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区多土匪,马玉仁是盐城一带赫赫有名的匪首之一。他早年靠贩“私盐”发迹,成为苏北大盐枭之一,后来,他拉起了队伍,成了称霸盐阜一方的小军阀。他纵容部下,横行乡里,掠夺民财,打家劫舍,民怨为之沸腾,官府亦奈何他不得。在日军侵占了盐城后,他打出抗日旗号,募集武装,组成游击队和日军作战,却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气节。
抗战初期,国民党地方当局消极抗日,苏北社会秩序混乱。马玉仁以原有的土匪武装为基础,趁势扩张势力,并打出抗日保家乡的旗号,并得到蒋介石 “苏北沿海第一路抗日游击司令”的任命状。
马打起“游击司令”的旗号,大量招兵。最后,共招了约2000人,编为四个大队。其中能够拉出打仗的,还是他原先的部队,约400人左右。
马的司令部设在盐城东海边一个叫安乐港(今射阳县合兴乡安乐村)的地方,由其外甥计雨亭任副司令。他的部队装备很差,只有电台一部,机枪10多挺,士兵每人一支老枪,约20发子弹,粮饷困难,每人只有一套灰布军装,一条小被,月饷只有七元。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了限制马玉仁发展军队,经常迟发或扣发粮饷,而马为了稳定军心,以利抗日,常从自己帐房里拨款补足,后来基本上是自费养兵。马玉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10多次,其中比较激烈的有六次。
1939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上午,马玉仁为了打击侵占合德的日军,联合地方上的一支保安队,共约500人,在合德镇西、北两面以双龙港及其西堆为主要屏障,阻击西行的100多日军。日军连续三次冲锋,均被击退,直至傍晚日军才退走。日军抬走20多个死伤人员,龟缩合德据点。第二天,日军又集合200多人,随带钢炮,先轰击北面保安队阵地,然后进击马部。马率部坚守双龙港东北堆角、小洋河堆南,集中火力顽强阻击,相持两个多小时,终因日军炮火甚猛,方退出阵地,这天马部伤亡二人,日军伤亡五六人。
这年农历十月上旬,日军从合德向陈洋方向进扰,马部在中兴镇河南阻击,毙日军10多人,马部无伤亡。中旬的一天,马部在耦耕堂以北射阳河南,用四门土铳炮伏击日军一艘大汽艇、三只小汽艇,打坏小汽艇一只,打死打伤日军多人,马部无伤亡。下旬的一天,马部士兵和“小刀会”共20多人,在通洋港与日军遭遇,遂以一个乱坟场作掩护,与日军作战,日军伤亡不详,马部参战人员全部战死。
通洋港一战,马部损失甚重,马下决心要为死难者报仇。农历十一月中旬,马与当时驻防于盐阜一带的国民党三十3师部队联络,组织联合夜袭陈洋的日军。马率部干掉日军岗哨,冲进陈洋镇,逼进日军据守的炮楼(现在射阳陈洋中学校址)。而三十3师的配合部队,在陈洋镇外围光放了几枪就跑了。马部由于力单,只好撤出战斗。
马玉仁率部积极抗日,得不到国民党韩德勤的支持,反受种种限制,困难重重。渐渐地,所部官兵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仅剩下几百人。
因粮饷不足,他的部队纪律渐坏,部下掠夺民财事屡屡发生。他的侄儿马益华常仗势横行,为非作歹。马为了整顿军纪,提高战斗力,争取民众支持抗日,采取果断措施,公开将其侄儿按军法处决。
1940年1月3日,马玉仁率部与日军进行最后一战。当日清晨,陈洋百余日军出动,准备出剿马家帐房和其司令部驻地安乐港。马玉仁得悉后,命三大队马曰禹率部阻击,一大队郑怀远率部掩护司令部,向吴家墩转移,留计雨亭在司令部值班,他本人亲率卫队和二、四大队百十号人机动。战斗开始,马曰禹阵亡,余部东撤。日军逼近马家帐房。马即率众从吴家墩出发向西,欲抢占日军所要经过的望乡台制高点,御敌于家门之外,刚至三合尖东侧,又讯日军已近望乡台。马为表示杀敌决心,在当地居民刘以成家前面集队训话。当众解开大衣,拔出他的白朗宁手枪说:“这一次一定要让鬼子有来无去!”遂命二大队杨修良部冲锋抢占马家堆西北角和鑱头尖子,自己率众随后。但此时日军已占领此地。马部完全暴露在簸箕形开阔地的簸箕口中。部下见地形不利,建议撤退,马非但不听,反而扔掉大衣,命令部下冲到一条沟边伏下阻击日军,他本人更是挺胸向前,边冲边向敌人射击。士兵见他冲锋在前,也都跟着向日军冲杀过去。
马玉仁知道在开阔地上冲锋极为不利,意欲摆成三点犄角之势,以应付这种不利地形。他命令两个排长各带一挺机枪抢占两侧阵地,杨排长在南侧陈二章子坟,马排长至北侧“路倒坟”。不幸的是,杨排长刚至陈坟便被打死,马排长的机枪刚射了一梭子子弹也熄了火。日军见状,乘势冲过来。马的部下建议后撤,马大喝一声:“只准就地卧倒射击,不准撤退!”并说,谁退就打死谁!他率部准备冲到马排长身旁阻击日军,不料尚未到达就被日军打伤小腿,同时马排长又受伤倒地。此时,马只好令全军撤退,话音刚落,腹部又中一弹。卫兵赶来救护,马自料难以幸存,忍痛解下绿围巾,包起百朗灵手枪、金链怀表,抛出丈余远,以免日军认出遗体,受其污辱。马玉仁为抗日捐献了生命。
1940年1月11日,上海《申报》》报道了马玉仁殉难的消息:“苏北民军司令马玉仁氏于本月3日午,在阜宁九区新吴乡三合尖率部与日军肉搏殉难。苏省府即呈报中央当局,请为抚恤,并表扬马司令抗日事迹。”马玉仁的遗体后来移葬于高作。高作、朦胧一带的士绅曾集会为之追悼。一些故旧和军政界人士,送了挽联。其中兴化县县长李一诚的挽联曰:
功令总动员,视死如归,后死安能知死所;
偏师抗顽敌,毁家纾难,先生早不计生还。
马生前的抗日举动,曾引起共产党方面的注意。1939年秋,中共江北特委书记惠浴裕曾指示盐阜抗日积极分子做马的工作,争取改造他的部队。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争取马残余部队获得成功。马的部队由其外甥计雨亭率领,加入新四军的战斗行列。计雨亭本人则走上革命的道路,曾出任盐阜区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1942年初,盐阜区行政公署举行大会,追悼全区数年来为抗日捐躯的英烈大会,所追悼的人员名单中,马玉仁是其中之一。
节选自《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抗战史话》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