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944年,盐城地区粉碎日伪扫荡经过

时间:2015- 04- 27 浏览次数: [ ]
 一、日伪扫荡态势及根据地的反扫荡部署

1942年底,日军针对盐阜根据地的情况,拟订了进行大扫荡的计划。1943年1月17日,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长南浦由扬州抵高邮,召集所属大队长及海军、宪兵等长官会议,议定了扫荡方案。不久,日军突然将盐阜区周围之大新集、通洋港、海河镇、划船港等一部分据点工事平毁后秘密撤走,湖垛、上冈、百绿沟、响水口等地亦有部分日军撤走,其余各据点敌军亦作撤退准备,并散布日军将撤走扫荡它地、其防务交伪军接替等谣言,以期麻痹、迷惑苏北抗日军民,松懈根据地之反扫荡准备,达到其突然大扫荡之目的。

紧接着,日军第十七师团一部约千余,自徐州向淮阴、涟水方向推进,封锁盐河及运河线。另一部亦千余人自海州向新安镇、响水口方向推进。第十二旅团主力由如皋、东台地区向盐城、宝应、兴化等地集结。驻江南之十五师团及驻河南开封之三十五师团各一部经镇江陆续向淮阴、淮安之线推进。同时,兴化、盐城、响水口、淮阴之伪军也蠢蠢欲动,以配合日军扫荡。至此,日军已形成对盐阜区及韩德勤国民党省政府所在地曹甸、风谷村一带的包围态势。

面对日伪军气势汹汹的态势和即将到来的大扫荡,盐阜区党政军民迅即进入反扫荡之紧急状态。新四军军部分析,日军对盐阜区即将实施大扫荡,其严重性不仅不能与敌过去对该区之扫荡比较,而且可能较敌对华中其它各根据地之任何一次扫荡为甚,主要表现在扫荡时间之长,配备兵力之多。军部同时分析,此次敌对盐阜区扫荡,有极大可能先以重兵控制盐阜区南部及盐河沿线,然后,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压迫新四军主力于沿海地区聚歼之。在扫荡初期,敌可能先对韩德勤部扫荡,对盐阜区钳制,而后再以重兵转向盐阜区扫荡。为此军部指出“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坚持和保卫盐阜根据地,粉碎敌人扫荡并适当配合友军作战,扩大我政治影响,以促进全国团结和国共关系的改善。”同时军部还指示新四军三师,在敌扫荡开始时,可以暂避其锐气,但必须掌握一部分主力在盐阜区,并选择敌之弱点,不失时机地予敌以严重打击。同时指示一师、四师、三师七旅等部分别在苏中、淮南、淮北等地区,选择敌十七师团及南浦旅团后方空隙以及要害交通线上发动攻势,破坏与切断敌前后方交通线威胁并调动敌人,以配合三师在盐阜区的反扫荡。为了配合友军一致抗日,军部还专门指出,如敌向韩部进攻时,新四军应以游击战术的姿态策应与配合韩军作战,但同时又应提高警惕,以防其乘乱破坏抗日根据地。

根据军部的指示,三师及八旅兼盐阜军分区具体制定了盐阜区反扫荡作战方针。即在敌扫荡初期,各主力部队除留小部分在原地坚持斗争、以麻雀战袭扰敌人外,其主力则按营、连、排分散隐蔽,避开了直接与敌主力作战,但不放松利用有利时机打击敌人。到敌情缓和的反扫荡末期,则举行有力反击,并转向原地机动,以粉碎敌之扫荡。全区民兵则本着“村村抵抗,到处放枪”的作战原则,在敌扫荡时于必经之道设伏,给敌以袭扰后即分散隐蔽,以迟缓敌之扫荡速度。同时捕杀敌探奸细,破坏交通,阻止伪化以及随时帮助主力进行侦察、通讯、带路、运输、隐蔽伤员,直接配合主力军和地方军作战。据统计,仅射阳一县就打土坝221道,平毁土圩子22个,破坏公路83条,改拆桥梁63座,破坏电话线路1000余米,河中打木桩2575根,打狗10559条。

二、反扫荡经过

1943年2月12日,日军以独立十二旅团主力、十五师团及三十五师团各一部为主配合以十七师团一部以及伪军徐继泰、李实甫、胡冠军、潘干臣、刘湘图等部共2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对盐阜区开始合围扫荡。日军首先向凤谷村、曹甸地区之国民党韩德勤、霍守义部扫荡,韩、霍两部稍事抵抗后即不支而退。为策应韩之对敌作战,三师八旅二十三团于东沟、益林、管计沟一线钳制日军主力500余,并与敌形成对峙局面。16日,韩德勤一部被消灭,一部投敌,大部退入盐阜根据地之淮安、阜宁县境,三师部队根据前约,掩护其撤退,帮助选择路线,并在沿途供应粮秣,派兵警戒日伪,保护其顺利地从盐阜区根据地的淮安、阜宁县境内通过,安全地进入淮海区,原韩部防区遂为日军占领。

2月17日,日伪扫荡韩部后,以十七师团为主集结14000余人,采取拉网战术,对盐阜区实行大举扫荡,敌以盐河以东、射阳河以北为重点,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企图压迫新四军主力及地方党政机关于阜东、滨海地区而聚歼之。盐阜区党政军遂开展反扫荡斗争,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月17日至26日为第一阶段。此阶段敌一开始便集中主力,气势汹汹寻新四军主力决战,并分兵两路,采取闪击战术,于凤谷村、苏家嘴、益林、湖垛、陈家洋等地出动,反复合击板湖、陈集、佃湖、东坎等地,构成一弧形大包围圈。18日,日军占领阜宁城,19日进占东坎,同时日军以舰艇封锁沿海各港口。在飞机的掩护下,日伪又向黄海之滨的八滩、六合庄、大淤尖地区实行梳篦式反复搜索清剿。各路清剿部队均配备骑兵、警犬,一旦发现新四军,先以骑兵堵击包围,继之以步兵猛烈进攻,一处打响,四处日军则合击而来。

在日军扫荡气焰正甚之时,三师及八旅兼盐阜军分区确定避敌锋芒,跳出合击圈,采取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分散与集中,坚持与转移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机动灵活地与敌周旋,并相机袭击敌人。三师师部由阜东沿海边向盐东洋河南地区转移,以便指挥整个苏北战场的对敌斗争。七旅主力及八旅二十二团转移至包围圈外之淮海区泗阳、沭阳一带,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机关由阜宁天赐南场西转移到北蔡桥东北地区。八旅主力则分散坚持内线斗争,成为盐阜区反扫荡的主要力量。在张爱萍的指挥下,八旅二十三团、二十四团、旅特务营以及阜宁、阜东、涟东、淮安总队等地方武装,坚持盐阜区与敌周旋,他们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展开麻雀战、破袭战,积极寻找机会骚扰、疲惫、打击小股敌人,并不失时机地在敌前进途中设伏、阻击,消灭敌之一部后随即分散。这一游击战术非常奏效,使敌在其扫荡圈内到处扑空,不断挨打,以致惊慌失措,疲惫不堪。

2月19日,日伪军3500余人分三路合击驻东坎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主力,该团即以小分队袭扰、阻击敌人,主力则灵活地甩开敌人,跳出包围圈。旅特务营一部在李圩子阻击侵犯之敌,英勇顽强激战两小时,给敌人以极大杀伤。射阳独立团三连在射阳渡口、复兴庄附近,两次用地雷战毙伤出动扫荡的伪军50余人。该团一连在数千名群众配合下,展开破击战,破坏敌人电话线千米以及必经之公路,拆毁桥梁两座,有力地迟缓了敌之动作,配合了主力作战。与此同时,在师部指挥下,七旅和八旅二十二团在淮海区积极策应盐阜区反扫荡斗争,寻机打击敌人。该部20日进攻桑墩、龙集等据点,毙伤俘日伪1100余人,新四军第一、第二、第四师亦在军部统一部署下,向该部正面之敌发动攻势,拔除敌据点,使敌顾此失彼,侧背受到严重威胁。所有这些,有力地配合了盐阜区反扫荡斗争。

丧心病狂的日伪军,在盐阜区内寻不到新四军主力决战,又连遭新四军和抗日民众的打击,更加气急败坏,对根据地内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来不及转移的伤员和群众则成为其集体屠杀的目标。有的村庄在敌人过后,残垣断壁,死尸遍地,一片火海。日军的兽行给盐阜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数百名老百姓惨遭杀害,大批妇女遭强奸;成千间房屋被毁,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重大损失。

日伪的野蛮扫荡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使新四军陷入极其艰苦的境地。部队日以继夜地同敌人“捉迷藏”,有的一天要转移好几次,随时都有陷入日伪包围的危险。2月25日,二十三团三营与独立团团直一部于尚墩套、大冲口遭敌合击,战斗终日,敌伤亡很大,该部亦受到较大损失后突围。敌人白天、黑夜不停地搜剿。新四军被击散人员,只得化装成老百姓由群众掩护隐藏起来。伤员缺医少药,只能用盐水冲洗伤口,不少伤员因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牺牲。部队准备的粮食吃光了,干部战士就用盐蒿子充饥。当地群众为了支持部队,把藏起来的一些大米、玉米面、山芋干送给部队,自己以盐蒿子野菜充饥。在敌之扫荡的第一阶段,根据地的处境,是艰苦的,形势是严峻的,但盐阜区军民并没有被吓倒,相反更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更加坚定了打击敌人的决心。

2月27日至3月24日为第二阶段。日伪军第一阶段合击扫荡,处处扑空,往返疲劳、锐气大减。加之到处建立据点,分兵驻守,兵力明显不足,遂改变战术方针,以一部分兵力安设据点,修筑公路,进行点线封锁,并推行其伪化政策。另一部分兵力则采取集中奔袭合围等手段,对阜宁、阜东、滨海、淮安等县分区反复扫荡,以达到分而歼之的目的。这阶段敌人的战术是以重兵分数路并多层重叠地向其预定的目标合围,构成二层至三层的合围圈。同时在该地区的边沿、河流、市镇配备一定数量兵力,防新四军突围。

针对日伪作战方针的转变,八旅兼盐阜军分区亦采取新的反扫荡对策,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游击战与可能情况下的运动战、伏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零整互化,时分时合,忽隐忽现,灵活机动。当日伪以大兵力搜剿时,新四军和地方武装立即分散游击或转移到原日伪地区,给原据点之敌以必要的打击,当敌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时,再返回拔除新建据点,阻止伪化。

2月27日,日军200余占领阜宁天赐场后,一部分沿旧黄河南下,会同佃湖、小尖子等处日军500余,伪军1000余,在东坎附近合击三师八旅二十三团以及涟东县总队,二十三团及涟东县总队顽强阻击敌人,经过9小时激战,歼敌一部后随即转移。但二十三团九连未及转移,陷敌重围,经奋力作战,除突围一部外,有两个排的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同日,涟水敌400余对旧黄河两岸地区实行搜剿,凤谷村敌数百人配合淮安出扰之敌扫荡盐河以东、苏家嘴以西地区。3月1日,阜宁敌300余占陈集,并扫荡羊寨、张庄地区,在敌实行分区扫荡时,新四军和地方部队机动灵活,寻机反击敌人。27日,八旅二十四团一部夜袭范集据点,歼灭伪200余,收复范集。28日,二十四团另一部进袭大洋庄,将敌击溃。同时二十一团一部袭击了卢公祠敌据点以及东夏庄伪据点,分别给日伪以重大杀伤。在日伪大举扫荡射阳河西地区时,射阳河东新四军部队和地方武装积极袭扰日伪据点,威胁扫荡敌之侧背。3月4日,敌主力转移至射阳河东地区寻新四军主力决战。坚持在射阳河东的新四军部队经艰苦奋战,突出重围,然而也有部分部队遭敌合击,受到较大损失。为了掩护射阳河东新四军部队突围,射阳河西八旅二十四团一部,旅直特务营、阜宁总队一部、师独立团、淮安总队、滨海地方武装等积极开展对敌局部反攻。二十四团一部、旅直特务营及阜东总认一部对八滩据点实施围困,三次击退日伪出扰,使敌不能外出抢粮。同时日夜不停地袭击、扰乱敌人,使敌人不得安宁,恐慌异常。在敌被迫退走时复又追击、截击,使敌遭受沉重打击。同时,二十三团一部袭击陈集敌据点。旅特务营二连与阜宁开往东坎的日伪军100余激战,歼敌70余。在这一时期,地方武装积极开展破袭战,摧毁公路、桥梁、电话线路、阻滞敌人行动,并且广泛运用麻雀战游击敌人。射阳县总队针对敌人推行所谓“一家通匪,全村死罪”的联保制,派出武工队、游击组袭击伪政权,活捉和处死罪恶累累的汉奸分子,并勒死了合德棉花公司日军经理大掘,狠狠打击了日伪推行的伪化政策。

在盐阜区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斗争的同时,新四军各部积极展开对敌攻势,以策应盐阜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活动于淮海区的七旅十九团袭击涟水城敌据点。一师、四师亦分别在苏中、淮北发动攻势,接连出击,使日军不得不向淮海、苏中、淮北增兵,减轻了盐阜区的压力。但由于敌在盐阜区增设据点34处,增加了留守人数,因此在反扫荡战斗进入局部反攻后,盐阜区仍有日伪据点130余处,兵力11000余人,继续进行扫荡和抢掠,所以盐阜区的严重斗争局面没有完全缓解。

3月25日至4月14日为第三阶段,即抗日军民全面反击与敌之全面撤退阶段。在第二阶段内线部队局部反攻和外线部队的配合下,日伪首尾不能相顾,四处挨打,于是开始在占领区安插据点,计划全面撤退。此时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根据师部的统一部署,乘敌撤退、新据点尚未巩固之际,以全力对敌进行反击,并与地方军、民兵、自卫队一道以围困、袭击、骚扰、破坏等战术,机动、积极地对日伪实施有力反击,相机攻克新安插根据地内之敌大据点。

第一反击目标是阜宁陈集据点,陈集是此次日伪扫荡安下的最为坚固的中心据点。在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的指挥下,八旅主力一举攻克该据点。此役动摇了日伪的士气,极大的鼓舞了盐阜军民全面反攻的斗志。为钳制东沟敌军,配合陈集战斗,八旅二十一团及建阳总队各一部共3个连夜袭击东沟伪区公所,歼灭自卫团30余后撤出战斗。二十四团第三营亦在同时向阜城发起袭击,以钳制阜城敌人,在给敌以一定杀伤后遂撤出战斗。同日,二十四团一营、二营及阜东总队进袭东坎及六套、七套日伪据点。建阳总队一个连伏击东夏庄、楼王庄出扰敌300余,均给敌以重大杀伤。二十一团及建阳总队一部和建阳四区区队猛袭建阳花墩头伪军据点,激战5小时,将守敌全部歼灭。

通过以上一系列战斗,盐阜区军民全面反击日伪的战幕在各处拉开,日伪心惊胆寒,惶惶不可终日。29日,东坎敌在新四军打击下,复占八滩安设据点,次日,八旅二十四团及特务营一部趁日军落脚未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八滩攻击战,拔除该据点。之后,新四军和地方武装趁热打铁。二十一团及建阳总队,二十二团及淮安总队以及阜东总队等部分别攻克高作、钦工、东沟、北蔡桥等日伪据点,解放了大片地区,扩大了根据地。

历时两个月之久的盐阜区反扫荡斗争胜利结束。此次反扫荡,全区军民共作战658次,攻克敌据点50余处,毙伤日伪军1070人,俘780人,并争取伪军150余人携枪反正,缴获各种枪支700余支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此次反扫荡的胜利,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军民的斗争士气。在盐阜区士绅召开的慰劳新四军大会上,地方士绅高度赞扬说:新四军“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时分时合,神出鬼没,或攻或守,将卒用命,民族精神发挥无余,民气鼓励,收效甚宏,于此足知中国之不会亡”。阜宁国民党书记长李继南称赞说:“敌寇以泰山压顶之兵力,‘扫荡’新四军,新四军能保全主力,已属难能可贵。不料又大举反击,恢复阵地,足见抗战必胜之前途。”

①陈毅:《新四军在华中》见《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第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在反扫荡斗争中,由于新四军军部及三师的预见及正确的反扫荡方针,由于八旅部队和盐阜区地方军、民兵自卫队顽强坚持斗争的意志以及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加之根据地党政军民同仇敌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执行,因而粉碎了日伪扫荡,保卫了根据地,保存了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政权、群众团体,保存了盐阜区斗争的主力部队。特别是各阶层群众在斗争中经受考验和锻炼,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更加密切。在反扫荡过程中,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大批资材均分散隐藏于偏僻的群众家中或埋藏于荒野,后方机关人员和伤病员实行打埋伏,化装成群众,和群众一道生活行动,得到广大群众的掩护和帮助,免受了较大的损失。在反扫荡过程中,地主、士绅表现出较强的民族精神,他们积极参加反扫荡斗争,有的在危险关头挺身而出,毅然掩护抗日干部。正是由于根据地各阶层人民的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因而形成了根据地宇不可破的铜墙铁壁。经过反扫荡斗争,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更加巩固并部分地扩大了,为长期坚持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反扫荡主要战斗

此次日伪对盐阜区的扫荡,兵力之大,准备之充分,手段之毒辣,时间之长久,均比敌对华中任何一次扫荡严重。因而反扫荡斗争是极其艰苦的,每攻克一座据点,每取得一次战役的胜利,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正是新四军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意志以及为捍卫民族尊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壮烈战斗,奠定了反扫荡斗争的伟大胜利。这其中有几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战斗,在中国人民军队的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单家港战斗。1943年3月16日,日军步骑炮兵300余人,命名为“清剿大队”,自大陈集据点出扰。三师八旅二十二团与之交战于涟东黄营,经10小时战斗,歼敌近百人。战斗后二十二团转移至阜宁县单家港。“清剿大队”不甘失败,纠集了百禄沟、佃湖等地日军600余人,沿旧黄河西堤朝黄营方向寻找新四军二十二团决战。19日,日军一辆汽车开到单家港对面的旧黄河西堤,此时二十二团已有准备,在副团长童世明的指挥下,向敌汽车猛烈袭击,汽车胎中弹起火,日军即开始抵抗,用机枪猛射新四军阵地,并且迅速调动后续部队,至此战斗正式开始。二十二团指战员英勇顽强,连续击退日军3次冲锋。战斗中,驻在佃湖、薛集等据点的日军陆续前来增援,战斗愈打愈激烈。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二十二团鉴于已达到大量杀伤敌人之目的,遂向范家荡转移。在二十二团撤退时,日军百余名再度发起冲锋,突破二十二团前沿阵地。副团长童世明在指挥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在单家港战斗过程中,当地群众积极配合二十二团作战,运送弹药,转移伤员。尤其在战斗结束,日军已进村的困难情况下,地方干部和群众千方百计地将4名未及撤走的伤员安全转移,日军烧毁了单家港大批民房,大火映红10里之外,但人民群众坚持抗日斗争的意志不动摇。

单家港战斗历时3个多小时,计毙日军260余名,伪军80名,三师二十二团伤亡23名。这次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战役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它大振了抗日军民斗争的士气。

战斗结束后,阜宁县政府为纪念童世明等23名烈士,将单家港命名为“世明港”,并集资于单家港附近高庄建造了烈士公墓,墓碑上铭刻着:“野蔓荒烟埋忠骨,斜阳芳草吊英魂”。6月1日和7月5日,当地民众与阜宁县政府先后于高庄举行了公祭单家港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大会,广大群众用他们的祭品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哀思。黄克诚师长专门为单家港战斗牺牲的烈士写了挽联:“单港永留名,典籍流芳,抚墓碑追怀故旧;黄河长饮恨,烽烟尚炽,闻击鼓痛失忠良。”

陈集战斗。阜宁陈集是日军扫荡期间安设的新据点,驻有日军三十五师团崖杨野中队80余人,守敌装备精良,设防严密,并对四周地形作改造,筑有碉堡、瞭望台和射击掩体,驻守的日伪军经常四处掳掠奸淫,作恶多端。拔除这一据点,可以分割、孤立阜宁城、甸湖、东沟之敌,解除根据地心腹之患。因此陈集为新四军反扫荡阶段对敌全面反攻之第一目标。

陈集战斗由八旅二十三团担任主攻,旅特务营配合,二十二团、二十一团以及建阳、阜东、射阳、涟东县总队负责阻击阜城、东沟、北河、花墩头据点日伪增援。战斗由副师长张爱萍总指挥。3月25日,各参战部队采取四面包围,以多路而有重点的进攻,迅速完成对陈集据点的包围。晚10时许战斗打响,各部从四面猛攻,很快便突入敌阵地,不少日军于睡梦中毙命。剩余日伪依托碉堡继续顽抗,新四军和地方武装英勇冲锋,逐屋争夺,经两小时激战,终于拔除该据点,全歼日军中队长崖畅野以下80多人,缴获其全部武器装备。负责打援部队也取得一定成果,在东沟消灭伪自卫团20余人,于花墩头歼灭伪三十三师一个连,于北河歼灭伪军30余人。陈集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战斗中比较出色的一仗,全歼守敌,缴获最多。这次战斗创造了敌后平原攻击战与歼灭战的光辉战例。为了庆贺此役的胜利,张爱萍副师长曾在陈集战斗之后即兴赋诗一首:“风送春暖丹心融,月照铁马虎胆雄。千村人迎频招手,百户犬卧抚怀中,大圣扬威罗刹腹,小鬼跑降龟壳丛,陈集歼敌首奏捷,全面反攻战鼓隆。”

八滩战斗。3月下旬,在盐阜区扫荡之日军山本中队和200多伪军在东坎东北的八滩安设据点。八滩盛产鱼虾,又是海盐集散地,商业比较发达,是盐阜区北部税收大户之一,当地群众有“金东坎,银八滩”之称,以形容该地的富庶。日军占领八滩,正是妄图从军事上和经济上控制根据地军民。为了粉碎日军的罪恶企图,根据黄克诚师长的命令,八旅二十四团及特务团一部于30日趁日军落脚未稳,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八滩攻击战。战斗中,二营由南向北进攻,很快就同日军展开恶战,副营长王光汉率领突击队,象一把利刀直插日军中队部。日军凭借三个大院拼命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经4个小时激战终于攻克两个大院,余敌全部被压在中队部所住的一个大院里。战士们翻墙而入和日军展开肉搏,王光汉等好几个战士英勇牺牲。最后在团长谢振华的指挥下采取火攻,用机枪封锁大门,最终将大院烧为一片灰烬。

八滩战斗歼灭日军山本中队长以下100多名和伪军一个大队,新四军牺牲副营长以下指战员40多人。八滩战斗,是反扫荡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此次战斗给日军以重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战斗后,八滩群众敲锣打鼓,抬着慰问品慰问部队,感谢部队为民杀敌。为了纪念八滩战斗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在八滩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建立了一座纪念塔,将烈士的名字全部刻在上面,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们为解放八滩英勇斗争的事迹。

单港、陈集、八滩战斗,是盐阜区反扫荡过程中的3次重大战役,扫荡结束后,当地士绅、群众对此三役评价为“单港首试,猛如乳虎,斩将搴旗,光辉千古。陈集继作,制胜出奇,聚敌奸灭,靡有孑遗。八滩虽微,地居孔道,扼我咽吭,浴血申讨。凡滋三役,烈烈轰轰,夺敌之气,成我之功。”

在日伪对盐阜区扫荡刚开始,为了保存干部,迎接将来的大反攻,根据中央指示,三师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等一行51人,赴延安学习,他们于2月15日乘木船从盐河口出发,计划沿黄河,绕过敌封锁区,再经山东陆地赴延安。16日,行至连云港赣榆县小沙东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随即展开激烈的海上遭遇战。在彭、田指挥下,全船将士英勇奋战,坚持1整天,毙敌10多人,最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独立团的营救下脱险。此次海战,彭雄、田守尧等16人壮烈牺牲。彭雄牺牲后,三师参谋长由洪学智接任。

在整个反扫荡斗争期间,新四军三师和地方武装也受到很大损失。其中三师伤亡团级干部7名,营级干部89名,①为了纪念在盐阜区第二次反扫荡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和小沙东海战中牺牲的指战员,1943年9月,盐阜区抗日民主政府和群众在阜宁修建了盐阜区抗日将士阵亡纪念塔。该塔高5丈,背靠雄伟的黄河大堤,面向东方一片碧绿的田野,塔顶用铁铸成一个高八尺的手举钢枪的战士。塔的四周修有10层高的台阶。每层一尺高,均由方块大砖铺成。该塔工程艰巨,历时两个半月,参加修筑的群众近万人,计用砖40万块。盐阜人民怀着对烈士敬仰的心情,自愿参加建塔劳动。纪念塔落成后,陈毅亲笔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碑文,塔身左右两面分别刻着黄克诚的题词:“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精神不死,浩气长存”;张爱萍的题词:“为国为民转战南北,杀敌致果,虽死犹荣,壮志未成,后继有人,建塔立碑,永表忠烈”。在纪念塔落成典礼上,盐阜行署主任曹荻秋代表全区人民在追悼烈士的发言中说:“为保卫我们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栖牲的抗日战士,他们以人类大公无私的崇高美德,舍己忘我的牺牲精神争取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保卫我盐阜区抗日根据地3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是中华民族正气的表现。他们的英雄事迹已为我盐阜区人民树立楷模,他们已为盐阜区历史上写下了一页光辉的史诗,将为盐阜区人民永世所歌颂流传,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在隆重追悼烈士的同时,曹荻秋主任还号召全区人民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的严重性,他指出反扫荡胜利了,但斗争还很艰巨,日本侵略军还要作困兽之斗,为了坚持盐阜区斗争,为着烈士的血所浸染过的盐阜区的巩固,全区党政军民要更加团结一致,继续反扫荡,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积蓄力量,待机反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①黄克诚《盐阜区反扫荡》,(1943年)。

 

节选自《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 1919-194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