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秋节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卢富斌 宋金祥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这一天,在外亲属都要回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这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刻”。节前,盐城民间都有比较充分的准备。通常人家除从食品店选购各种馅心的月饼外,还购买鸡、鹅、鸭等家禽宰杀,同时还买些藕、梨、菱等。此日,早上多吃圆子或饼,中午吃雄鸡或雄鸭,晚上吃月饼、糯米饼(西区俗称“粘烧饼”) 或藕饼。旧时,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由小儿取果物于盘,置方桌子室外,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家人相聚拜月。贫困人家吃普通米饼,富裕人家大摆宴席,吃团圆酒。现时,城乡“敬月”之俗已不多见,民间其它习俗尚存。一些机关和群众团体经常于此节举行港澳台、侨胞的茶话会、联欢会,工商企业举办金秋供货会、洽谈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雅士亦常借赏月之机,聚会、吟诗、写字作画等。

  中秋节的来历,盐城民间传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古代帝王习惯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古时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十五刚好在秋季的正中,所以,人们除称八月十五为 “中秋”外,还称“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达官文士也跟着效仿,此俗逐渐传人盐城民间。于是在盐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据说,此俗与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之说有关。相传有一年,八月十五夜里,唐明皇做了一个梦,他在道入罗公远陪奉下沿着神奇的拐杖开辟的道路,飞向月宫,走到美丽的宫城门前,顿时觉得有股寒气逼人,香气扑鼻,定神一看,门前一棵硕大的桂花树下,一只白兔正在捣药,门头上镶着写有“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的巨幅匾额。他们进了广寒宫,到处是奇葩瑶草,一派琼楼玉宇气派。在雕梁玉柱、富丽堂皇的大厅里,身穿洁白透明的轻罗玉纱的几百名仙女翩翩起舞,舞姿十分优美,乐曲悠扬悦耳。梦醒后,唐明皇赶紧命手下的人记下月宫里的曲调, 经过整理,便成了后来流传民间的《霓裳羽衣曲》。

  在盐城,中秋节流传最广,最为传神和深入人心的故事,要算嫦娥奔月了。据说,月亮中的美丽的嫦娥,原是古代传说中的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天界的神将,传说那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天帝派遣神将后羿,下凡人间,解救苍生的苦难。后羿领命后,带着他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劝告10个太阳,每天只能出来一个。这十个太阳仗着都是天帝的儿子,根本不理睬后羿,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故意接近大地,照得地面烈火熊熊,涂炭生灵。后羿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便弯起他的万斤大弓,搭上神箭,一口气射掉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见势不妙,只好认罪求饶,保住了性命。

  从此,后羿为民间除害美名传扬。可是,天帝知道后羿射死了自己九个儿子大发雷霆,下令不许后羿夫妇回到天界。殊不知,后羿是一位愿意为民除害的人,留在人间,求之不得。为此,嫦娥老是责怪后羿不用脑子,糊里糊涂地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弄得他们夫妇不能回到天界。再说后羿在人间继续为民除害,相继杀死了为害大地人类的各种怪兽: 巨蛇、鸷乌、狸猫, 野豕、凿齿,还有九头怪物,后羿自以为做了许多好事,天帝一定会赞许他,能让他和妻子嫦娥重返天庭。但是事与愿违,天帝根本不予理睬。嫦娥更是抱怨后羿,后羿实在受不了,便离开了嫦娥,独自外出云游去了。据说昆仑山西王母有一种“不死药”。后羿历经艰辛,来到昆仑山,向西王母讨得了西王母留给自己吃的最后一包不死药。这种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两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后羿心肠好,既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又舍不得众乡亲,他不愿一人上天,便把药带回家给了嫦娥,藏在床上的锦匣子里。这时候,人间洪水泛滥成灾,他们一无住处,二无食处。后羿为了嫦娥,带着箭猎取动物,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嫦娥忍受不了这种疾苦,一天晚上,她从首饰匣子里偷偷地取出那包不死药,凝视着天空,向往着天上生活的美好快乐。正当嫦娥沉思的时候,远处传来了后羿归来的马啼声。嫦娥急忙吞下不死药,身轻如燕,向上升起,直上云天。后羿在马背上连声呼唤,嫦娥不应。就在这时,众多天神见到嫦娥向天庭飞来,指指点点,议论她“背叛丈夫,偷吃不死药,不是个好东西!”嫦娥顿觉无地自容,不敢再飞向天上,就转向飞到寒冷的月宫去了。对负心的妻子,后羿曾几次下决心想把嫦娥居住的月亮射下来,但下不了手。后羿在既不忍心射自己的妻子,又猎取不到动物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弓和箭毁了。为民除害、受人同情的英雄后羿毁弓折箭的消息不胫而走,他的学生逢蒙暗自高兴,认为杀死师傅后羿的机会到了,杀了师傅,他便可称天下第一等射手。于是,有一天,逢蒙趁后羿醉酒,搭箭上弓,从背后向后羿射去,后羿猝不及防, 中箭身亡。天公震怒, 雷击逢蒙。后来,嫦娥后悔万分,只好独守在寂寞的月亮广寒宫里,不敢出来,身边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和一只蟾蜍陪伴着她。

  由此,盐城民间过去有送兔儿爷给小孩子的习俗。人们八月十五祭月时,供奉着“月光菩萨”,即在一张纸上画着菩萨模样的“太阴星君”,下面画有月宫和捣药的玉兔。于是就有了专供儿童祭月的造像兔儿爷。兔儿爷很神气,粉白的脸蛋,头戴金盔,身披战袍,一手托臼,一手拿杵,背插小旗,各式各样的坐骑,有老虎、梅花鹿,也有狮子、骆驼等,也有坐在宝莲花上的,祭供之后,便成为儿童玩具。

  谈到祭月,盐城民间有“八月十五天门开”之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给地主放牛20多年的长工伙计,仍身无分文,娶不到老婆。一次他患了重病,不能再去放牛了,就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夜晚被地主一脚踢开,无家可归,在山坡上的一棵桂花树下躺着,遥望明月,暗自悲伤。说来也奇,忽然月宫中有一位貌美仙女来到他的身边,问明情由,便长袖一舞,赐给这位长工伙计草屋、田地、锅碗瓢勺和锄头犁耙等等,从此,长工伙计过着自耕自种的幸福生活。这件事在人间广泛流传开来。于是,民间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夜在屋外摆桌祭月,仰祈“天门重开”,请月宫娘娘恩赐。从此以后, 月亮在人的心里更神圣了。

  供桌上的供品,月饼是不可少的,而今月饼又成为民间相互馈赠的礼品。中秋夜,家家户户团聚品尝月饼,仰望天上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在外的家人。这一天, 回娘家探亲的妇女,必须赶回婆家“团圆”。盐城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之说。就是远在他乡的亲人也会凭栏望月,思念故乡和亲人。因此,盐城民间又把中秋节称作“团圆节”,还有人会不由自主地咏颂大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人们吃月饼的习惯,盐城民间有比较多的说法,但较为有名的传说归纳起来是: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平定北疆,派出爱将李靖征讨北方突厥,李靖不负众望,屡建奇功,使得边塞安宁。八月十五这一天,李靖凯旋回京,京城长安内外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倾城狂欢了通宵。据说有一位在长安城里经商的吐蕃人,连夜做出彩色圆饼,奉献给唐太宗李世民,表示祝捷。李世民万分喜悦,接过包装华丽的圆饼盒子,抚摸着彩色圆饼,浮想联翩,盛赞大唐盛世,顺手遥指苍天明月脱口而出: “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接着,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一起分享了进贡的彩饼,众口夸奖此种彩色圆饼风味独特,寓意深长。
来源:中国盐都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