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轩(1869〜1949) 字仲冕,号野叟,生于阜宁沟墩小马庄,后迁居复兴庄(今射阳县海河乡)。14岁考中秀才,17岁获廪生并奖给优贡生,29岁考入江西高等学堂。作文《匡扶社稷于海疆》曾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赏识。庚子赔款,陈因写《新国殇》和《再讨鸦片檄》严厉声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痛斥辱国丧权的权贵们时被除名出校,后到金陵图书馆当职员。
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陈为轩与陈如琮共同捐资创办沟墩高等小学堂和沟墩初级师范以及阜宁县中学堂,并先后担任县教育会会长、《阜宁日报》社长、阜宁文献委员会会长等职。次年选为省议员。宣统元年(1909)秋,陈为轩经伏龙介绍,秘密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盐阜地区匪、卤、旱三灾严重,民不聊生,陈为民请命,恳求江苏省军政当局抓紧剿匪,兴修水利,开发农田。民国9年,与陈如琮联名呈文省政府,要求疏浚古沙陀港和淤塞的梁家大港,得到省、县批复。民国14年孙中山逝世时,他含悲挥毫书写了“钟山千古,中山千古;俄国一人,我国一人”的挽联悬挂在追悼会场上,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赞许。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动献出银洋200元,送交上海的中国红十字会支援全国抗日;同时,发电报、信函、慰问东北三省抗日军民。民国27年2月,国民党军政要员顾祝同、周佛海派人来邀他到麾下谋事,他拒绝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