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地域偏僻的苏北盐城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话,那么1941年1月25日这天,盐城已一改过去的沉寂。因为这一天,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将于盐城隆重召开;这一天,陈毅代军长将宣誓就职,华中抗战将揭开新的篇章……
这年初,皖南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近万人, 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北移。7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预先埋伏的七万多国民党军的袭击。经七昼夜血战,终因众寡悬殊,除约2000人突围外, 其余700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新四军军长叶挺负伤被扣,政委项英为叛徒所杀。这就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皖南事变”。皖南事迹的消息传到盐城,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群情激愤。1月20日,毛泽东亲自签署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命令除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袭击友军、发动内战的滔天罪行进行声讨外,“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着陈代军长等悉心整饬该军,团结内部,协和军民,实行三民主义,遵循总理遗嘱,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保卫民族国家,坚持抗战到底,防止亲日派袭击而奋斗。”
临危受命的陈毅不禁热血沸腾。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中央对自己的高度信任,同时亦肩负着华中军民的厚望。为了不辜负中央的重托,陈毅与政委刘少奇商量,先行发表就职通电,以鼓舞士气。通电以陈毅率全体将士名义发出,其中称:“毅以庸愚,身处前线,值此危局惨变,按诸抗战职责,断无消极退让之理,爰于1月 24日应本军将士之推选,本人就任代理军长,克日于苏北盐城恢复军部,统率全军九万之众,誓与日寇汉奸反共投降派奋斗到底!”同日,陈毅又与刘少奇等新四军将领联名发表声讨亲日派通电。之后,陈毅、刘少奇决定尽快召开军部重建大会,宣誓就职,以重振军威,挥师抗战。
1月25日这天,寒冷的北风依然呼啸着,然而在盐城最热闹的中心游艺园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参加会议者从市镇各地汇聚而至。其中包括军部各单位、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师生以及盐阜区地方干部群众代表近万人。会场布置得庄严简朴,几张木桌拼成一个主席台,上面铺着整块浅蓝台布。主席台四周张贴很多标语,内容有:坚持团结,反对内战;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抗战必胜等。总之,身临其境,将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气氛,那是根据地军民誓死保家卫国精神所显示出的一种强有力的决心,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抗战信念所凝结成的一种斗志。
会场群情激愤,在此起彼伏的“打倒反共顽固派,为死难烈士报仇”的口号声中,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等领导人走上大会主席台。
备受国人瞩目的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正式开始。会上首先宣读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以及对新四军领导人的任命。继之,陈毅代军长发表就职演说。
陈毅身着皮夹克,神色严峻,气势威武。他从坐凳上站起来,扫视了一下会场后说:“各位同胞、各位同志,今天,各界同胞、抗战军队在这里举行庆祝新军部成立的大会,这在中国抗战中、革命史上以及将来都是一件大事。我想只要是抗战的爱国的同胞,听到新四军军部恢复,都会感到无比振奋,这是直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前途的。这不仅是我个人、刘政委、张副军长、邓主任、赖参谋长几个人在这里就职的问题,而是全国抗战中的一件大事。”
陈毅一口浓厚的四川口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会场非常安静,近万双眼光聚焦在陈毅身上。那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同样也是华中抗战的希望所在。
“我们几个人只是作为一个代表出来讲话,我们要很好地完成抗战革命的大业,还要依靠各界同胞和所有抗战军队共同担负起来。有了民众及抗战军队一致团结的力量,我想我们几个人大胆的来就职,一定能够负起责任来,而且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有把握打倒亲日派、反共顽固派!”
全场骤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时会场气氛已达高潮,仿佛形成一股强大的激流喷涌而出。这股激流将汇人中国抗战的汹涌大潮,—泄千里,势不可挡。正是在这次大会上,陈毅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新四军新任政委刘少奇,并称新四军在中央和刘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下,一定会胜利的。
新军部成立大会以及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宣誓就职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全国。八路军115师、119师、120师以及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抗大总校等兄弟部队纷纷发来贺电,誓作新四军坚强后盾。
军部成立后,迅速对所辖部队进行了整编,全军共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同时对各师活动范围作了明确的划分:1师:东至东海,西迄运河,南至长江,北达盐城; 第2师:东至天长、六合、高邮湖,西抵淮南路寿县南,至合肥、巢县之线,北至新黄河、洪泽湖南; 第3师:东至黄海,西至运河,南至盐城,北抵陇海;第4师:东至运河,西至津浦,南至新黄河,北抵陇海南;第5师;东至黄梅、广济,西至襄河,北抵信阳、桐柏,南至武汉及大江;第6师:东至京沪路东,西至南京、溧阳,南抵太湖,北迄江都、高邮、仪征线;第7师:东至淮南路南段,西至潜山之线,北抵巢湖、舒城,南迄江南繁昌、铜陵之线。七个师中新四军第3师的前身系八路军第5纵队。
在统一整编华中全军的同时,新军部还逐步完善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机构建制。军部还直辖抗大五分校,校长兼政委陈毅(兼),副校长赖传珠(兼);鲁艺华中分院,院长刘少奇(兼);特务团等。全军共计九万余人。
新军部开始住在原华中总指挥部旧址文庙,随着司,政、供、卫的组建,军部即从文庙迁往泰山庙,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均住在泰山庙内,运筹指挥华中敌后抗战大业。
节选自《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抗战史话》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