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提出以毛泽东“要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为纲,对工业、农业、财贸、文教、科技、军队进行全面整顿,强调要搞好团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加强党的领导,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要注意落实政策,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邓小平的讲话和主张,反映了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是对“四人帮”的严正批判,也是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纠正。
1975年初,江苏省委对盐城地区党政领导机关体制和地委、地区革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重大调整,也由此开始了在盐城地区进行组织和思想整顿的工作。1月,省委任命刘仲侯、杨明为盐城地委副书记。2月5日,省委决定,在盐城地区“支左”的139名军代表全部回部队工作,不再在地方担任职务。3月,刘仲侯被任命为盐城军分区政委,并以地委副书记的身份主持地委和地区革委会的日常工作。8月27日,经省委批准,撤销盐城地区革委会办事组、政治部、生产指挥部,成立中共盐城地委办公室、地委组织部、地委宣传部;成立地区革委会办公室(与地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地区革委会计划委员会、农水办公室、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9月12日,江苏省委正式任命刘仲侯为中共盐城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王益众为中共盐城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地委和地区革委会领导班子全面调整后,首先落实中央提出的全面整顿抓班子核心人员建设,从整顿领导班子着手部署全面整顿。地、县直各部门党委纷纷举办领导班子整风学习班,通过排表现、找差距、析原因、揭矛盾,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针对领导班子中存在的“怕”字当头,“腰杆不硬”的现象,大力宣传邓小平提倡的领导班子要“敢”字当头,“不怕抓辫子、不怕被打倒、要大胆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大革命”以来被搞乱的思想和观点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在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思想整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组织整顿,把不适宜在班子内的人员调整出去,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充实进班子。通过落实干部政策,原省、地、县管的干部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全部被“解放”,定职使用,一批中、青年干部也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中。
通过思想和组织整顿工作,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为各行各业的全面整顿,提供了保证。
为了进一步落实毛泽东的“三项指示”,地委在全区开展“一学、三批、五大讲”(即学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讲路线、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讲纪律)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拉开了各行各业全面整顿的序幕。
农村工作整顿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抓大队领导班子整顿,重点解决“软、懒、散”问题;二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增强干部群众的组织性、纪律性;三是以治水改土为重点,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四是落实党在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地委和各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到“老大难”单位蹲点,通过抓点促面,发挥示范作用,使农村整顿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在工业整顿进程中,地委提出把“学大庆”同学习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增产节约,努力改进企业管理,大搞技术革新,组织劳动竞赛,开展比、学、赶、帮,特别是要批判无政府主义,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打乱的生产秩序,建立和健全并从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向企业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整顿。全区中小学开展了教学业务轮训,普通话教学经验交流,召开教育革命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教学研究会议;成立分科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得到恢复。由于教育界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且长期受“四人帮”的严重干扰,所以许多教育整顿措施并未得到完全贯彻。
1975年的全面整顿,实际上在许多方面具体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唤醒了人们长期受极左思潮压制的理性思考。各行各业的整顿促使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许多地方的发展局面有了新气象。197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较往年又有了增长。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久后全面整顿又出现了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