 2771.20 | 3417.40 | 4009.70 | 4279.50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191.40 | 269 | 312.80 | 366.80 | 418 | 477.50
|
#各项税收占比(%) | 72.50 | 73.80 | 80.40 | 82.50 | 81.70 | 80.50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39.60 | 52.50 | 57.50 | 65.30 | 75.20 | 81.20
|
#出口总额 | 23.20 | 29.80 | 34.70 | 37.80 | 43.90 | 51.20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 158.60 | 184.60 | 225.30 | 275.20 | 278.60 | 280.60
|
#工业用电量 | 111.90 | 132.30 | 164.50 | 204.20 | 209 | 206.30
|
三次产业结构 | 16∶47∶37 | 15.1∶47.1∶37.8 | 14.6∶47.2∶38.2 | 13.3∶46.8∶39.9 | 12.8∶46.4∶40.8 | 12.3∶45.7∶42
|
城镇化率(%) | 52.50 | 54 | 55.80 | 57.20 | 58.50 | 60.10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7 | 37.80 | 38.20 | 38.90 | 40.80 | 4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 | 17.46 | 20.80 | 23.50 | 27.50 | 27.60 | 28.70
|
研发支出占GDP比重(%) | 0.90 | 1.21 | 1.50 | 1.65 | 1.72 | 1.82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45 | 46.20 | 47.20 | 49.20 | 51.50 | 53.5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6935 | 19414 | 21940 | 24119 | 25854 | 2820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8751 | 10511 | 11898 | 13344 | 14414 | 15748
|
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 10.47 | 8.85 | 9.96 | 10.97 | 10.99 | 11.10
|
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标台) | 6.50 | 7.20 | 7.30 | 8.70 | 15 | 15.50
|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 | 27.71 | 31.68 | 36.86 | 42.19 | 48.85 | 51.50
|
新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户) | 0.80 | 2.56 | 3.05 | 3.19 | 2.51 | 2.45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47 | 2.44 | 2.41 | 2.14 | 1.91 | 1.89
|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 3.42 | 7.36 | 5.60 | 11.26 | 17
|
注:“*”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十二五”以来累计下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