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组织革命高潮低落时期(1930年10月~1937年6月)的斗争

时间:2015- 04- 22 浏览次数: [ ]
 

党的恢复工作和艰难发展

 

1930年9月下旬,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批判和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会后,根据中央指示,江苏省总行委撤销,成立中共江南省委,并自上而下地恢复各级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机构和正常工作。10月初,淮盐区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撤销,成立中共淮盐中心县委(又称淮阴中心县委),书记万金培、委员宋鸿才、孙耀宗、潘鸿烈、王伯谦等。同时,淮盐地区各县行委也改为县委,实行党团分开。次年1月,中共江南省委改称中共江苏省委。同年2月,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淮盐中心县委。并指示淮盐党组织必须“彻底改造各县的党”,首先改造县的领导机关,吸收工农干部参加县委,然后逐步改造区委、支部组织,同时“要努力发展新的党员,应该向着工人,贫农和雇农发展”等等。4月,中共淮盐特委恢复建制。王伯谦任书记,潘鸿烈任宣传部长,徐秀亭、谢鹏飞为农委、王葆华为军委、宋振鼎任团委书记。特委管辖淮阴、淮安、涟水、泗阳、阜宁、盐城6县。同年7月,鉴于中共扬州特委组织受到较大破坏,省委决定将淮盐特委改称为淮扬盐特委,特委辖原扬州特委、淮盐特委所辖各县。1932年1月扬州特委恢复。

在此期间,盐城、阜宁两县党组织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30年10月,盐阜两县的党组织基本已处于瘫痪状态。其中盐城县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阜宁县委亦自行瓦解,各基层支部、小组或解散或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党的活动基本停止。1930年11月,中共淮盐中心县委决定大力恢复和发展全区党的组织。12月中旬,派共青团淮盐中心团县委书记王岫华到盐城、阜宁两县开展恢复、整顿、发展党的工作。王到盐城后,与原盐城县行委书记还佩琮取得了联系。经过几个月的联络,在盐城城内建立了几个党员活动点,一是盐城中学,有党员3人,由徐锦生负责;二是县公安局警察中队,有党员数名,由王观明负责;三是税警团有几个黄包车夫党员。另外,还了解到格头股、江家庄一带,尚有党员的零星活动。1931年春,王岫华又到阜宁县先后与丁居五、张德划、张凤吾、黄效白等地下党员接上联系。同期,王岫华与还佩琮议定:为加强盐阜两县党的领导工作,阜宁县党的工作由王负责,盐城县党的工作由还负责,并以阜宁大河南的吴章华家作为盐阜两县党的联络活动点。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两县党组织的正常工作逐步恢复。其中阜宁县党的组织至1931年秋已发展到13个支部。即:东沟小学支部、北孙庄支部、孙画匠庄支部、郭奶奶庵支部、集四丁老庄支部、沃庄支部、马头庄支部、阜宁城中小学支部、县中支部东门外菜园支部、阜宁县私立射阳中学支部等。同年12月底,在涟水县佃湖小学入党的学生王学群回到家乡阜宁的岗墩套,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展王顺成、王理兴、颜庭佐、王学前等数名党员,成立了岗墩套支部。盐城县的党的发展工作也逐步转入正常。1931年10月,根据盐城县党的负责人还佩琮的指示,党员朱振球在家乡北宋庄、倪家庄一带先后发展了宋济才、宋义征等入党。1932年5月,在清华大学读书并加入共青团的盐城籍青年胡乔木(时用名胡鼎新),经上级组织。同意,回到家乡盐城隐蔽。不久在盐城加入党组织。至1932年春,盐城县的党团员已发展到30多人。在城区、南洋、伍佑、北宋庄等地,党的工作均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1931年9月下旬,省委巡视员薛味五由上海来盐城,召集盐阜两县党的领导人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王岫华、还佩琮、张凤吾、黄效白等。会议在阜宁城中小学召开。该会传达了中央的批判立三左倾盲动路线的精神,研究了盐阜两县党的组织工作,决定成立盐城县、阜宁两县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盐阜县委。王岫华任盐阜县委书记,委员有还佩琮、张凤吾、黄效白等,还佩琼负责盐城党的工作;张凤吾、黄效白负责阜宁县党的工作。1932年4月,王岫华、张凤吾、黄效白在阜宁被国民党第二十五军梁冠英部逮捕,淮盐特委从涟水调林士均到盐阜,任盐阜县委书记;同年7月,林士均调走,淮盐特委又派嵇荫根任盐阜县委书记。

在中共淮盐特委、淮盐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盐阜两县党组织领导人民,在险恶的环境中对敌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党在白色恐怖中的斗争                         

一、党的秘密宣传活动

淮盐“八一”暴动期间,盐阜党的组织遭受很大损失,加之国民党反动统治在盐阜的日趋巩固,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一时已无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共淮盐中心县委成立后,即明确指出:“目前党要有计划的动员同志扩大宣传,组织宣传队,广泛的散发传单与张贴标语……①”1931年2月4日,江苏省委在对淮盐地区工作的决议中,也要求淮盐党努力扩大群众宣传工作,“在每一次向工农群众宣传的时候,要联系到目前党的中心政治口号,尤其是‘反对进攻苏维埃和红军’、‘拥护苏维埃’、‘拥护苏联’、‘反对国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这些口号在支部中、在群众中都应有详细的解释,在斗争中要特别和群众的切身要求联系起来②”。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盐城、阜宁县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党的宣传活动。

①见《江苏农民运动档案史科选编》,第331页,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

②见《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月—8月甲10、第117页。

 

1930年11月,阜宁县委委员、城中小学教师张凤吾在学校中组织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吸收校外进步青年参加。张凤吾经常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推荐和指导大家阅读《少年漂泊者》、《呐喊》等进步书籍。

1931年3月,盐阜两县党组织负责人王岫华在阜宁城东北的一个荒滩里会见了党员张德划,进步青年顾乃清,顾汝俊、刘古铮、刘古斑等,并向大家宣传革命斗争形势,教唱《少年先锋队》等歌曲,并让大家传阅了红军胜利的宣传品。

1931年8月,盐城县党的的负责人还佩琮等制作和散发了不少传单,内容是:反封建、反剥削、反饥饿等等。

同年底,阜宁县岗墩套支部油印传单于夜间散发。一天夜里,该支部成员从岗墩套出发,将传单一直散发到40里开外的六套。该支部还编了《穷人四季游春调》等革命歌曲,在群众中教唱,并常常利用乡里搭台唱戏的机会,组织进步青年和学生搞飞行集会宣传等等。

盐阜两县党组织在开展宣传斗争中,还编印了一些进步报刊。主要有:

《阜宁真理报》,系由阜宁县地下党主办,1931年9月创刊,主编张凤吾,先后出了4期。刊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罪恶,鼓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该报于1932年4月前停刊。

《学习》和《斗争》,系由中共盐阜县委主办,1932年11月创刊。《学习》主要刊载党的文件及方针、政策等,主要供党团员阅读;《斗争》是印发给群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两种刊物均为油印,杨顺清、刘必余等负责刊物的编写和刻印。

《海霞》半月刊和《文艺青年》,均系由盐城地下党组织主办。1932年底,在盐阜县委的领导下,胡乔木等地下党员先后发展邱剑鸣(胡杨)、胡文新、袁玉清等入党入团,为团结更多的青年,改造了“综流文艺社”这一文艺团体,吸收广大进步青年参加,作为盐城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于1933年春在盐城泰山庙排演了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同期创办了《海霞》半月刊,该刊为32开,属文艺性刊物,刊有散文、小说、诗歌,主编乔冠军,实由胡乔木具体负责。该刊共出三期,所载作品的主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反映民主要求。后因害怕引起敌人注意,该刊改名为《文艺青年》,为八开小报,主编胡乔木。前后共出约四、五期。直至盐城地下党遭彻底破坏方停止。此外,盐城地下党还创办过《玫瑰刺报》、《淮东通讯》等进步报刊。

1932年秋,盐城北宋庄党支部成立后,也进行了许多宣传活动。如散传单、贴标语等。标语传单一部分是由盐城地下党送去的,一部分是支部自己制作的。传单和标语常张贴在北宋庄、夏家舍、龙兴庵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内容有打倒国民党,打倒地主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红军一定胜利等等。1934年秋,南任庄搭台演戏,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赶来看戏。支部抓住人多拥挤的机会,把传单绑在双响炮竹上,在戏场外点放,炮竹飞上天空爆炸,传单纷纷落下。群众看到传单,议论说:“共产党到盐城了”“穷人要翻身了”。当地自卫队围住看戏的群众,要抓共产党,但地下党员早就离开戏场。

二、白色恐怖下的工农革命斗争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盐阜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缓慢,力量比较薄弱,因而党所直接领导和发动的工农革命斗争活动不多。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盐阜两县党的各级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的血惺镇压中,仍领导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在农民运动方面:盐阜两县党组织重点开展了发动农民的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等斗争。1931年初冬,盐城江家庄支部保存下来的少数党员曾因农民缺衣断粮,发动农民成群结队地到地主家吃派饭和分粮度荒。1933年11月,淮盐特委成员到盐城视察工作,听取了北宋庄党支部成员宋金城关于北宋庄党支部准备在年关发动农民抗租抗税,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的汇报,肯定了北宋庄支部的计划。后北宋庄支部一面积极开展宣传,一面发动农民起来进行抗租抗税的斗争。并组织了游击小分队,队长由支部委员宋绍珍担任。这支小分队除发动一般的年关斗争外,还带领穷苦农民束桂子、周宏庚、宋绍尧等人。在夜晚手执大刀,划着小船,出没于芦苇荡区,袭击地主庄园,相机夺取地主等富户的粮食,分给穷人。一次小分队在北宋庄以西的杨家港活动,突袭了一户地主家,夺了粮食。当地地主武装发觉后,鸣枪追击。小分队利用支河岔港,甩掉地主武装,安全回到北宋庄。

在工人运动方面:1930年10月,盐城地下党组织领导贫儿院、藤竹木、棉织工人60余人,为改善生活待遇,进行了10天罢工斗争。1932年8月,盐城城区地下党决定在工人、市民中进一步发展党组织,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不久,盐阜县委书记嵇荫根即发展了原贫儿院学生刘必余入党。刘接着又在毛巾厂、帐纱厂等厂组织工会、兄弟会等秘密组织,并发展几名工人入党,成立了毛巾厂支部。1933年4月,嵇荫根、刘必余等地下党员组织毛巾厂、小布厂工人罢工,要求资本家减少工时,改善工人恶劣的生活待遇。结果工人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伙食得到一定改善,在上班工作期间允许休息5分钟。

在士兵运动方面:在盐城北宋庄驻有一水巡中队,共有几十人,实际上系地主武装。中队大小头目专门敲诈勒索,鱼肉当地农民。群众十分痛恨。1933年春,中队长宋自希数月不给士兵发饷。士兵对中队长很不满。党员宋金城、朱振球在士兵中秘密策动士兵闹饷、罢岗,发展了两名士兵党员。进而准备发动士兵“索饷哗变”。这一计划虽未实现,但造成了一定影响,促使水巡中队很快解散。

三、武进地下党在响水口的革命活动

1931年8月,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下,苏南中共武进县委遭到破坏,在反动派的追捕下,常州城区地下党员纷纷被迫转移外地。经东海师范教师张云鹤的介绍,原中共武进县委书记顾修(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担任)、恽长安(即恽逸群1928年担任)、武进县共青团书记、中共武进县县委员缪谷稔、党员高大成、时章生、刘寒枫(恽长安妻)及进步人士安其生秘密来到苏北响水口,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任教的响水口私立中学、响水口小学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一是成立进步组织,以顾修为首成立了“尾巴社”,以恽长安为首成立了“新潮社”。这两个组织公开名义是搞学术活动,实际上是以组织秘密联络团结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二是召开会议,宣传革命真理。他们经常召开本校师生大会,有时召开两校师生会议,常有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参加,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中国社会黑暗情形;三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鼓动工农起来斗争。

1931年12月,响水口私立中学召开一周年校庆大会。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顾修等地下党员决定在校庆之际开展反帝斗争活动。校庆大会召开时,由高大成主持。他率领全校师生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并高唱自编的《抗日歌》,歌词是:

凄风苦雨国难日,东省碧血如殷。

黄浦尸骨未寒。

免吞声,祝欢颜,母校庆周年。

荆棘尤在目,虎狼正当前。

救国与护校,责任均在吾肩。

求知力行,更要认清自己的重担。

求知须努力,力行要贞坚。

向前进,莫回还,胜利在明天。

今朝同举杯,今朝齐动员,

高唱一岁歌,猛加祖逖鞭!

会后,高大成等在学校的墙上贴出了“坚决拥护苏维埃政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并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抵制和捣毁日货。

在校庆活动中,因地下党员活动过分暴露,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不久,国民党警察逮捕了高大成、缪谷稔等人,其他党员被迫秘密转移他地。党在响水的活动由此中断。

一、党的秘密宣传活动

淮盐“八一”暴动期间,盐阜党的组织遭受很大损失,加之国民党反动统治在盐阜的日趋巩固,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一时已无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共淮盐中心县委成立后,即明确指出:“目前党要有计划的动员同志扩大宣传,组织宣传队,广泛的散发传单与张贴标语……①”1931年2月4日,江苏省委在对淮盐地区工作的决议中,也要求淮盐党努力扩大群众宣传工作,“在每一次向工农群众宣传的时候,要联系到目前党的中心政治口号,尤其是‘反对进攻苏维埃和红军’、‘拥护苏维埃’、‘拥护苏联’、‘反对国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这些口号在支部中、在群众中都应有详细的解释,在斗争中要特别和群众的切身要求联系起来②”。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盐城、阜宁县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党的宣传活动。

①见《江苏农民运动档案史科选编》,第331页,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

②见《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月—8月甲10、第117页。

 

1930年11月,阜宁县委委员、城中小学教师张凤吾在学校中组织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吸收校外进步青年参加。张凤吾经常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推荐和指导大家阅读《少年漂泊者》、《呐喊》等进步书籍。

1931年3月,盐阜两县党组织负责人王岫华在阜宁城东北的一个荒滩里会见了党员张德划,进步青年顾乃清,顾汝俊、刘古铮、刘古斑等,并向大家宣传革命斗争形势,教唱《少年先锋队》等歌曲,并让大家传阅了红军胜利的宣传品。

1931年8月,盐城县党的的负责人还佩琮等制作和散发了不少传单,内容是:反封建、反剥削、反饥饿等等。

同年底,阜宁县岗墩套支部油印传单于夜间散发。一天夜里,该支部成员从岗墩套出发,将传单一直散发到40里开外的六套。该支部还编了《穷人四季游春调》等革命歌曲,在群众中教唱,并常常利用乡里搭台唱戏的机会,组织进步青年和学生搞飞行集会宣传等等。

盐阜两县党组织在开展宣传斗争中,还编印了一些进步报刊。主要有:

《阜宁真理报》,系由阜宁县地下党主办,1931年9月创刊,主编张凤吾,先后出了4期。刊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罪恶,鼓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该报于1932年4月前停刊。

《学习》和《斗争》,系由中共盐阜县委主办,1932年11月创刊。《学习》主要刊载党的文件及方针、政策等,主要供党团员阅读;《斗争》是印发给群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两种刊物均为油印,杨顺清、刘必余等负责刊物的编写和刻印。

《海霞》半月刊和《文艺青年》,均系由盐城地下党组织主办。1932年底,在盐阜县委的领导下,胡乔木等地下党员先后发展邱剑鸣(胡杨)、胡文新、袁玉清等入党入团,为团结更多的青年,改造了“综流文艺社”这一文艺团体,吸收广大进步青年参加,作为盐城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于1933年春在盐城泰山庙排演了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同期创办了《海霞》半月刊,该刊为32开,属文艺性刊物,刊有散文、小说、诗歌,主编乔冠军,实由胡乔木具体负责。该刊共出三期,所载作品的主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反映民主要求。后因害怕引起敌人注意,该刊改名为《文艺青年》,为八开小报,主编胡乔木。前后共出约四、五期。直至盐城地下党遭彻底破坏方停止。此外,盐城地下党还创办过《玫瑰刺报》、《淮东通讯》等进步报刊。

1932年秋,盐城北宋庄党支部成立后,也进行了许多宣传活动。如散传单、贴标语等。标语传单一部分是由盐城地下党送去的,一部分是支部自己制作的。传单和标语常张贴在北宋庄、夏家舍、龙兴庵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内容有打倒国民党,打倒地主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红军一定胜利等等。1934年秋,南任庄搭台演戏,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赶来看戏。支部抓住人多拥挤的机会,把传单绑在双响炮竹上,在戏场外点放,炮竹飞上天空爆炸,传单纷纷落下。群众看到传单,议论说:“共产党到盐城了”“穷人要翻身了”。当地自卫队围住看戏的群众,要抓共产党,但地下党员早就离开戏场。

二、白色恐怖下的工农革命斗争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盐阜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缓慢,力量比较薄弱,因而党所直接领导和发动的工农革命斗争活动不多。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盐阜两县党的各级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的血惺镇压中,仍领导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在农民运动方面:盐阜两县党组织重点开展了发动农民的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等斗争。1931年初冬,盐城江家庄支部保存下来的少数党员曾因农民缺衣断粮,发动农民成群结队地到地主家吃派饭和分粮度荒。1933年11月,淮盐特委成员到盐城视察工作,听取了北宋庄党支部成员宋金城关于北宋庄党支部准备在年关发动农民抗租抗税,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的汇报,肯定了北宋庄支部的计划。后北宋庄支部一面积极开展宣传,一面发动农民起来进行抗租抗税的斗争。并组织了游击小分队,队长由支部委员宋绍珍担任。这支小分队除发动一般的年关斗争外,还带领穷苦农民束桂子、周宏庚、宋绍尧等人。在夜晚手执大刀,划着小船,出没于芦苇荡区,袭击地主庄园,相机夺取地主等富户的粮食,分给穷人。一次小分队在北宋庄以西的杨家港活动,突袭了一户地主家,夺了粮食。当地地主武装发觉后,鸣枪追击。小分队利用支河岔港,甩掉地主武装,安全回到北宋庄。

在工人运动方面:1930年10月,盐城地下党组织领导贫儿院、藤竹木、棉织工人60余人,为改善生活待遇,进行了10天罢工斗争。1932年8月,盐城城区地下党决定在工人、市民中进一步发展党组织,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不久,盐阜县委书记嵇荫根即发展了原贫儿院学生刘必余入党。刘接着又在毛巾厂、帐纱厂等厂组织工会、兄弟会等秘密组织,并发展几名工人入党,成立了毛巾厂支部。1933年4月,嵇荫根、刘必余等地下党员组织毛巾厂、小布厂工人罢工,要求资本家减少工时,改善工人恶劣的生活待遇。结果工人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伙食得到一定改善,在上班工作期间允许休息5分钟。

在士兵运动方面:在盐城北宋庄驻有一水巡中队,共有几十人,实际上系地主武装。中队大小头目专门敲诈勒索,鱼肉当地农民。群众十分痛恨。1933年春,中队长宋自希数月不给士兵发饷。士兵对中队长很不满。党员宋金城、朱振球在士兵中秘密策动士兵闹饷、罢岗,发展了两名士兵党员。进而准备发动士兵“索饷哗变”。这一计划虽未实现,但造成了一定影响,促使水巡中队很快解散。

三、武进地下党在响水口的革命活动

1931年8月,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下,苏南中共武进县委遭到破坏,在反动派的追捕下,常州城区地下党员纷纷被迫转移外地。经东海师范教师张云鹤的介绍,原中共武进县委书记顾修(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担任)、恽长安(即恽逸群1928年担任)、武进县共青团书记、中共武进县县委员缪谷稔、党员高大成、时章生、刘寒枫(恽长安妻)及进步人士安其生秘密来到苏北响水口,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任教的响水口私立中学、响水口小学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一是成立进步组织,以顾修为首成立了“尾巴社”,以恽长安为首成立了“新潮社”。这两个组织公开名义是搞学术活动,实际上是以组织秘密联络团结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二是召开会议,宣传革命真理。他们经常召开本校师生大会,有时召开两校师生会议,常有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参加,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中国社会黑暗情形;三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鼓动工农起来斗争。

1931年12月,响水口私立中学召开一周年校庆大会。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顾修等地下党员决定在校庆之际开展反帝斗争活动。校庆大会召开时,由高大成主持。他率领全校师生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并高唱自编的《抗日歌》,歌词是:

凄风苦雨国难日,东省碧血如殷。

黄浦尸骨未寒。

免吞声,祝欢颜,母校庆周年。

荆棘尤在目,虎狼正当前。

救国与护校,责任均在吾肩。

求知力行,更要认清自己的重担。

求知须努力,力行要贞坚。

向前进,莫回还,胜利在明天。

今朝同举杯,今朝齐动员,

高唱一岁歌,猛加祖逖鞭!

会后,高大成等在学校的墙上贴出了“坚决拥护苏维埃政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并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抵制和捣毁日货。

在校庆活动中,因地下党员活动过分暴露,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不久,国民党警察逮捕了高大成、缪谷稔等人,其他党员被迫秘密转移他地。党在响水的活动由此中断。

                       党在白色恐怖中的斗争                         

一、党的秘密宣传活动

淮盐“八一”暴动期间,盐阜党的组织遭受很大损失,加之国民党反动统治在盐阜的日趋巩固,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一时已无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共淮盐中心县委成立后,即明确指出:“目前党要有计划的动员同志扩大宣传,组织宣传队,广泛的散发传单与张贴标语……①”1931年2月4日,江苏省委在对淮盐地区工作的决议中,也要求淮盐党努力扩大群众宣传工作,“在每一次向工农群众宣传的时候,要联系到目前党的中心政治口号,尤其是‘反对进攻苏维埃和红军’、‘拥护苏维埃’、‘拥护苏联’、‘反对国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这些口号在支部中、在群众中都应有详细的解释,在斗争中要特别和群众的切身要求联系起来②”。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盐城、阜宁县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党的宣传活动。

①见《江苏农民运动档案史科选编》,第331页,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

②见《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月—8月甲10、第117页。

 

1930年11月,阜宁县委委员、城中小学教师张凤吾在学校中组织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吸收校外进步青年参加。张凤吾经常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推荐和指导大家阅读《少年漂泊者》、《呐喊》等进步书籍。

1931年3月,盐阜两县党组织负责人王岫华在阜宁城东北的一个荒滩里会见了党员张德划,进步青年顾乃清,顾汝俊、刘古铮、刘古斑等,并向大家宣传革命斗争形势,教唱《少年先锋队》等歌曲,并让大家传阅了红军胜利的宣传品。

1931年8月,盐城县党的的负责人还佩琮等制作和散发了不少传单,内容是:反封建、反剥削、反饥饿等等。

同年底,阜宁县岗墩套支部油印传单于夜间散发。一天夜里,该支部成员从岗墩套出发,将传单一直散发到40里开外的六套。该支部还编了《穷人四季游春调》等革命歌曲,在群众中教唱,并常常利用乡里搭台唱戏的机会,组织进步青年和学生搞飞行集会宣传等等。

盐阜两县党组织在开展宣传斗争中,还编印了一些进步报刊。主要有:

《阜宁真理报》,系由阜宁县地下党主办,1931年9月创刊,主编张凤吾,先后出了4期。刊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罪恶,鼓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该报于1932年4月前停刊。

《学习》和《斗争》,系由中共盐阜县委主办,1932年11月创刊。《学习》主要刊载党的文件及方针、政策等,主要供党团员阅读;《斗争》是印发给群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两种刊物均为油印,杨顺清、刘必余等负责刊物的编写和刻印。

《海霞》半月刊和《文艺青年》,均系由盐城地下党组织主办。1932年底,在盐阜县委的领导下,胡乔木等地下党员先后发展邱剑鸣(胡杨)、胡文新、袁玉清等入党入团,为团结更多的青年,改造了“综流文艺社”这一文艺团体,吸收广大进步青年参加,作为盐城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于1933年春在盐城泰山庙排演了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同期创办了《海霞》半月刊,该刊为32开,属文艺性刊物,刊有散文、小说、诗歌,主编乔冠军,实由胡乔木具体负责。该刊共出三期,所载作品的主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反映民主要求。后因害怕引起敌人注意,该刊改名为《文艺青年》,为八开小报,主编胡乔木。前后共出约四、五期。直至盐城地下党遭彻底破坏方停止。此外,盐城地下党还创办过《玫瑰刺报》、《淮东通讯》等进步报刊。

1932年秋,盐城北宋庄党支部成立后,也进行了许多宣传活动。如散传单、贴标语等。标语传单一部分是由盐城地下党送去的,一部分是支部自己制作的。传单和标语常张贴在北宋庄、夏家舍、龙兴庵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内容有打倒国民党,打倒地主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红军一定胜利等等。1934年秋,南任庄搭台演戏,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赶来看戏。支部抓住人多拥挤的机会,把传单绑在双响炮竹上,在戏场外点放,炮竹飞上天空爆炸,传单纷纷落下。群众看到传单,议论说:“共产党到盐城了”“穷人要翻身了”。当地自卫队围住看戏的群众,要抓共产党,但地下党员早就离开戏场。

二、白色恐怖下的工农革命斗争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盐阜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缓慢,力量比较薄弱,因而党所直接领导和发动的工农革命斗争活动不多。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盐阜两县党的各级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的血惺镇压中,仍领导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在农民运动方面:盐阜两县党组织重点开展了发动农民的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等斗争。1931年初冬,盐城江家庄支部保存下来的少数党员曾因农民缺衣断粮,发动农民成群结队地到地主家吃派饭和分粮度荒。1933年11月,淮盐特委成员到盐城视察工作,听取了北宋庄党支部成员宋金城关于北宋庄党支部准备在年关发动农民抗租抗税,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的汇报,肯定了北宋庄支部的计划。后北宋庄支部一面积极开展宣传,一面发动农民起来进行抗租抗税的斗争。并组织了游击小分队,队长由支部委员宋绍珍担任。这支小分队除发动一般的年关斗争外,还带领穷苦农民束桂子、周宏庚、宋绍尧等人。在夜晚手执大刀,划着小船,出没于芦苇荡区,袭击地主庄园,相机夺取地主等富户的粮食,分给穷人。一次小分队在北宋庄以西的杨家港活动,突袭了一户地主家,夺了粮食。当地地主武装发觉后,鸣枪追击。小分队利用支河岔港,甩掉地主武装,安全回到北宋庄。

在工人运动方面:1930年10月,盐城地下党组织领导贫儿院、藤竹木、棉织工人60余人,为改善生活待遇,进行了10天罢工斗争。1932年8月,盐城城区地下党决定在工人、市民中进一步发展党组织,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不久,盐阜县委书记嵇荫根即发展了原贫儿院学生刘必余入党。刘接着又在毛巾厂、帐纱厂等厂组织工会、兄弟会等秘密组织,并发展几名工人入党,成立了毛巾厂支部。1933年4月,嵇荫根、刘必余等地下党员组织毛巾厂、小布厂工人罢工,要求资本家减少工时,改善工人恶劣的生活待遇。结果工人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伙食得到一定改善,在上班工作期间允许休息5分钟。

在士兵运动方面:在盐城北宋庄驻有一水巡中队,共有几十人,实际上系地主武装。中队大小头目专门敲诈勒索,鱼肉当地农民。群众十分痛恨。1933年春,中队长宋自希数月不给士兵发饷。士兵对中队长很不满。党员宋金城、朱振球在士兵中秘密策动士兵闹饷、罢岗,发展了两名士兵党员。进而准备发动士兵“索饷哗变”。这一计划虽未实现,但造成了一定影响,促使水巡中队很快解散。

三、武进地下党在响水口的革命活动

1931年8月,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下,苏南中共武进县委遭到破坏,在反动派的追捕下,常州城区地下党员纷纷被迫转移外地。经东海师范教师张云鹤的介绍,原中共武进县委书记顾修(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担任)、恽长安(即恽逸群1928年担任)、武进县共青团书记、中共武进县县委员缪谷稔、党员高大成、时章生、刘寒枫(恽长安妻)及进步人士安其生秘密来到苏北响水口,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任教的响水口私立中学、响水口小学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一是成立进步组织,以顾修为首成立了“尾巴社”,以恽长安为首成立了“新潮社”。这两个组织公开名义是搞学术活动,实际上是以组织秘密联络团结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二是召开会议,宣传革命真理。他们经常召开本校师生大会,有时召开两校师生会议,常有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参加,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中国社会黑暗情形;三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鼓动工农起来斗争。

1931年12月,响水口私立中学召开一周年校庆大会。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顾修等地下党员决定在校庆之际开展反帝斗争活动。校庆大会召开时,由高大成主持。他率领全校师生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并高唱自编的《抗日歌》,歌词是:

凄风苦雨国难日,东省碧血如殷。

黄浦尸骨未寒。

免吞声,祝欢颜,母校庆周年。

荆棘尤在目,虎狼正当前。

救国与护校,责任均在吾肩。

求知力行,更要认清自己的重担。

求知须努力,力行要贞坚。

向前进,莫回还,胜利在明天。

今朝同举杯,今朝齐动员,

高唱一岁歌,猛加祖逖鞭!

会后,高大成等在学校的墙上贴出了“坚决拥护苏维埃政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并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抵制和捣毁日货。

在校庆活动中,因地下党员活动过分暴露,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不久,国民党警察逮捕了高大成、缪谷稔等人,其他党员被迫秘密转移他地。党在响水的活动由此中断。

一、党的秘密宣传活动

淮盐“八一”暴动期间,盐阜党的组织遭受很大损失,加之国民党反动统治在盐阜的日趋巩固,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一时已无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共淮盐中心县委成立后,即明确指出:“目前党要有计划的动员同志扩大宣传,组织宣传队,广泛的散发传单与张贴标语……①”1931年2月4日,江苏省委在对淮盐地区工作的决议中,也要求淮盐党努力扩大群众宣传工作,“在每一次向工农群众宣传的时候,要联系到目前党的中心政治口号,尤其是‘反对进攻苏维埃和红军’、‘拥护苏维埃’、‘拥护苏联’、‘反对国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这些口号在支部中、在群众中都应有详细的解释,在斗争中要特别和群众的切身要求联系起来②”。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盐城、阜宁县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党的宣传活动。

①见《江苏农民运动档案史科选编》,第331页,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

②见《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月—8月甲10、第117页。

 

1930年11月,阜宁县委委员、城中小学教师张凤吾在学校中组织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吸收校外进步青年参加。张凤吾经常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推荐和指导大家阅读《少年漂泊者》、《呐喊》等进步书籍。

1931年3月,盐阜两县党组织负责人王岫华在阜宁城东北的一个荒滩里会见了党员张德划,进步青年顾乃清,顾汝俊、刘古铮、刘古斑等,并向大家宣传革命斗争形势,教唱《少年先锋队》等歌曲,并让大家传阅了红军胜利的宣传品。

1931年8月,盐城县党的的负责人还佩琮等制作和散发了不少传单,内容是:反封建、反剥削、反饥饿等等。

同年底,阜宁县岗墩套支部油印传单于夜间散发。一天夜里,该支部成员从岗墩套出发,将传单一直散发到40里开外的六套。该支部还编了《穷人四季游春调》等革命歌曲,在群众中教唱,并常常利用乡里搭台唱戏的机会,组织进步青年和学生搞飞行集会宣传等等。

盐阜两县党组织在开展宣传斗争中,还编印了一些进步报刊。主要有:

《阜宁真理报》,系由阜宁县地下党主办,1931年9月创刊,主编张凤吾,先后出了4期。刊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罪恶,鼓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该报于1932年4月前停刊。

《学习》和《斗争》,系由中共盐阜县委主办,1932年11月创刊。《学习》主要刊载党的文件及方针、政策等,主要供党团员阅读;《斗争》是印发给群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两种刊物均为油印,杨顺清、刘必余等负责刊物的编写和刻印。

《海霞》半月刊和《文艺青年》,均系由盐城地下党组织主办。1932年底,在盐阜县委的领导下,胡乔木等地下党员先后发展邱剑鸣(胡杨)、胡文新、袁玉清等入党入团,为团结更多的青年,改造了“综流文艺社”这一文艺团体,吸收广大进步青年参加,作为盐城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该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于1933年春在盐城泰山庙排演了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同期创办了《海霞》半月刊,该刊为32开,属文艺性刊物,刊有散文、小说、诗歌,主编乔冠军,实由胡乔木具体负责。该刊共出三期,所载作品的主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反映民主要求。后因害怕引起敌人注意,该刊改名为《文艺青年》,为八开小报,主编胡乔木。前后共出约四、五期。直至盐城地下党遭彻底破坏方停止。此外,盐城地下党还创办过《玫瑰刺报》、《淮东通讯》等进步报刊。

1932年秋,盐城北宋庄党支部成立后,也进行了许多宣传活动。如散传单、贴标语等。标语传单一部分是由盐城地下党送去的,一部分是支部自己制作的。传单和标语常张贴在北宋庄、夏家舍、龙兴庵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内容有打倒国民党,打倒地主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红军一定胜利等等。1934年秋,南任庄搭台演戏,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赶来看戏。支部抓住人多拥挤的机会,把传单绑在双响炮竹上,在戏场外点放,炮竹飞上天空爆炸,传单纷纷落下。群众看到传单,议论说:“共产党到盐城了”“穷人要翻身了”。当地自卫队围住看戏的群众,要抓共产党,但地下党员早就离开戏场。

二、白色恐怖下的工农革命斗争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盐阜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缓慢,力量比较薄弱,因而党所直接领导和发动的工农革命斗争活动不多。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盐阜两县党的各级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和敌人的血惺镇压中,仍领导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在农民运动方面:盐阜两县党组织重点开展了发动农民的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等斗争。1931年初冬,盐城江家庄支部保存下来的少数党员曾因农民缺衣断粮,发动农民成群结队地到地主家吃派饭和分粮度荒。1933年11月,淮盐特委成员到盐城视察工作,听取了北宋庄党支部成员宋金城关于北宋庄党支部准备在年关发动农民抗租抗税,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的汇报,肯定了北宋庄支部的计划。后北宋庄支部一面积极开展宣传,一面发动农民起来进行抗租抗税的斗争。并组织了游击小分队,队长由支部委员宋绍珍担任。这支小分队除发动一般的年关斗争外,还带领穷苦农民束桂子、周宏庚、宋绍尧等人。在夜晚手执大刀,划着小船,出没于芦苇荡区,袭击地主庄园,相机夺取地主等富户的粮食,分给穷人。一次小分队在北宋庄以西的杨家港活动,突袭了一户地主家,夺了粮食。当地地主武装发觉后,鸣枪追击。小分队利用支河岔港,甩掉地主武装,安全回到北宋庄。

在工人运动方面:1930年10月,盐城地下党组织领导贫儿院、藤竹木、棉织工人60余人,为改善生活待遇,进行了10天罢工斗争。1932年8月,盐城城区地下党决定在工人、市民中进一步发展党组织,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不久,盐阜县委书记嵇荫根即发展了原贫儿院学生刘必余入党。刘接着又在毛巾厂、帐纱厂等厂组织工会、兄弟会等秘密组织,并发展几名工人入党,成立了毛巾厂支部。1933年4月,嵇荫根、刘必余等地下党员组织毛巾厂、小布厂工人罢工,要求资本家减少工时,改善工人恶劣的生活待遇。结果工人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伙食得到一定改善,在上班工作期间允许休息5分钟。

在士兵运动方面:在盐城北宋庄驻有一水巡中队,共有几十人,实际上系地主武装。中队大小头目专门敲诈勒索,鱼肉当地农民。群众十分痛恨。1933年春,中队长宋自希数月不给士兵发饷。士兵对中队长很不满。党员宋金城、朱振球在士兵中秘密策动士兵闹饷、罢岗,发展了两名士兵党员。进而准备发动士兵“索饷哗变”。这一计划虽未实现,但造成了一定影响,促使水巡中队很快解散。

三、武进地下党在响水口的革命活动

1931年8月,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下,苏南中共武进县委遭到破坏,在反动派的追捕下,常州城区地下党员纷纷被迫转移外地。经东海师范教师张云鹤的介绍,原中共武进县委书记顾修(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担任)、恽长安(即恽逸群1928年担任)、武进县共青团书记、中共武进县县委员缪谷稔、党员高大成、时章生、刘寒枫(恽长安妻)及进步人士安其生秘密来到苏北响水口,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任教的响水口私立中学、响水口小学积极进行革命活动。一是成立进步组织,以顾修为首成立了“尾巴社”,以恽长安为首成立了“新潮社”。这两个组织公开名义是搞学术活动,实际上是以组织秘密联络团结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二是召开会议,宣传革命真理。他们经常召开本校师生大会,有时召开两校师生会议,常有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参加,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和中国社会黑暗情形;三是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鼓动工农起来斗争。

1931年12月,响水口私立中学召开一周年校庆大会。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顾修等地下党员决定在校庆之际开展反帝斗争活动。校庆大会召开时,由高大成主持。他率领全校师生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并高唱自编的《抗日歌》,歌词是:

凄风苦雨国难日,东省碧血如殷。

黄浦尸骨未寒。

免吞声,祝欢颜,母校庆周年。

荆棘尤在目,虎狼正当前。

救国与护校,责任均在吾肩。

求知力行,更要认清自己的重担。

求知须努力,力行要贞坚。

向前进,莫回还,胜利在明天。

今朝同举杯,今朝齐动员,

高唱一岁歌,猛加祖逖鞭!

会后,高大成等在学校的墙上贴出了“坚决拥护苏维埃政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并组织学生游行示威,抵制和捣毁日货。

在校庆活动中,因地下党员活动过分暴露,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不久,国民党警察逮捕了高大成、缪谷稔等人,其他党员被迫秘密转移他地。党在响水的活动由此中断。

 党在盐城的革命活动被迫中断及其深远影响

 

30年代初,国民党蒋介石在依靠军事、政治手段结束了全国军阀割据局面,日益巩固了自己的独裁专制统治后,便集中全力对付共产党。除在南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围剿红军和苏区外,在白区实施了一套血腥镇压政策,企图将共产党“一网打尽”。白区内的共产党组织从此处境维艰。盐城地区党的组织亦不例外,1930年10月后党的组织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很快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打击。

1933年2月,中共淮盐特委书记王伯谦前往上海去找江苏省委联系工作,途中被叛徒陈伯扬出卖,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为破坏淮盐地下党组织,采取“防制和争取并重”的恶毒反动的“自首政策”,提出所谓“利用叛徒,以毒攻毒,扩大线索,一网打尽”的反动方针,企图自上而下地破坏党的各级组织。王伯谦被捕后,经不住考验,向国民党特务自首,并供出中共淮盐特委委员、淮盐区各县县委书记及委员几十个人的名单。5月,国民党江苏省特务室加紧了专门破坏淮盐地下党的活动。在叛徒、特务分子的率领下,国民党特工在淮盐地区大肆搜捕共产党人。6月,叛徒林士钧充任国民党阜宁县特务员,破坏党的地下组织。8月,中共淮盐特委继任书记陈霞霖被捕,淮盐特委再遭破坏。淮盐党组织与省委联系中断。其后,在叛徒的指认下,淮盐地下党员纷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至1933年10月,由于嵇荫根的叛变,盐城县党组织逭重大破坏。一些未被捕的地下党员有的转移、有的隐蔽起来。

在白色恐怖中,淮盐地区的少部分党员仍坚持秘密斗争。1933年12月,鉴于淮盐地区党的领导机关被敌破坏,党组织与省委又失去联系,党员赵心权在涟水县召集了一批未被捕的淮盐地区的党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亚昌、夏如爱、沈亚平、沈肇华等。与会者决定恢复成立中共淮盐特委,推选赵心权为书记,沈亚平为组织部长,陈亚昌为宣传部长,沈肇华为秘书。会议研究了淮盐党的工作任务与斗争方法,并决定重建特委与省委的关系,恢复与各县党组织的联系。

为了打击特务和叛徒的嚣张气焰,淮盐特委惩治了一些首恶分子。如原涟水县东区区委委员李步雅向特务自首后,当上特务员,破坏地下党组织。党组织对他进行多次争取无效,最后淮盐特委书记赵心权等将其骗到黄码,无情地将其处死。

随着国民党特务分子侦查活动的加紧,淮盐地下党组织和党员逐一暴露。至1934年春,阜宁县党组织被敌破坏殆尽。

1935年2月,淮盐特委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派夏如爱去陈港海边隐蔽并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二是派陈书同去上海找省委,听取省委对淮盐工作的指示。会后,因叛徒出卖,特委成员赵心权、夏如爱、沈亚平、沈肇华等均被逮捕。淮盐特委遭彻底破坏。党的基层组织也基本停止了活动。

盐城地区党的组织被敌破坏及停止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敌人强大、客观形势不利外,在主观方面,受历史的局限,在党的方针、策略上,盐城的党组织因受党内高层领导的“左”或右的错误路线的影响,犯了许多错误,如或左倾盲动、冒险,使革命力量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或右倾保守,不敢领导和发动群众的斗争,丧失和错过了许多革命的良机。同时,盐城的党的组织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弱点,如组织不纯,思想不纯,党员缺乏锻炼,少数党员包括一些党的领导人缺乏革命的坚定性等等。还有极少数党员经不住斗争的考验,在生死关头,为了保全自身,与敌人妥协,甚至不惜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充当反动势力的帮凶,成为扼杀人民革命的千古罪人。但是,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造就出的大多数的盐城共产党人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有许多共产党人,如骆继乾、唐德芳、宋景煜等对人民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工作,被敌人逮捕后,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有的在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人民力量遭到极大摧残的时刻,仍不惜献出自己的头颅和满腔热血,捍卫革命真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如1934年春敌人对阜宁地下党进行大破坏、大逮捕时,阜宁东门蔡园支部书记闻照先、童营支部书记吴乐群、郭奶奶庵支部委员郭克昌在被敌逮捕后,坚贞不屈,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有的共产党人在与组织失去联系、革命方向、任务不明的时刻,仍坚持在黑暗中苦斗;有的共产党人因暂时的困境被迫停止活动,但革命信心并未丧失,一心以图革命胜利。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盐城地区许多隐蔽下来的地下党员纷纷投身抗日洪流,积极与党的组织联系即是最好的说明。

从1925年起至1935年止,党在盐城的革命斗争最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了。但是,盐城地下党10年斗争的影响却是敌人无法消除得了的。10年斗争中,盐城地下党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积极实施党提出的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主张和土地政纲等,向人民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前景。这些,没有因为党的活动停止而在广大工农群众心目中消失。10年斗争中,盐城地下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锻炼了工农,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阶级仇恨。党的组织虽被破坏了,但盐城大地上仍积蓄着巨大的革命力量。10年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为国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并以弱小的力量向强大的敌人发起一次次勇猛顽强的冲击,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勇于献身精神。最后,他们或被敌人杀害、或被敌人打垮,但他们的精神已深深教育了盐城地区的广大工农群众,并激励人们起来不断斗争。总之,党在盐城的10年地下斗争虽暂时失败了,但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其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0年代初,国民党蒋介石在依靠军事、政治手段结束了全国军阀割据局面,日益巩固了自己的独裁专制统治后,便集中全力对付共产党。除在南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围剿红军和苏区外,在白区实施了一套血腥镇压政策,企图将共产党“一网打尽”。白区内的共产党组织从此处境维艰。盐城地区党的组织亦不例外,1930年10月后党的组织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很快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打击。

1933年2月,中共淮盐特委书记王伯谦前往上海去找江苏省委联系工作,途中被叛徒陈伯扬出卖,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为破坏淮盐地下党组织,采取“防制和争取并重”的恶毒反动的“自首政策”,提出所谓“利用叛徒,以毒攻毒,扩大线索,一网打尽”的反动方针,企图自上而下地破坏党的各级组织。王伯谦被捕后,经不住考验,向国民党特务自首,并供出中共淮盐特委委员、淮盐区各县县委书记及委员几十个人的名单。5月,国民党江苏省特务室加紧了专门破坏淮盐地下党的活动。在叛徒、特务分子的率领下,国民党特工在淮盐地区大肆搜捕共产党人。6月,叛徒林士钧充任国民党阜宁县特务员,破坏党的地下组织。8月,中共淮盐特委继任书记陈霞霖被捕,淮盐特委再遭破坏。淮盐党组织与省委联系中断。其后,在叛徒的指认下,淮盐地下党员纷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至1933年10月,由于嵇荫根的叛变,盐城县党组织逭重大破坏。一些未被捕的地下党员有的转移、有的隐蔽起来。

在白色恐怖中,淮盐地区的少部分党员仍坚持秘密斗争。1933年12月,鉴于淮盐地区党的领导机关被敌破坏,党组织与省委又失去联系,党员赵心权在涟水县召集了一批未被捕的淮盐地区的党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亚昌、夏如爱、沈亚平、沈肇华等。与会者决定恢复成立中共淮盐特委,推选赵心权为书记,沈亚平为组织部长,陈亚昌为宣传部长,沈肇华为秘书。会议研究了淮盐党的工作任务与斗争方法,并决定重建特委与省委的关系,恢复与各县党组织的联系。

为了打击特务和叛徒的嚣张气焰,淮盐特委惩治了一些首恶分子。如原涟水县东区区委委员李步雅向特务自首后,当上特务员,破坏地下党组织。党组织对他进行多次争取无效,最后淮盐特委书记赵心权等将其骗到黄码,无情地将其处死。

随着国民党特务分子侦查活动的加紧,淮盐地下党组织和党员逐一暴露。至1934年春,阜宁县党组织被敌破坏殆尽。

1935年2月,淮盐特委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派夏如爱去陈港海边隐蔽并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二是派陈书同去上海找省委,听取省委对淮盐工作的指示。会后,因叛徒出卖,特委成员赵心权、夏如爱、沈亚平、沈肇华等均被逮捕。淮盐特委遭彻底破坏。党的基层组织也基本停止了活动。

盐城地区党的组织被敌破坏及停止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敌人强大、客观形势不利外,在主观方面,受历史的局限,在党的方针、策略上,盐城的党组织因受党内高层领导的“左”或右的错误路线的影响,犯了许多错误,如或左倾盲动、冒险,使革命力量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或右倾保守,不敢领导和发动群众的斗争,丧失和错过了许多革命的良机。同时,盐城的党的组织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弱点,如组织不纯,思想不纯,党员缺乏锻炼,少数党员包括一些党的领导人缺乏革命的坚定性等等。还有极少数党员经不住斗争的考验,在生死关头,为了保全自身,与敌人妥协,甚至不惜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充当反动势力的帮凶,成为扼杀人民革命的千古罪人。但是,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造就出的大多数的盐城共产党人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有许多共产党人,如骆继乾、唐德芳、宋景煜等对人民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工作,被敌人逮捕后,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有的在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人民力量遭到极大摧残的时刻,仍不惜献出自己的头颅和满腔热血,捍卫革命真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如1934年春敌人对阜宁地下党进行大破坏、大逮捕时,阜宁东门蔡园支部书记闻照先、童营支部书记吴乐群、郭奶奶庵支部委员郭克昌在被敌逮捕后,坚贞不屈,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有的共产党人在与组织失去联系、革命方向、任务不明的时刻,仍坚持在黑暗中苦斗;有的共产党人因暂时的困境被迫停止活动,但革命信心并未丧失,一心以图革命胜利。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盐城地区许多隐蔽下来的地下党员纷纷投身抗日洪流,积极与党的组织联系即是最好的说明。

从1925年起至1935年止,党在盐城的革命斗争最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了。但是,盐城地下党10年斗争的影响却是敌人无法消除得了的。10年斗争中,盐城地下党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积极实施党提出的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主张和土地政纲等,向人民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前景。这些,没有因为党的活动停止而在广大工农群众心目中消失。10年斗争中,盐城地下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锻炼了工农,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阶级仇恨。党的组织虽被破坏了,但盐城大地上仍积蓄着巨大的革命力量。10年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为国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并以弱小的力量向强大的敌人发起一次次勇猛顽强的冲击,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勇于献身精神。最后,他们或被敌人杀害、或被敌人打垮,但他们的精神已深深教育了盐城地区的广大工农群众,并激励人们起来不断斗争。总之,党在盐城的10年地下斗争虽暂时失败了,但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其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