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肩作战,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迫使美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盐城地区的许多英雄儿女,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用鲜血、生命和钢铁般的意志,为朝鲜人民赢得了安宁,也为新中国的长久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江苏革命烈士英名录》统计,在朝鲜战场牺牲(含失踪并追认为烈士)的盐城籍志愿军烈士有659人,许多英雄事迹感天动地。王兴纪和相铭这一对志愿军夫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兴纪是东台许河人,1942年,19岁的他参加新四军,194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参加如皋战斗因作战英勇被苏中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获苏中军区授予的三级人民英雄奖章一枚,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获华东三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并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10月,他赴朝参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五十五师一七七团二营教导员。11月,在朝鲜第二次战役中,二营接到命令,要求他们火速奔赴柳潭里的西兴里一公里多长的弧形阵地,切断敌军的联系,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柳潭里的美军。王兴纪接受任务后,在无棉帽、棉鞋和粮食的情况下,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带领指战员日夜兼程抢先赶到美军必经的一座小山头。美国王牌军海陆军一师一部分,为援救柳潭里的美军,用十几架飞机,七八辆坦克和数十门大炮,实施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白雪覆盖的山头弹坑密布,成了黑山头。随后,美军兵分三路扑向山头。王兴纪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7天7夜,打退了美军7次大规模进攻,饿了以雪块充饥,脚趾冻烂了也浑然不顾。这次阻击战斗共歼灭美军100多人,活捉5人,击毁敌军4辆汽车、2辆坦克,取得了全面胜利,王兴纪率领的五连荣获集体一等功。王兴纪后来和罗盛教等一起被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被誉为“英雄的政治教导员”和“政治工作的一面光辉旗帜”。1964年,王兴纪转业至盐城工作。
相铭,1946年参加东北的回民支队,1947年4月跟随蔡畅领导的土改工作团转到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回民支队改编为铁道纵队二支队,相铭被编入支队政治部宣传队。辽沈战役期间,相铭慰问伤病员过程中,见护理员奇缺,毅然当了一名护理员,被调到二支队休养所,从此成为战火硝烟中的一名白衣天使。1951年5月21日,相铭作为志愿军铁道兵二师首批援朝人员踏上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她所在的医院驻扎在平安南道的长兴里。长兴里临近前线,环境非常恶劣。一个茫茫雪夜,相铭查病房时突然发现两名特务正放火指引敌机空袭,便奋不顾身地猛扑过去,在与特务搏斗中被砍伤,但保证了医院的安全,挽救了长兴里一村人的性命。当夜有30多架美国轰炸机前来空袭,因特务放火指引轰炸目标未果,炸弹投到了驻地后面的荒岗上。1951年8月,相铭出席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英模代表大会并获朝鲜军功章一枚,同年10月出席全国铁路劳模代表大会,获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952年3月,相铭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在平壤召开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和8个国家的女性代表共同抗议美军在朝鲜使用细菌武器。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际,相铭获得了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64年,她随丈夫王兴纪转业至盐城工作。
曹致陆,阜宁县沟墩镇人,194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上海的战斗.任部队连指导员,1950年参加首批赴朝的志愿军。1952年10月,异常残酷而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曹致陆奉命率领一个排坚守一个山头阵地,接连3次打退美军的猛烈进攻,而他却在战斗中被美军射来的子弹击中胸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盐城籍志愿军英雄的名字,已经光荣地载入了史册,但还有不少无名英雄长眠于异国他乡。时至今天,盐城城乡仍有许多健在的志愿军英雄。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崇高品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3年汛期,总渠工程尚未完全达到设计标准,便接受排涝和行洪考验07月21日,运东闸出现最大泄洪流量502立方米/秒,南北两堤险情较多,部分堤身出现下沉、撕缝、脱坡等。1954年两期整修堤防,由阜宁、滨海两县治淮总队负责施工,投入2万民工,抢修南堤险段50.6公里,加固北堤堤身16公里。当年7月,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洪泽湖水位高涨接近堤顶,总渠南北堤再度出现险情。专署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采取紧急措施,动员6个县、10万多民工,突击进行南堤加固工程,从8月1日至17日,完成土方126万立方米,顶住了洪峰侵袭,保证了总渠连续行洪4个多月,安全泄洪80多亿立方米。苏北灌溉总渠的开挖,除了分担淮河部分入海泄量,还为两岸以后大面积旱改水提供了充足水源,至今一直是造福苏北人民的一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