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
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要求全党全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这一重大决策,把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动员起来,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业,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近十年多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过干部群众奋发努力,我市农业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全市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还不高,单产提高不快,地区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前几年,农业投入减少.造成农田水利失修,工程老化,抗灾能力减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脆弱,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在农业内部,多种经营仍是条短腿。发展速度同拥有的资源很不相称;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效益较低,面临的形势严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农业是我市的优势。全市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都相当大。农业的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我市农业尚处于开发阶段,中低产田面积大,非耕地资源多,沿海滩涂得天独厚,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群策群力办好农业,振兴农村经济。
今后三年,全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强化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突出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加快资源开发,实行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努力上水平,增效益,增后劲,达到“四增一突破(增粮食、增棉花、增积累、增收入,突破多种经营)”,实现“四四二二”的发展目标(即:粮食总产比1989年的87.9亿斤增加4亿斤,皮棉总产比1989年实绩增加40万担,肉禽鱼蛋人均占有量比1989年的138斤增加20斤,乡镇工业产值比1989年的45亿元增加20亿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特作如下决定:
一、稳定发展粮棉生产,确保农业持续增长。稳定面积是实现粮棉增产的基础。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在1260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要保持在300万亩以上。各地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认真调整并安排好粮、棉、油等作物布局。要把市下达的粮、棉、油种植面积和定购任务层层分解,列入农民的土地承包合同,加强计划种植。棉农如将承包棉田改种其他作物的,要按照l公斤皮棉折8公斤原粮的标准,相应增加粮食合同定购任务或补交平议差价款,予以控制。
通过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生产能力。渠北和沿海一带,要有步骤地大搞旱改水、荒改水,逐步扩大水稻和玉米等高产作物,适当压缩大豆面积。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夹套种,增加复种指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要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国家的粮食合同定购任务不变,各地不得层层加码,已加码的要予以纠正。从1990年起,我市保留的1150万公斤议转平任务全部取消。以县为单位,在完成粮食合同定购任务以后,放开粮食市场。1988年省对我市因扩棉而调减的6000万公斤粮食定购任务,1990年继续保留,其经营权属县,使用权市、县(市、区)各半,平议差价作为农业发展基金。要坚持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粮棉“三挂钩”政策。从1990年起,我市适当增加棉花挂钩化肥的供应量,实行斤棉斤氮(即每交售1公斤皮棉,供应标准氮肥l公斤),磷肥满足供应,新增加的氮肥供应市内平价碳铵。
二、大力推进农业开发,努力挖掘农副业增产潜力。根据我市特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一要抓单产水平的提高,二要抓资源的综合开发,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今后三年,全市要从水利建设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实施好“二一一”工程,即:改造200万亩中低产田,建设100万亩吨粮田,开发100万亩荡滩荒地。
必须把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吨粮田作为我市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要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水利条件,达到旱涝保收。要综合运用农业措施,抓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草还田,发展沼气积肥,大搞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广配方施肥,因土施肥,解决土壤缺素问题,实行合理轮作制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要加快非耕地资源开发,着重抓好“四滩一水(即海滩、河滩、荡滩、荒滩和水面)”的开发。规划到1992年,新开发利用沿海滩涂55万亩,河滩10万亩,荡滩10万亩,荒滩15万亩,荒水10万亩。在开发资源的指导思想上,坚持外延内涵并举,速度效益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把重点放在深度开发上。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着力抓好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建设。沿海滩涂开发要粗精结合,先粗后精;粮棉和水产畜牧并举,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副则副,搞种养加结合。加快开发潮上带,积极利用潮间带,努力创造条件向辐射沙洲进军,逐步建设海淡水养殖、畜禽、贝类、盐业、芦苇等商品生产基地。废黄河滩地、里下河荡滩和内河水面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分步实施,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加快资源开发,既要进一步搞好内联外引,又要坚持自力更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千军万马搞开发的新局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内地力量到滩涂开发,坚持土地国有,谁主动开发谁就占有使用权,谁有力量谁开发,谁开发谁受益,也可以内地同沿海联合开发。要狠抓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模经营,搞好深度加工,提高开发效益。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实科技人员,改善基础设施,搞好资金、物资、电力供应,以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促进开发。
三、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副工全面发展。在高度重视、决不放松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组织新的突破。抓住本地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定发展畜禽、水产和林果等传统骨干项目,努力在食草畜禽,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经济林、创汇林上搞突破。为实现新的突破,要在鼓励千家万户发展庭院经济,大搞多种经营的同时,花大气力抓好专业大户和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要狠抓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度加工,提高经济效益;要用政策杠杆和优质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为鼓励发展畜禽生产,从1990年起,凡合同定购粮油加工的副产品,列为平价饲料资源,由县(市、区)政府副食品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组织生产配合饲料,主要供应给种畜种禽场、饲养基地和养殖专业大户。对于扶持生猪专业大户的平价饲料,切块给国营食品部门掌握,与生猪收购挂钩供应;对于扶持种畜种禽场和养殖专业大户的平价饲料,切块给多种经营部门掌握供应。同时,要积极发展饲料作物,发展饲料加工,严格控制议价饲料价格的上涨。为鼓励发展农林特产品生产,对新开发的鱼塘、虾池等高投入项目和因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严重减产亏本的,可在征收农林特产税上给予酌情照顾。
继续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按照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主动抓好适应性调整,扶持、引导效益好的企业积极发展,下决心关停并转消耗高、质量差、污染重以及效益很差的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地处沿海、资源丰富、劳力充裕和传统工艺的优势,大力搞好开拓性调整,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自觉向城市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靠拢,不断开发新的产品。通过调整和整顿,促进乡镇企业改善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作风,提高技术,提高效益。同时,继续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加强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管理和引导,鼓励他们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发展。
四、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科技进步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农业振兴的希望所在。必须牢固确立“科技兴农”的思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争取使全市粮食亩产增加50公斤以上,棉花单产突破80公斤,多种经营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种植业要以推广良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重点,积极推广普及良种繁育、模式栽培、化学调控、优化施肥、植保综防等先进技术。良种繁育要逐步做到“四化一供”,即: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并切实加快水稻多效唑、粉锈宁、玉米健壮素、山芋膨大素、棉花缩节胺、矮壮素和增产菌等农业生化技术的推广步伐。多种经营生产要以普及科学养殖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人工授精、科学育雏、猪禽快速育肥技术,推广以对虾、淡水鱼为重点的水产品高产精养配套技术和畜禽混养良性循环的高产模式。积极引进、开发、试验起点高、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为加快普及农业适用技术的步伐,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放在健全村一级,强化乡一级。1990年所有村都要配备专职农技员,并妥善解决他们的报酬。有条件的村要逐步建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综合服务组织。乡一级要办好“五有”农技站,1990年建成一半以上,1992年全部建成,以增强服务实力。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技术承包。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搞活科研机构,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推广科学技术,实行技术承包,开展技术咨询,搞好技术服务,提倡并推行集团承包。积极兴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大力开拓技术市场,拓宽技术交流渠道。实行技、物结合,对农业技术承包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单列,由农资部门切块批发供应。市、县(市、区)多种经营部门开展工程师承包千户模式户活动,带动面上的林牧渔业生产。
多层次搞好技术培训,县(市、区)主要负责培训乡村基层干部和技术推广人员,乡(镇)重点培训专业生产者。从1990年起,全市县、乡两级每年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同时,积极开展“丰收杯”、“致富杯”竞赛活动,坚持抓好“百、千、万”的丰产示范活动(村搞百亩丰产试验田,乡搞千亩丰产示范方,县搞万亩丰产示范区),促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五、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以防洪保安和治水改土、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吨粮田、开发新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搞好对现有水利工程、农田排灌系统的整修和新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今后几年,全市每年农田水利工程土方任务不少于12000万立方米。要建立健全分级负担的水利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投入。适当增加劳动积累,今后几年,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完成的劳动积累用工,里下河地区不少于20个工日,沿海地区在25个左右,渠北地区要达到25—30个工日。推行劳动积累折收代金办法,尽可能增加水利投资,按财政总预算的2%安排水利投资,并力争逐年有所增加;农业发展基金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水利建设。要积极推行机械化施工,不断提高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1990年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要做到供应量多于上年,专供与专营的水平好于上年。继续对农资商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生产、流通部门要无条件执行。专营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全面实行“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加强质量管理,禁止伪、劣农药和化肥的生产与销售,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为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生产与均衡供应,允许对计内碳铵实行季节性差价,浮动幅度由物价部门核定,鼓励农民淡季多贮化肥。同时,乡镇供销部门经销化肥、农药不能拆零供应的,可采取委托经营等办法,让农科站边开方、边售肥售药,服务到户。积极发展农用工业。在近期内争取上2套年产4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和1—2套年产3万吨磷铵的生产装置,发展高浓度、多元素复合肥。争取在三年内新增2000吨农药生产能力,并逐步加强烧碱、盐酸等原料加工配套建设。农机工业要继续发展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和184小四轮拖拉机,加快开发和推广农田作业配套机具,发展割脱机、弥雾机、开墒机、免耕条播机和水利泥浆泵,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为保证农用工业的发展,农业银行要落实好技改项目资金,电力部门要确保电力供应,计划部门要在计划材料上给予重点照顾,物资部门要安排好煤炭供应,地产优质煤要优先供应给化肥厂。
七、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适应农业发展需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的规定,切实收足,管好用好。根据“四增一突破”的要求,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农机装备、农技推广、基地建设。
逐步提高农业支出在地方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1990年市、县(市、区)地方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要高于财政用于其他各业资金的增长幅度。灾年各级财政预备费,重点用于抗灾,正常年景也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农业。
加强农业发展资金的征收和管理。强化征收工作责任制,财政、税务、工商等负责征收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1989)37号文件规定的征收范围、项目及征收数额,向地方政府签订征收责任状,明确奖惩办法,保证征足收齐。对农业发展基金要坚持专款专用,一律由农发基金领导小组会办研究,由分管农业的副县 (市、区)长一支笔审批,对多头插手、挪作他用的要予以处理和纠正。乡村农业合作发展基金,要按省政府统一规定,足额筹集,用于发展农业。
对农业信贷资金实行比例管理。今后三年,全市农业信贷投入总额年递增10%以上,在农业信贷投入中,用于粮棉生产的贷款比重也要适当提高。农村工商贷款,优先安排农资专营资金和农用工业改造扩建资金;对乡镇企业,继续实行择优扶持,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在地方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有关专业银行和有关部门,清资挖潜,大力筹措资金,保证夏秋两季收购农副产品不打“白条”。
广大农民是农业投入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农民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过几年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当前,对建房热要予以抑制;对婚丧喜事大操大办,要予以劝阻;对增加农业资金、物资和劳动投入的,要给予鼓励、表彰。同时,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的摊派、筹款,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要进一步发展横向联合,引进更多的资金。尤其要注意用好世界银行、黄淮海、里下河等开发资金,保证引得进、用得好、上马快、效益高。
八、坚持抓好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对贫困地区继续贯彻执行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搞好水利和交通、能源等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逐步改变落后面貌。市直有关部门、企业与渠北11个贫困乡镇挂钩扶持的目标一定3年不变,要落实措施,保证完成。贫困乡村的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要明确奋斗目标,抓住关键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各级各部门都要落实包扶责任制,始终如一地抓好扶贫工作,促使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衡发展。
九、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在治理整顿期间,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稳定、充实、调整和改善前几年的改革措施,着力于增强农村各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要进一步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推行“两田制”,合理调整承包土地,“两田制”要力争在1990年内全面解决。并实行联产、联投、联交制度,促进农户努力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专业承包,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推进产销一体化。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以骨干产品为龙头,搞好专业化系列化服务。努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增强统的功能,重点放在建立健全乡村农技、农机、植保和购销等服务组织。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统一服务能力。以搞好综合服务为目标,巩固完善现有的乡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条块两个积极性。
十、要毫不松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和耕地保护工作。要把计划生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实行指标管理,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9‰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85%。要大力保护土地资源,严禁滥占耕地,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对1988年以来,凡是有经营收入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因建设占用的耕地,均应交纳原耕地承担的粮食合同定购任务的平议差价款,以议价收购粮食抵充定购任务,或结算给增加合同定购任务的农户。要大力搞好土地的复垦、开发,保持耕地增减基本平衡,并力争有所增加。坚决杜绝抛荒和半抛荒现象,已出现的要给予承包者经济惩罚,并收回承包权。
十一、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掀起一个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和大办农业的热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必须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各项经济工作都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县(市、区)和县以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业。从市到县(市、区)以及市、县各部门都要确定一位领导专管农业,并做到相对稳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计划观念、大农业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和出口创汇观念。在农业内部既要突出重点,抓好粮棉,又要做到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全面发展。要把农业的发展,后劲的增强,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标准。
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岗位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对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抓紧整顿、调整,尤其要选好书记,提高战斗力。要进一步落实好农村各级干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严格检查考核,奖惩兑现。推行乡(镇)干部“联绩计奖”、村干部“联绩计酬”;有条件的地方,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村干部养老保险;对确实优秀的村主要干部,根据事业需要和财力可能,可有计划地选拔聘用到乡镇领导岗位或机关工作,以充分调动乡村干部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大兴清正廉洁、艰苦创业之风,大兴调查研究、求实创新之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农村情况,关心农民疾苦,参加生产劳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地带领人民群众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发动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加强农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协调,特别要加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技、流通、金融、农产品加工、农用工业等部门的统一领导,协调抓好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多层次的综合配套服务。各个部门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具体规划,明确各自支援农业、服务农业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并付诸行动,在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我市农业搞上去,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