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地区反“伪化”、反“蚕食”斗争

时间:2015- 04- 27 浏览次数: [ ]
 

一、挫败日伪“蚕食”、“伪化”阴谋

经过反扫荡斗争的锻炼,盐阜及两台抗日军民提高了坚持和巩固根据地的信心。日伪军在其扫荡失败后,以其控制的据点和交通线为依托,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特务和文化等各种手段,对根据地及其边缘地区实行“蚕食”和“伪化”,企图进一步扩大伪化区,逐步达到缩小和摧毁根据地之目的,以巩固占领区,解决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兵力、资源日益匮乏的危机。在具体步骤上采取“以现有据点为依托,以现有兵力向前推进”、“今天一镇、明天一乡,以将点线的占领变为面的占领”。因此,粉碎日伪军的“蚕食”、“伪化”阴谋,保卫根据地的每一寸土地,已成为盐阜及两台抗日军民在反扫荡斗争胜利后,所面临的又一严峻的任务。

1943年春夏间,日伪军把“蚕食”的重点由淮海区转向盐阜和苏中区北面,敌以响水口、灌云等据点为依托,凭借扫荡期间增设的据点,首先向盐阜根据地边缘的旧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进行“蚕食”、“伪化”,然后逐步推进。南面,敌以东台、盐城占领区为中心,分别向四周修公路,增设据点,妄图割断盐阜区和苏中区的联系。由于日伪的不断“蚕食”,盐阜根据地已被分割成若干小块,各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向四周扩张,袭击屠杀地方干部、民兵和群众积极分子,抓丁抢粮,推行伪化教育,收买和利用反动地主、劣绅、土匪和会道门,建立伪政权,编组保甲,加强特务活动,以欺骗、迷惑、镇压等手段奴役与残害根据地人民。根据地面积为此明显的缩减,边缘区的斗争形势日趋严重。1943年春季大扫荡后,日伪不但在各主要交通要道上增设许多据点,而且“蚕食”了潮河以南广大地区,并有继续南下,逐步扩大“蚕食”的趋势。为了巩固反扫荡胜利成果,保卫根据地,粉碎日伪阴谋,根据地抗日军民立即展开了反“蚕食”、反“伪化”斗争。;

在反“蚕食”、“反伪化”斗争过程中,盐阜区首先掀起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并且开展了全区性的声势浩大的破路斗争,全区各县在党组织和地方政府领导下,把破路、打坝、挖沟等工作作为突击性的中心任务,各级领导分别到基层督导,明确任务,限定时间,开展竞赛。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将日伪军修筑的主要公路大部挖成四通八达的抗日沟,阻断了敌人交通,割断了日伪各据点之间的联系,使很多日伪据点陷于孤立。接着在日伪据点周围掀起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相互配合,采取摆冷枪阵、土炮阵以及长期围困等办法,使敌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一夕数惊”的境地。盐阜区还抓住战机展开政治攻势,组织伪军家属、亲友写信、喊话,采取“善恶录”、“红黑簿”记录伪军的活动,以分化伪军。在抗日军民强大政治攻势的震慑下,很多伪军官兵动摇和逃脱,也有不少拖枪反正。在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抗日军民即封锁和围困敌据点,并相机打击敌人,摧毁敌据点。1943年5月,建阳县总队夜袭驻北秦庄伪军胡冠军部的教导大队和伪自卫队,击毙伪军8人,生俘69人,缴获步枪47支;6月11日,由泰县城出援湖垛的伪税警团500余人、日军100余人,侵占交通要道建阳县的建阳镇,构筑碉堡,企图切断根据地的内部联系,建阳地方武装一部对其实行包围。13日,敌300余人窜出据点,被伏击,死伤30余人。15日,县总队集中两个营兵力及区队民兵计1000余人围攻该据点。16日,三师主力赶到,在张爱萍副师长的指挥下,向敌猛攻,激战1夜,次日晨日伪狼狈溃逃,建阳镇被收复。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36人,伪军60余人。7月1日,驻盐城、沙沟、龙冈的日军200多名,扫荡盐城县五区,企图围剿盐城县抗日政府机关。盐城县总队五连、特务连和五区区队于北堡阻击该队,毙敌40余名。与此同时,新四军三师和盐阜地方武装又派出武工队深入据点捕捉伪军,摧毁伪政权,镇压敌特汉奸,并且深入敌占区活动,开辟若干新区,有效地配合了边缘区的“反伪化”、反“蚕食”斗争。在拔除日伪据点的同时,根据地广大军民还掀起保粮自救的热潮,突击进行抢收抢种,提出“快收、快打、快藏”的口号。主动设伏打击下乡抢粮的伪军,使日伪的抢粮企图落空。为了粉碎日伪的“蚕食”、“伪化”阴谋,在敌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还利用两面派政权,里应外合,对敌进行有效的斗争。

两台地区军民也针锋相对地开展了反伪化斗争。各地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办法,在敌后抗日力量占绝对优势的地区,则先打通同当地群众的联系,建立隐蔽组织,进而启发群众觉悟,开展政治攻势,抗捐抗税,同时争取中间人物,形成实际上帮助抗日工作“两面派”政权。对敌新筑据点,则坚决围困袭扰之。在反伪化斗争中,还重点镇压一些甘心附敌者。1943年6月,东台三仓梁滨乡保长练长海叔侄勾结日伪,强迫民众交纳伪税,胁迫民工为敌筑路。一仓镇医生以能操日语之长与日军勾结,甘为汉奸,地方抗日军民设法捕捉了这些汉奸,公审后予以枪决。同年6月,潘丿区横渠乡朱国祥帮助日伪破坏根据地夏收和征粮,被活捉后,公开处以死刑。此后,不少表现不好的伪乡保长纷纷表示悔过。在台北县,原南灶乡乡长周焕龙投敌,当上谷振之部的伪营长,依靠武力扩大伪化。为了挫败其伪化阴谋,台北独立团深入到该区,捕获周逆的特工人员7名以及一名连长,将其连长陈远林等4人枪毙。另外,还组织数千名群众,在民兵、游击队的掩护下,把周逆的30多间房屋拆除,打击了周逆推行伪化的阴谋。在反伪化过程中,地方党组织充分利用伪军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在垦区,伪旅长谷振之为扩大伪军,要裕华公司帮他收一成伪租。区委随即组织佃农与之斗争,使裕华公司退还了已收的一成租。同时,抗日民主政府还没收了裕华公司的敌产。为防止谷振之在裕华公司仓库建立新据点,地方党动员数千名群众将其100多间房屋在一个晚上全部拆光。台北丁溪伪军秘密编排保甲、贴门牌,西渣区委在丁溪镇不远的地方召开400人群众大会,确定反伪化4条措施:(1)取缔伪保长;(2)疏散丁溪酒馆、不招待伪军;(3)撕去贴上的门牌;(4)拖缴伪捐。会后,群众自动撕下门牌700余张。1943年8月10日,东台城日伪90余押运5只民船,运砖木去潘丿加固碉堡工事。台北县独立团一个连抓住战机在殷家灶予以伏击,在政治处主任郭守桢的指挥下,迅速向敌发起进攻,当即击沉行驶在最前面的两只敌船。但由于不知其后还有三只敌船,加之思想上也有点麻痹,致尾随其后的日军趁机悄悄登岸,绕到县独立团阵地背后突然袭击,郭守桢及连指导员鲍志平、三排长朱保山等当场壮烈牺牲。这次战斗,共击沉敌船两只,毙日伪34名,台北县独立团也伤亡了20多名。

经过反“伪化”、反“蚕食”斗争,保障了根据地和边缘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削弱了日伪军的力量,缩小了敌占区,这对保卫根据地,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讨伐伪军徐继泰

在日伪对盐阜区的“蚕食”、“伪化”中,原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二旅徐继泰部助敌为虐,为虎作伥,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危害甚大,该部于1942年秋投敌后,徐被任命为伪军独立第十一旅旅长兼伪淮海省剿匪第四支队司令。1942年底,日军准备扫荡盐阜区时,徐部乘机侵入盐阜根据地的滨海、涟东地区,修筑大小据点20余处,加紧扩张,强占地盘,推行伪化,被占领区人民深受其害。当时徐部以三套、六套为前沿据点;以百禄沟、王集为侧翼据点;以小尖、七套为东西两大据点;以响水口为最后据点。各据点有圩寨,四角有炮楼,四周有丈余宽水沟,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徐仗兵力较多、据点的坚固以及日本人的后盾,直接同活动于盐阜区的新四军三师对峙。为了打击伪徐继泰的嚣张气焰,粉碎其伪化阴谋,三师决定发动讨伐徐继泰战役,收复失地,巩固与扩大根据地。

1943年9月上旬,驻滨海、涟东的大部日军西调扫荡苏鲁豫地区,乘敌后空虚之机,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滨海、涟东、阜宁、阜东县总队及旅特务营共4000余人,在张爱萍指挥下,于9月20日至10月2日发起讨伐徐继泰战役。首先由二十二团攻击小尖据点,滨海、阜东、涟东总队分别钳制响水口、新安镇等援敌。小尖之战,由于徐伪工事坚固,新四军方面连续冲锋未能奏效,伤亡较大,遂改强攻为坑道作业,并重点打击援军。据点里的伪军不见援军,又见坑道逼近,十分恐慌,弃据点突围至响水口,小尖被收复。与此同时,二十四团攻击七套和李油坊据点,驻守据点之敌惊慌逃窜,该二据点遂被收复。此后,二十二团一营和二营四连东进抵六套据点,该据点伪军闻风而逃,在单于庄、周庄被新四军包围,毙伤伪10余名。三套为伪军较大据点,驻守伪第二支队240余名,在二十二团和滨海总队的打击下,该部伪军不支,向东坎溃逃。涟东总队于22日上午向百禄沟挺进,战斗中生俘伪中队长以下27名。9月25日至10月2日,八旅主力部队一面休整,一面清剿驻地附近残敌,搜捕反动地方武装和汉奸。在讨伐徐继泰战役中,新四军连续作战10多天,一鼓作气,给徐伪以沉重打击。此役共攻克小尖、三套、小吴庄、李油坊、六套、七套等21处据点,摧毁炮楼、碉堡63个,击溃徐部2800余名,同时还击退了由响水口、东坎、王集据点增援之日伪军。毙伤徐继泰部大队副以下官兵250名,俘伪中队长以下261名,缴获枪支弹药、军用品、粮食甚多。

讨伐徐继泰战役中,新四军主力部队英勇顽强,奋力冲杀,地方广大群众和民兵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滨海县一区民兵在讨伐徐逆的战斗中,即毙伤俘伪军52人,缴获枪支13支。在七套据点被攻克后,附近万余民众蜂拥而进,以铁锹、钉耙将碉堡推倒,并送来许多肥猪、花生慰劳参战部队。人民群众的参战和支援,成为讨伐徐继泰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经抗日军民打击后,徐继泰大部逃窜灌河北岸,新四军恢复了滨海北部东西约90里、南北约50里的抗日根据地。

徐逆大部北逃后,尚有一部留在响水口、三岔口等地活动,企图借日军力量卷土重来。为了保证滨海地区不再遭受伪化及涂炭之苦,八旅乃决定再予该逆以打击。11月8日,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一部及涟东、滨海地方武装突袭响水口、三岔口等据点,经顽强激战,消灭伪保安一团及独立中队全部156名,生俘90余名。

讨伐徐继泰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伪“蚕食”、“伪化”阴谋,使盐阜区北部边缘地区逐渐得到稳定,整个盐阜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三、粉碎日伪“治安肃正”计划

盐阜根据地经过反“扫荡”、反“伪化”、反“蚕食”斗争,给日伪以沉重打击,使日伪的力量受到极大削弱。日伪为了进一步控制占领区,不得不改变策略。伪淮海省绥靖长官郝鹏举提出所谓“治安肃正”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张占领区的治安圈,打击人民抗日力量,强化推行政治机构,纠正所谓被蛊惑的民众思想,确立所谓占领区的新秩序,同时保证公路之修正,电线之畅通,交通之无阻。在肃整步骤上采取政治、军事齐头并进的方法,并且以淮阴,淮安、涟水三个县城为中心,逐渐向根据地扩张、蚕食。为了实现这个狂妄的计划,郝鹏举在淮涟边缘安设了大量据点,在盐阜区以响水口、盐城据点为依托,控制交通线,修筑公路,增设据点,扩大占领区,推行伪化统治。同时,扩充保安队,联络日军,以军事向外扩张。

为了粉碎日伪“治安肃正”计划,保卫和巩固根据地,新四军三师及苏北军区决定向日伪发起主动进攻,首先以位于城河两岸的七旅十九团和八旅二十二团向日伪反击。10月15日,盐河以东部队强袭伪李圩据点,给伪军以重大创伤,接着又袭击了涟水东大顺集和淮安城郊河下镇。建阳总队3个连袭击了蒋营据点,经1小时战斗,将伪军大部歼灭,摧毁了该据点。18日,盐河以西部队攻克了朱集、北城集、林桥等据点,盐阜、淮海两根据地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纷纷出击,积极拔除日伪重点据点,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战斗,使日伪苦心经营的第一个“治安肃正”计划完全破产。

日伪仍不甘心失败,又将伪军重新加以整编,改徐继泰一部为伪苏淮特区警备第一师,另一部改为兴亚保安军,直辖4个团、两个独立营。改淮涟地区的伪军为绥靖军。调整盐城伪三十三师孙建言部加强盐东,调苏中伪第十二旅陈同部进驻阜宁、盐城。同时设立“苏北屯垦总署,”以进一步掠夺根据地棉、盐资源,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日伪采取驻守据点,奔袭合击根据地边缘的抗日部队,对根据地局部地区实施扫荡等手段,计划以3个月的时间实施第二次“治安肃正”计划。

对此,盐阜区军民在三师和苏北军区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展开斗争,发起了一系列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日伪第二次“治安肃正”计划。11月8日,八旅二十二团及涟东总队、滨海地方武装一部攻击响水口日伪据点,拔除响水口周围之西圩、大王庙、三岔口、关帝庙等据点,毙伤伪20余,俘伪中队长以下83名。12月17日,淮安日伪200余扫荡钦工一带时,与七旅十九团遭遇,随即展开激烈的遭遇战,激战两小时,毙伤日伪大队长以下30余。12月28日,阜东、射阳总队一部攻袭阜宁南之北陈伪据点,攻占伪驻地大部,后因阜城敌增援,地方武装即退出战斗,是役毙日伪50余,俘20余。通过这些局部战斗,给日伪以一定的打击。年底,新四军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彻底粉碎日伪第二次“治安肃正”计划,决定攻克日伪长期固守的东坎据点。12月14日,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在阜东县总队配合下,合围东坎据点。在不断围困、打击下,日伪被迫放弃该据点,分别向响水口和阜宁方向逃窜,其中向阜宁方向逃窜日伪军之一部于途中遭阜东县总队和獐沟区队的伏击,截获装满枪弹货物的小木车20余辆,并生俘伪军大队长以下百余人,陷敌手299天的东坎终于被收复。

车桥是联系苏中、苏北的枢纽,是日军六十五、六十四师团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很突出。1944年3月5日,一师组织5个团在副师长叶飞的指挥下,发动了车桥战斗。经一整夜激战,全歼守敌,时淮阴、泗阳、涟水等地日伪纷纷至淮安集结,驰援车桥,遭新四军打援部队伏出,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同时,三师七旅一部攻克涟水、淮安之间的朱圩子据点,保障一师部队北侧的安全,策应了车桥战役。车桥攻击战以及连续的打援战斗,获得了重大胜利,共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20余人,俘日中尉以下24人,歼灭伪军780余人。

通过这一系列战斗,打破了日伪的分割封锁和夹击围攻,使日伪推行的第二个“治安肃正”计划遭到彻底破产,扭转了一年多来的严重困难斗争局面,解放了大片国土,盐阜区根据地的面积已由敌扫荡刚结束时的17000平方公里,扩大到29000平方公里,根据地更加巩固,为逐步展开对日伪的局部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