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习俗·吃暖房酒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新婚之夜,新郎家长举行晚宴,宴请出人情的亲友与本家,称“吃暖房酒”,一般叫“吃喜酒”。这是一次隆重的宴请,称“正筵”。客堂内摆设四张八仙桌,宾客多的借用邻居客堂。盐城城乡请客坐席,很讲究礼节,安排不当,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一般情况是,客堂内四张方桌中,其东北一张为一号桌,西北一张为二号桌,西南一张为三号桌,东南一张为四号桌。以一号东西向桌缝为标准,其余各桌皆依次转90度摆设,这样一号桌左手朝南为一席,右手朝南为二席;二号桌左手朝东为一席,右手朝东二席;三号桌左手朝北为一席,右手朝北为二席; 四号桌左手朝西为一席,右手朝西为二席。每张桌子与一、二席相对的为朝席,左为三席,右为四席。方桌的其余两边,左为上横头,右为下横头。上横头左为五席、右为六席,下横头,左为七席,右为八席。一、二、三、四席安排的客人,必须平辈,叔侄不能对席,但爷孙可同坐,上横头不论辈分,安排困难的长辈,可请坐上横头。第八席一般是平辈或下辈本家坐,兼管酌酒接莱。这次“正筵”舅舅、舅妈是上宾,应分坐男女桌首席,也有人家为照顾安排姑父母, 姨父母等亲戚,桌席有限, 只得将几个舅舅一桌团的。菜的档次略高, 除了四至八个小盘子外, 主菜就有“八大碗”,但就其菜的内容讲, 也仅是肉圆、土膘、鱼肉而已。酒, 则是农村土法酿制的大麦、高粱散酒。开席后,新郎父母和新郎频频出面请酒。喜公公、新郎官, 成了自然的闹酒话题,他们两人也乐于承受, “喜酒喜酒,喝得歪歪扭扭”,气氛热闹。新娘则由伴娘陪着静坐房中,不能出面。

  辛亥革命后,少数城内青年结婚,吃暖房也有独特之处。客堂内,新郎新娘坐在长排八仙桌北边,南边只放一只茶几,点燃花烛,宾客坐于长桌两旁。菜肴出齐后,宾客先向新人敬酒和献吉利话,再请新郎新娘互相喂酒、喂菜, 喂烟和喂糖。用饭时,新人碗内分别藏着苹果、生梨、糖果、红枣、 肉骨头和小酒盅等趣物。此俗已废。

  建国后,新娘静坐房中风俗已逐步废弃,两位新人往往与一班小青年同坐一桌,不时出席请酒。70年代后期,结婚开始讲排场, 比阔气,城镇青年讲究到酒店请客,坐圆桌, 主要席位由蛋盘或花巾指引。80年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结婚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婚事之风逐步盛行,喜筵标准越来越高, 由几十元发展至一二百元,桌数越来越多, 由几桌发展到十几桌二三十桌。其中第八桌为主桌,新郎新娘坐首席,但要频频外出请酒,第一桌的领导首长席是请酒的主要对象。菜的档次越来越高,从前上不了桌的毛 (鳗鱼)、 甲 (甲鱼)、蟹, 成了时兴的美味佳肴,酒动辄用茅台系列, 四川五粮液系列的高档酒。少于四五十元一斤的酒则不能上桌。新郎、新娘身着婚服,手捧鲜花,站立在宾馆饭店门前迎接来客,开宴后,新郎新娘挨桌敬酒。农村要连请三天:第一天待媒酒,第二天正日喜酒, 第三天请亲朋好友等。分发喜糖、喜烟,喜糖可分十几斤、几十斤,甚至上百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