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战役

时间:2015- 04- 27 浏览次数: [ ]
 

1944年底,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和盟军迫近德国边境,希特勒法西斯面临最后灭亡。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继续越岛进攻,日军节节败退。在解放区战场上,经解放区抗日军民一年来的局部攻势,予日伪以沉重打击后,日伪处境更加危殆。1944年12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毛泽东主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抗日军民1945年的斗争任务,号召各解放区军民向日伪守备薄弱的地方进攻,消灭日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并且指出“这种进攻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我们的军队已举行了很多这样的攻势,特别是今年有很大成绩,明年应该继续这样。”毛泽东的精辟分析极大地鼓舞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斗志。

盐阜根据地军民自对日局部反攻始,士气不断高涨,特别是经过大反攻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根据地更加巩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与此同时,日伪在盐阜区的力量逐步受到削弱,特别是自日军大部调防后,驻盐阜伪军面对抗日军民不断开展的攻势,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1945年3月至4月,苏北日伪军又一次进行调防,阜宁、沟安墩、草堰口、湖垛、上冈等地的日军先后撤走交伪军驻守,伪第五军将驻守阜宁地区的第四十二师调往高邮、宝应一线,驻陈家洋的第四十一师撤至阜宁、沟安墩一线,阜宁城北各伪据点则由伪“屯垦”第一总队进驻,此时,阜宁伪军已失去撑持,内部矛盾剧烈,士气低落。根据这一情况,新四军三师决定在伪军交接防务、立足未稳之际,发起攻克阜宁战役,以扩大反攻战果。

阜宁城位于通榆公路中段、串场河北端、南连盐城、西与两淮、涟水相连、北与滨海接壤,是盐阜区交通要道。阜宁古城历史悠久,东西长约三华里,南北宽约一华里半,居民两万余人。城外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纵横,水陆交通方便,自伪孙良诚第二方面军所辖第五军王清瀚部盘踞阜宁城及其周围地区后,在此深沟高垒,增设据点,构成南北45公里,东西15公里设防地带,控制水陆交通干线。阜宁城共驻伪五军军直、四十一师一五八团、四十二师师直并一团一个大队和二团,总兵力3500余人。在伪第五军盘踞期间,伪阜宁县地方组织和汉奸、特务糜集,阜宁城被称为“魔鬼之窟”,兽蹄所踏之所,财物洗劫一空,村庄被烧毁,妇女被强奸,同胞被杀害。人民群众饱受日伪蹂躏之苦,翘首盼望新四军为民除害,解放阜宁城。

为了使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在盐阜区驰聘自如,贯通南北联系,进一步扩大盐阜区根据地,缩小沦陷区,消灭盐阜区内日伪有生力量,便于对日伪最后一战,新四军三师决定拔除这颗嵌在盐阜区中部的钉子。

攻克阜宁城战役由三师参谋长洪学智任前线总指挥。参战部队分别为师特务团,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旅炮兵营、特务营,十旅一支队、四支队,盐阜区独立团和阜宁、阜东、射阳、盐东、建阳5个独立团,共11个团的兵力。战役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首先分割、包围和歼灭城北各据点之敌,尔后相机攻克阜宁城,再歼灭城南方向的通榆沿线上各据点之敌,并以部分兵力钳制、阻击盐城、两淮和涟水增援之敌,以保证阜宁战役的顺利通行。战前,前线措挥部对各参战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提出了“攻克阜宁城,向七大献礼”的口号,广大指战员决心以战斗的胜利来庆祝党的“七大”在延召开。在战役指挥部的指挥下,参战部队于4月24日发起攻克城北外围据点战斗,仅4个小时,即全歼两据点守军两个连100余人。当日晚,部队抵达阜宁城外围,夜12时发起总攻。八旅二十四团、二十二团分别攻打城北门、南门据点,随即八旅、十旅主力和盐阜独立团从北门打开的缺口中攻入城内,利用步、炮兵配合,与伪军展开逐个炮楼的激战,仅5个小时即控制阜宁城中心区。此时,阜宁仅剩城西大浦桥和城内天主教堂两个伪军围寨未克。参加攻城各部队遂协同作战,向城内残余守敌发起最后攻击,大浦桥围寨有围河环绕,围墙又高又陡,伪据险固守。八旅二十二团在两进攻失利后,将围寨严密包围。26日驻天主教堂围寨伪第五军军长王清瀚及四十三师师长孙建言见大势已去,先后率残部千余南逃,于施庄、沟墩间遭三师特务团和阜宁、射阳独立团截击,毙俘伪近千名,仅王清瀚、孙建言几十人逃往盐城。新四军和地方武装随即攻克天主教堂围寨,歼灭全部守敌。大浦桥守敌见待援无望,在新四军火线喊话下,26日上午缴械投降,至此阜宁城解放。在阜宁战斗胜利的鼓舞下,担负分割和包围通榆公路两侧各据点之敌的新四军主力和地方部队,同时发起进攻,攻克草堰口、沟墩、界牌口等据点。在阜宁战斗过程中,阜宁县民兵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向敌喊话,整理战场,押送俘虏。阜宁县10000多民夫担架队,冒着炮火送茶、送饭、送弹药、抢救伤员,他们为战役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和牺牲。

阜宁战役历时34个小时,战线长50华里,计攻克伪据点22个,摧毁大小碉堡143个,解放土地1000余平方华里,收复大小村镇560处,解放受难同胞7万余人,全歼伪第五军军部及其所辖两个师部和7个整团以及伪阜宁县政府、保安团等反动组织和军警,生俘伪三十三师副师长邓利东以下官兵2428人,毙伤伪官兵和地方军警1160余名,缴获炮、枪、子弹等军用品若干。在阜宁战役中,三师和地方武装亦牺牲指战员62名,负伤374名。

阜宁战役是全国战略反攻到来前夕,苏北新四军首次从日伪手中光复的城市,具有很大影响。新四军军部首长在给三师的嘉奖电中说:“阜城之役不仅是给孙良诚部南来后的首次严重打击,而且扩大了我们的解放区,深堪嘉慰!”。延安新华社和《解放日报》分别报道了《苏北新四军收复阜宁》的消息,高度评价了阜宁战役胜利的意义。《盐阜报》也专门发表了《庆祝阜宁光复》社论,强调“这是苏北第一次大胜利,也是华中的一个大胜利。这次战役不但攻克了阜宁城,而且控制了射阳河,打开了通海的道路。从此以后,根据地的物资可以顺利出海,这对根据地繁荣将起很大作用……所以这次战役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有重大意义。”

攻克阜宁的一周后,传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特大喜讯。5月4日,苏北区党委和三师在阜宁东沟镇召开了“苏联红军解放柏林,我军光复阜宁”祝捷大会,根据地党政军民及各界人士近6万人参加了大会,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扭秧歌、耍狮子、闹龙灯,以无限喜悦的心情欢庆胜利。阜宁战役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苏北解放区,沉重打击了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震动了华中各地日伪军,有力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同时,也揭开了苏北军民对敌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