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重阳节

时间:2017- 12- 28 浏览次数: [ ]
                           卢富斌 宋金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有“以阳爻为九”的叙述。古时候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盐城民间风俗,过重阳节必须登高望远,以避灾消祸,益寿延年。盐城由于地处平原,无“高”可登,为趋福避祸,便兴此日吃糕,以表登高消灾之意。建国前,城镇熟食店在重阳节期间有专门的“重阳糕”卖。该糕用糯米粉做成,方形,上面插有五彩小旗。西乡农村,进城不便,便用涨饼替代蒸糕。俗称:“吃了重阳饼,过冬不怕冷”,“吃了重阳糕,过冬不心焦”。现时,农村重阳做饼之俗尚存,“重阳糕”仍在有些地方可见。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把老人节定在重阳,使登高与长寿的联系格外密切,每每到此节刻,老干部局、老龄委于当日活动增多,从而赋予古老传统佳节以新的意义。

  说起过重阳节这些习俗,盐城民间还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名叫恒景的汝南县人,立志为民除害。他所在家乡的汝河里有一个瘟魔每年九月初九这个时候总要上岸作恶一次,伤害人命。于是恒景拜道士费长房为师,求道学仙术,战胜瘟魔。学成功后,恒景回到家乡,按照费长房的吩咐,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早早带领妻子儿女、众老乡亲登上附近的一座高高的山头,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一个人,要大家随身佩带,瘟魔就不敢近身,又叫各位喝上一口菊花酒,就不被瘟疫染上。他安置好别人后,带上降妖青龙剑下山,专与瘟魔交战,只斗了几个回合,便将瘟魔杀死了。山上人等安然无恙,自那以后,人们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为取吉利和避灾消祸,纷纷带上菊花酒,臂插茱萸,外出登高,就把这一天称之为“登高避难节”,后来,简称为“登高节”,文人墨客就称这一天为“登赏节”。

  由此,重阳最为普遍的活动,要算登高了。历代诗人为此写下了无数诗篇,盐城民间对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十分偏爱,张口吟咏。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么,什么是茱萸呢?据医学有关资料介绍,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味极辛香,果实可吃,茎、叶入药,暖胃燥湿,有“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之功效, 是“十全大补丸”、 “六味地黄丸” 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民间在重阳这一天,采摘茱萸的叶子,连同果实用红布缝成一个小袋子,佩带在身上, 以辟除邪恶之气,起到防疫作用。

  现时,盐城兴起重阳节赏菊习俗,一般由公园等单位主办,招揽游客,但不普及。盐城人熟知,重阳佳节,清秋气爽,风霜高洁,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古称九月为“菊月”。重阳赏菊,据说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他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赏菊的人们络绎不绝,陶渊明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客人走时,他都采菊相送,诗曰:“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他吟诗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 重阳一同来。”说来奇怪,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菊花真的一齐盛开了,亲朋诗友前来争相观看,都夸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同来赏菊,并称陶公的满园菊花为“重阳菊”。
来源:中国盐都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