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两军”与稳定局势的初步工作

时间:2016- 12- 05 浏览次数: [ ]

  1967年初,由于造反派的“全面夺权”运动,全国各级地方党和政府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加上各地的造反派因夺权争利而分裂,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为了对混乱局面加以约束,196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改变了运动初期要求部队不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的规定。

  盐城军分区根据上级的要求,迅速作出部署。1月26日,军分区宣布对造反派夺权的盐城邮电局、盐城县人民广播站实行军管;1月27日,军分区组织人员进驻地专机关“支左”(即“支持革命左派”)。从3月底到5月初,盐城军分区和各县人武部按照省军管会的指示,对各县公检法、交通局、邮电局、广播站等重要部门实行军管。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由盐城军分区、各县人武部和当地驻军“三结合”成立人民解放军“支左办公室”。此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陆军部队奉命“支左”,向盐城地专机关和公安处等单位派出军代表。不久该军调往安徽,盐城主要由军分区和某驻军部队负责“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他们共同抽调干部和战士组成军宣队、军训团(队)进驻工厂和学校,开展政治宣传和军训工作。

  盐城军分区派人进驻地专机关后,为帮助地专机关造反派实现“大联合”做了不少工作。1967年2月3日,地专机关造反派组织经过协商,建立了地专机关革命造反派大联合临时筹委会(简称“临筹会”),共同审查地委、专署领导干部。并初步“解放”了一些干部。

  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贵阳棉纺厂按行政部门搞大联合的经验,3月9日,《红旗》杂志发表第五期社论《论革命的“三结合”》,盐城地区各工厂、学校的军宣队、军训团立即组织学习。广大干部群众和师生员工也渴望早日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的混乱局面,军宣队、军训团因势利导,积极做好工作,为实现“大联合”和“三结合”(即由群众组织代表、革命干部代表和军代表结合组成“革命委员会”)创造条件。盐城电厂是地区直属工业企业中最早实现“大联合”和“三结合”的单位。3月l4日,盐城电厂实现了全厂的“大联合”进而又在5月1日实现了“三结合”,有近千人参加了电厂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军分区司令员陈连生到会讲了话。盐城中学和驻城的盐城县中分别于4月20日和5月4日实现了以教学班和教研组为基础的全校“大联合”。

  1967年3月4日,盐城军分区主持召开了地专机关于部“抓革命、促生产”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省军管会主持召开的全省农村抓革命、促生产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杀上火线,彻底闹革命,大胆搞生产”。军分区政委林逸代表军分区党委宣布,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大力支持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和省军管会会议精神,决定以军分区为主,抽调地专机关部分人员成立军分区生产办公室,主持全区各项工作。办公室下设政治组、生产组、生活救灾组、农机水利组、物资后勤组、秘书组。不久又增设工交组、财贸组等。军分区副司令员张世礼任主任,被初步“解放”的地委副书记兼专员钱万新、副专员熊国香、沈国治为副主任。军分区生产办公室成立后,各县人武部也都成立了生产办公室,以县人武部为主,抽调部分干部负责工农业生产和财贸等方面工作。各公社、镇、场也以人武部干部为主成立了生产办公室,大队成立了以民兵营长为主的生产领导小组。

  3月15日,军分区生产办公室在盐城体育场举行了有3万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的全区“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会后,各行各业、各部门全面动员起来,支持农村的春耕生产。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工交、财贸系统积极组织生产和流通,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物资的供应。

  1967年2月20日和3月18日,中共中央先后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厂矿企业革命职工发出公开信,信中肯定农村人民公社、厂矿企业的各级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要求广大贫下中农、工人群众要“谅解他们,支持他们工作”。军分区生产办公室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工厂,大力宣传党中央的两封信,鼓励广大基层干部主动站出来“亮相”,一批农村社队和工厂企业的干部进入生产领导班子。盐城电厂在实现“三结合”时,共有13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厂和部门的革命委员会班子,占原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33%。在驻厂军代表的支持和协助下,地直各工业企业五六月份的生产形势都有所好转。专区纺织厂重新建立了车间、工段、小组的负责班子,一些“脱产闹革命”的职工又回到生产岗位,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质量逐步稳定,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967年夏粮获得丰收,全区446万亩三麦大豆比上年夏熟总产量增产一成以上。6月,军分区生产办公室邀请农民科学家陈永康再次来盐城,在大丰县刘庄公社新胜大队和建湖县上冈公社同心大队作示范,传授插秧和秧田管理先进技术,累计参观学习的群众达4500人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闫颖年初来盐城蹲点指导棉花生产,当年棉花获得丰收,盐城专区被国务院授予棉花生产先进单位,军分区生产办公室主任张世礼应邀于1968年2月去北京参加全国棉花会议,并在会上作汇报介绍。

  盐城军分区和解放军驻盐部队介入地方后,对一些重要部门实施军管,组织人员进驻机关单位和有关工厂、学校进行“支左”,为推动革命造反派组织的大联合,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盐城军分区和各县人武部成立的“生产办公室”,努力维持全区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减少了工农业生产的损失。但是,这种刚刚有所好转的局势并没能维持多久,不久就被造反派之间的冲突和武斗冲掉了。

  为了稳定局势,1967年3月初,江苏省军管会要求对一些制造社会混乱的造反派组织采取措施。在这之前,经盐城军分区批准,“新公安处”已将“一二六夺权”的“主力军”头目和被定为非法组织的“红铁军”头目共6人抓获。3月26日,军分区和“支左”部队又联合发出取缔“红铁军”的公告,宣布“红铁军”为“反动组织”,限令“红铁军”支队长以上骨干人员必须到公安处和各县公安局登记。同时,根据军分区的指示,公安处派人对一些造反派组织和头目进行了调查。4月6日,中央军委发出十条命令,要求保护造反的各种群众组织,随后军分区按此精神进行了复查和处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