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事业

一、城乡建设
2015年,阜宁县国家卫生县、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省初检,县城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53%。实施老城改造三年计划,新建污水管网23.3千米,铺设燃气主管网12千米,县城绿化覆盖率42.2%。加快城南新区配套设施建设,实验初中东校区投入使用,厦门路、天津路南延、府右街改造工程竣工。创新城市投融资体制机制,争取国开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5.5亿元,成为苏北唯一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益林镇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省信用担保公司在阜宁县设立分公司。阜建高速建成通车,城市公交线路不断优化,日均载客1.2万人次。连盐铁路、阜宁船闸改造及小中河航道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徐宿淮盐高铁开工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05.6千米、桥梁101座。开工建设110千伏谈庄变电所,新增及更换10千伏线路350千米。
国家级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名单的通知》,阜宁县被列入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名单,全省获此殊荣的仅有太仓市、阜宁县、如皋市3个县(市)。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总体要求,深化相关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县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中小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试点创新,为全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国家将在项目投资、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阜宁县首批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筹备申报之中。
阜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参见第134页同名条目)
二、社会民生
2015年,阜宁县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40个整村制河塘疏浚工程,实施农村卫生改厕1.1万座,失能“五保”老人养护院建成运营,未成年人救助中心改扩建工程竣工,建成国家三级救助站,完成5处红色遗存修缮提升,串场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建成通车,整治提升老旧小区8个。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64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42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1.83%。全年新增参保职工1.1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便民服务标准化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示范建设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全年受理社会托底救助申请2.84万件,办结率99%。累计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730万元,惠及农户800户。创新拆迁安置模式,运作“安置房超市”。完成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31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实施文化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农家文化大院10个,县图书馆34个分馆正常运行。阜宁烈士陵园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阜宁牛歌”和“公兴面塑”“阜宁大糕”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年度扶贫工作任务,省定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部达到4000元。推进渠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黄河故道综合开发,35个扶贫开发项目全部竣工。探索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2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有双强班子、有科学规划、有高效农田、有特色产业、有配套设施、有保障机制、有整洁村容、有文明村风)目标。开展“平安阜宁”建设,技防城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开展诚信守法进万家、依法治理惠民生活动,连续十年获评省社会治安安全县,连续四年获评省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阜宁烈士陵园获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八一”前夕,阜宁烈士陵园成功入选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的第三批80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名录,江苏省有3家入选。阜宁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13.33公顷,始建于1959年9月,陵园内安葬革命烈士628名,其中团体无名烈士墓7座,园内烈士英名墙上嵌刻着1854名阜宁籍革命烈士姓名,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生态建设
2015年,阜宁县组织栽植乔木245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25.5%。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行动,澳洋工业园工业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工程竣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芦蒲镇临黄村通过省“美丽乡村”验收,金沙湖喻口居委会获“江苏最美乡村”提名,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集中实施集镇环境整治及功能提升工程,新建集镇示范小区2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16个。农村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制验收。年内,阜宁县被评为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80%以上的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市级生态镇村实现全覆盖。
获评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县  7月20日,阜宁县被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确定为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县,是全市唯一、全省4家获此荣誉的县(市)之一。阜宁县坚持把保护环境作为立足点,加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推广以地源热泵、太阳能光热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技术运用,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先后投入配套资金3000万元,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242.2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示范区53万平方米。
(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