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史志工作

一、地方党史
2015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市委党史办完成《新四军在盐城》6卷7部系列丛书的编纂出版任务。与此同时,市委党史办还配套编纂出版《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和《盐城抗战影像记忆》2部专著,并与《新四军在盐城》丛书整体推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突击完成《刘瑞龙与盐城》选题项目的资料选编和专题画册2部书稿采编任务,完成省委党史工办布置的抗战课题调研《江苏见证》《江苏惨案》修订核实和《江苏改革开放实录》有关盐城的3个专题。各县(市、区)党史办推出多部党史编研成果,滨海编辑出版《滨海史话》《顾正红传》《滨海英烈》《正义伟力——滨海铁血抗战印记》等系列图书;阜宁编纂出版《阜宁抗战纪实》;大丰编纂出版《中国人民海军初创时期海防史迹》《李增援纪念文集》等。盐都完成《中共盐城县历史》二卷本的复审和验收。建湖在完成《中共建湖县历史》二卷本评审的同时,组织编辑《串场涛声——盐阜人民抗日斗争纪实》书稿。
《新四军在盐城》丛书首发  (参见第3页相关条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  (参见第3页同名条目)
二、地方志书
2015年,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提出的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志书编纂出版这一目标,市志办奋力推进修志工作。10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督查推进会,副市长马成志分别与修志滞后的3个县和市直16个部门单位签订责任状,敦促其加快进度。会后,市志办与市政府督查室一起,对市直相关部门进行督查。至年底,《盐城市志》已基本完成初稿,130多家市直承编部门单位,绝大多数已通过评审,基本实现整部市志稿捆扎的“第一步”目标。响水、阜宁、射阳三县的县志也已形成初稿。市志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市交通局、市水文局等部门单位编纂并出版部门志。大丰区志办组织力量加大对镇村志和部门志的指导和审验力度,《大中镇志》《大丰方言志》等一大批志书陆续交付出版。东台市志办组织推进并完成《东台水利志》的编纂和审验工作。在首届江苏省优秀乡镇(街道)志、村志评选活动中,盐都区志办组织并指导编纂的《龙冈镇志》《大孙居志》两部志书获二等奖。建湖县志办帮助指导《建河村志》的编纂出版,该志获首届省优秀村志综合类三等奖。射阳县志办指导《新坍镇志》《合德镇志》《淮海农场志》的编修工作,其中《淮海农场志》已出版面世。阜宁县志办组织推进《沟墩镇志》《阜宁城管局志》和《古河镇志》的启动和编纂工作,成效明显。市志办先后参加盐城大洋湾风景区建设论证,组织编写大洋湾风景区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并形成30多万字的基础材料;参与盐城好人馆、《水浒》文化博物馆的调研论证和展陈设计,参与完善新四军纪念馆和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内部陈列方案,参与安徽电视台《徽商》纪录片摄制组在盐城拍摄;组织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和政协提案,其中《关于在沿海大开发中坚守海盐生产基地红线的思考》引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综合年鉴
2015年,《盐城年鉴》注重内容和形式整体提升,力求在创新中体现个性,在规范上彰显品味,不断提升年鉴品牌影响力。11月,《盐城年鉴(2015)》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共117.6万字。2015卷年鉴尝试章节体辅以条目体架构编目,以章节的宏观结构结合条目的微观形式组成整部年鉴资料体系,力求全面反映盐城年度综合状况。推出多版本系列,编纂出版具有查询快捷、便于阅读、易于携带的袖珍型“口袋”本《市情手册》。年内,在全省综合年鉴优秀框架设计和条目评比中,除《盐城年鉴》获优秀框架设计一等奖和特色栏目二等奖外,《响水年鉴》获整体框架二等奖,《射阳年鉴》《阜宁年鉴》获特色栏目一等奖,《建湖年鉴》《东台年鉴》《盐都年鉴》分获特色栏目二等奖、三等奖,《大丰年鉴》《射阳年鉴》《盐都年鉴》《滨海年鉴》分获综合性条目二等奖、三等奖,实现了盐城参评年鉴的获奖全覆盖;《大丰年鉴(2014)》还另获中国版协第五届年鉴综合评比特等奖。与此同时,市县两级十分重视年鉴的业务研讨和理论研究,全市计有12篇论文参加全省年鉴创新研讨交流,其数量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市县两级参会论文的全覆盖。年底前,市志办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市年鉴工作创新研讨暨2015建湖年鉴点评会,全市从事年鉴工作人员全部参会。为提高年鉴编纂人员业务水平,规范年鉴编纂工作要求,响水县志办出版发行《年鉴编纂指导手册》,射阳县志办编印《射阳年鉴编纂和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手册》。
四、史志宣传
2015年,市委党史办先后与《江南时报》联合推出5个通版专刊、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三报协同推出15期特色专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与市委宣传部、社科联等联合组织召开铁军精神与新四军抗战理论研讨会,组织全市党史系统16篇论文参会;与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共同主办“浴血奋战  英雄盐城”——新四军与盐城抗战大型图片展。纪念活动期间,以“解读铁军精神内涵”“新四军与江苏抗战”“新四军与盐城抗战”等主题,通过周一大讲堂和专场授课等形式,为基层和部分市级部门单位宣讲50余场次。在协作互动及开发利用上,参加央视4套《城市一对一》节目录制,向海内外详细推介盐城的历史文化,与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城市文化“一对一”交流。这也是盐城市与国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的首个电视节目,盐城的声音和盐城的故事,通过央视平台走向世界。先后接受央视、凤凰卫视等诸多主流媒体采访,为其节目制作提供支持。如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推出的《新儿女英雄传——陈中柱》,二套《财经评论》推出的《抗战军工:从弱到强》,十套(与盐城电视台联合录制)播出的6集纪录片《新四军1941》,十三套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根据地》之“宋公堤”,凤凰卫视的《刘少奇长孙阿廖沙重走抗战路——追寻爷爷的足迹》等一批专题栏目和纪录片,有效宣传盐城抗战,扩大盐城的知名度。下半年,市委党史办又与市委宣传部、老干局、盐城师范学院等联合举办互联网+“红色印记”网站建设活动,以互联网数据系统展示全市重要革命遗址,让更多人了解并知晓盐城红色文化。
(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