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电视文献专题片
铁军之魂 胜利之本
—新四军廉政文化建设
(文字脚本)
刘小清
片头:
画面空白,静谧,电脑打字声,一个字一个字地出现:
新四军以不屈不饶的、英勇顽强的意志,冲破日伪顽的夹击和封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艰险,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正是铁军艰苦奋斗精神的胜利。
胡锦涛
《新四军军歌》渐起,在音乐背景下,新四军领导人作关于党员干部教育报告的照片、有关新四军廉政教育的原始文献、根据地反腐败制度和条例、当年报纸关于廉政建设的报道、有关整风的文献、《李闯王》、《甲申记》的演出剧照、新四军大生产的照片、拥政爱民的活动照片以及老百姓支持新四军的照片等不停地出现和叠加。
音乐声渐淡。照片定格。
推出大字:
六集电视文献专题片:
铁军之魂 胜利之本— 新四军廉政文化建设
第一集《励志倡廉》
1937年7月7日,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天。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奋然而起。猎猎作响的抗日大旗,吸引着华夏大地的热血男儿为正义而战,为民族而战。
(背景画面:武汉城市以及新四军军部筹建地—汉口太和街26号)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经过国共双方近半年的酝酿谈判,一支新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光荣的武昌城下诞生了。它就是在中国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新四军。
陈毅说:“光荣革命的新四军名字,则代表着我党我军所领导的伟大的游击兵团的历史。”这就充分彰显了新四军的特征。新四军是由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的。这些游击队改编前,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长期围追堵截,在异常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在几乎勉强能活着的原始生存状态中,顽强地坚持着、抗争着。这是一种信念的支撑和精神的力量。
(三年游击战争的视频画面)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
夜行难,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
大树遮身待晓明,
几番梦不成。
陈毅著名的《赣南游击词》,鲜活生动地再现了三年游击战争的困难场面。
如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游击队走出了深山老林,走出了悬崖绝境,改编成正规部队,走向全新的抗日战场。从衣衫褴褛到统一军装,从困境游击到正规武装,从山峪林谷到全新战场,一切都面临着转变和考验。
(采访画面)徐君华(《铁军》杂志副主编、《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主编):由于新四军改编的时间比较急促,认识并不统一。因此有人认为,“现在国共合作了,新四军与国民党的军队应该一样了”,潜台词是可以享受了。而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在逐步地渗透,甚至还有金钱女色的收买引诱。部队本身也有新成分的涌入,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亦随之而来。加之市镇中触目皆是的土烟馆、赌场、妓院,环境的颓废和风俗的萎靡已成痼疾,这对新成立的新四军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新四军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抗日为民的军队。这是新四军的定位。所以发扬革命传统,保持红军本色,强化政治工作,则成了建军伊始新四军领导人的一种共识。
可以说,新四军军事工作是中心,政治工作则是灵魂。而以发扬传统,艰苦奋斗,严守纪律,反对腐败,爱惜民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则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涵。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既是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又是新四军军分会书记。他对部队政治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强调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军政素质。他的《新阶段中我们江南抗战的任务》、《一年来作战的经验与本军建军工作》等文章,是新四军建军和政治工作史上的重要文献。
在一次与记者谈话时,项英指出:“我军的一切优良传统,是构成我军战斗力的因素,坚强战斗力的基础,使我军能够以最劣势武器对抗优势之敌,能够逐渐由劣势转为优势。这是革命军队的特点,也是革命军队能够最终战胜敌人的基本条件之一。”“艰苦奋斗,是我们锻炼的传统精神,吃得苦,耐得劳,是我们的本领。”
“发扬传统,吃苦耐劳”是新四军的本领,也是新四军的制胜法宝。
(字幕:皖南南岭土唐村) 这是一个并不醒目的普通村庄,却见证了新四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1938年6月17日至19日,新四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于此召开。新四军成立刚半年左右,可谓百端待举,尤以军事建设为重。但军部的领导却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看到了政治工作对于新四军建军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这次会议制定了新四军战时政治工作方针、任务、制度等,并形成《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
在《总则》中提到:“政治工作应从政治上保证继承与发扬自己民族之一切优良传统,特别是自己军队固有的优良传统,以提高革命自信心、自觉心与觉悟性。”在对政治工作人员本身,特别提出廉洁的要求,并解释廉洁即“不贪污,不舞弊,克苦简约与士兵同甘苦。”继之,以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联合签名的训令向全军发出。其中特别强调:“本军政治工作,应该注意从政治上反对新的环境中新的动摇和堕落腐化倾向,保持与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
(采访画面)孙志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我们当年在筹备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一份1939年的新四军文献资料,标题是“献给良团全体同志”,作者陈毅。陈毅时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支队司令员。而“良团”是什么团?我们不得其解。后来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新四军在成立之初,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时期的优良传统,特别将当时四个支队所属八个团,分别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八个字命名,作为对外代号。即一团为“保团”,二团为“持团”,以此类推。“良团”即是以叶飞为团长的三支队第六团。
正是在这次给良团的信中,陈毅特别指出:“良团的艰苦作风是本军中最突出的。大家不发用费,用烂棉絮包脚当鞋穿,每天吃两餐。而你们能做到逃兵很少,能继续争取战斗胜利,维持模范纪律。这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保持和发扬。这是良团的特色,可做本军的模范。”
新四军以给每个团命名的方式,将“保持发扬优良传统”作为一个深深的烙印刻在部队中,新四军的每一个战士也都承载着这样的传统在行军、打仗。这真是一种匠心独运。只有新四军才有如此创举。“革命传统”在新四军中就是一种战斗力,就是一种制胜武器。
(采访画面)孙志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陈毅在给良团的信中,还专门交待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要模范遵守纪律。陈毅说:“我们的三大纪律十项注意是天经地义的。什么东西可以变化,我们的纪律则是铁的,必须遵守。我们的纪律是铁的,同时是自觉的不依靠鞭打刑罚,依靠我们的自觉。”
新四军又称“铁军”,不仅体现在这支部队的英勇善战和顽强作风,而且还包含着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和融入整个部队的光荣传统。
(采访画面)丁星(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铁军精神研究》主编):铁军名称的沿袭应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的叶挺独立团。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该团全体官兵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叶挺把“铁军”荣誉的获得,归功于共产党。这既符合历史实际,符合叶挺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铁军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在抗日战争初期,叶挺建议把改编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与铁军,从名称到精神,可谓一脉相承。
(字幕:皖南云岭) 叠嶂染翠的起伏山峦,茂密葱绿的森林、竹园,潺潺流水的沙石河道以及山脚下典型的徽派建筑,勾勒出云岭独特的地域风貌。
1939年2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公开身份前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周恩来此行的交通工具有些特别,他是从安徽的岩寺乘坐竹筏沿青弋江漂流而至。当天丽日融融,清风拂面,蜿蜒于黄山大小山脉之间的青弋江面上,一张两首微翘的竹筏顺流抵达云岭章家渡。一身戎装的周恩来在叶挺陪同下移步登岸,受到项英、袁国平等新四军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这一瞬间,也被定格在了新四军发展的历史上。次日,在陈家祠堂,周恩来面对新四军干部战士,做了《目前形势与新四军的任务》的著名报告。周恩来神采奕奕,侃侃而谈。其中在“新四军的发展与困难的克服”中说道:“愈在困难的条件下,愈能够显示出我们的特长,愈能够锻炼我们。我们不求在安逸的地区发展。因为安逸的地区谁也要来,谁也能够存在。我们主要地要向困难的地区发展。因为困难危险,国民党的许多部队和工作人员克服不了,忍耐不了。而我们的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铮铮之言,掷地有声,给新四军干部战士印象极深,教育极深。周恩来事实上在告诫新四军,不要贪图安逸,那不是新四军的选择。而再苦再难,新四军也能够面对。因为这是一支有着革命传统和铁的意志、铁的纪律的部队。以后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新四军始终与艰苦奋斗相伴同行。
(字幕:北京某剧场)(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在演唱《新四军军歌》);
(字幕:浙江某剧场)(浙江省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在演唱《新四军军歌》);
(字幕:江苏盐城廉政公园)(盐城老干部合唱团在演唱《新四军军歌》);
(多地老战士合唱团的演唱镜头剪辑、重迭、闪回,构成强大的旋律场)
这首激昂雄壮、节奏明快的《新四军军歌》的旋律,七十多年后依然在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华中大地形成巨大回响,久唱不衰。
也就是在周恩来视察皖南军部的某次会议上,陈毅提出新四军应该有自己的军歌,以配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部队士气。周恩来与叶挺、项英等军部领导都认为此提议甚好,并现场决定写歌词的任务就交给陈毅。陈毅觉得责无旁贷,便欣然接受。
(采访镜头)卞龙(新四军文化艺术馆馆长):陈毅写出的歌词初稿名称叫《十年》,从北伐战争到三年红军游击战争,那充满激情的岁月以及百死一生的艰难状态如画面再现,陈毅不禁激情澎湃,蘸墨挥毫。于是,便有了“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风雪饥寒/穷山野营/磨炼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年隔绝/四围孤立/增添我们独立坚持的勇气”这样诗一般情景再现的歌词。《十年》,共三十五行,彰显了新四军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采访镜头)袁振威(袁国平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少将教授):陈毅将写好的歌词交给了我父亲,我父亲又交给项英、叶挺看。他们都觉得写得挺好,但又似觉不足。于是,项英、叶挺召集我父亲以及周子昆、邓子恢、李一氓、朱镜我等人对初稿进行了集体讨论,决定将原来的三段改为两段,第一段叙述历史传统,第二段讲现实斗争。歌名由《十年》改为《新四军军歌》。改动后的歌词更加凝练地概括了新四军光辉奋斗的历程,还特别突出了新四军“东进”的战略方针等。最后仍有陈毅执笔定稿,由著名音乐家何士德谱曲。
《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激情奔放,气势恢宏。“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由此折射出新四军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和艰苦奋战的传奇经历。所有参加新四军的指战员都会唱这《新四军军歌》。
(采访镜头)傅奎清(新四军老战士,南京军区原政委):对《新四军军歌》我们有着无限的感情,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几十年来几乎都印在脑海中。我记得那是1939年,我参加新四军不久就学会唱了。在歌声中我感受到新四军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作为曾经的新四军一员,我至今仍能感受到那种精神的力量。
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让新四军在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里,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不屈不饶,去争取胜利。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这是新四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由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所以此后的新四军则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军队。
(字幕:江苏盐城市泰山庙) 盐城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因盐而名,因盐而兴,自然风景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座落在城市西郊的泰山庙是一处历史遗存,明万历年重修,规模较大,有四进殿房,两边还有若干厢房。而致该庙以后影响远及的是因为它是新四军新军部所在地。正是在这里,刘少奇、陈毅一方面指挥华中军民坚持抗战,一方面积极将新四军建设成正规化的党军。他们多次在报告中强调新四军是抗日为民的武装,强调要清正廉洁,反对贪污腐化,确保新四军成为一支人民爱戴的抗日军队。
(采访镜头)计高成(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刘少奇在盐城》主编):这是1941年5月,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给各师首长并报军委的一份电报。面对当时部队新成分多,教育不及时所导致的“影响部队中组织纪律松懈,游击主义习气很重,纪律松懈,贪污腐化堕落即脱离群众,违反群众利益等现象不断个别的发生”,刘少奇、陈毅要求部队在整训中特别注意“从政治上提高政治教育,尤其阶级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开展反贪污腐化堕落、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游击主义等倾向的斗争。对教育不改的分子,坚决撤换,概使受训。”
新四军新军部成立不久,刘少奇、陈毅即高屋建瓴地看到反对腐败,取信于民对部队建设是何等的重要。刘少奇其时既是新四军政委,又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他对整个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有着特殊的贡献。
(字幕:盐城中学正北楼) 作为抗大五分校的一处旧址,当年刘少奇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论党内斗争》。毛泽东读了《论党内斗争》后,指示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并亲自写按语,要求“全党同志注意研读。”刘少奇有着出类拔萃的理论修养和真知灼见,继《论党内斗争》之后,又有《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人的阶级性》、《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人为什么会犯错误》等文章陆续完成,形成体系。这些著名的文章,至今依然闪现着党性与廉政建设的真理光芒。
在《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一文中,刘少奇特别批评了个人享乐主义的倾向,称:“党员(任何人都一样)只要一传上这种人生观,就要丧失党员最可宝贵的品质---前进心、责任心、创造心,而变为落后的、没有出息的、腐化的废物,变为党的一种单纯的负担,甚至变为危险的人物。”为了保持党员干部的本色,刘少奇可谓谆谆教导,苦口婆心。“为了避免革命者在胜利和成功后的腐化堕落”,刘少奇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注意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强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采访镜头)刘源(刘少奇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政委):我父亲是一个党性原则极强得人,也是对自身要求及其严格得人。抗战时期,在烽火硝烟、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我父亲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去关注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这只能证明,他对我们的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我现在只要有空,还依然会去阅读他当年的那些著作,从他的思想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刘少奇对整个新四军以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重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体现,那就是《真理》杂志。
(采访镜头)彭城(中共华中局原宣传部长彭康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 《真理》杂志是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41年,由华中局宣传部具体负责。我父亲开始担任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任部长。《真理》是对整个华中党政军工作具有指导性的刊物。刘少奇对《真理》要求很高,很多稿件都亲自审定。《真理》的办刊方针也可以说是刘少奇思想的体现。
盐城市委党史办资料室工作人员对镜头介绍:这是我们收藏的《真理》杂志。我们在整理研究《真理》时发现,《真理》杂志发表了大量与廉政文化有关的指导性文章。其中包括:刘少奇的《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人的阶级性》以及时任华中局副书记饶漱石的《论共产党员的党性》。另外还有张云逸的《克服浪费,厉行节约》、钱俊瑞的《纠正在讨论中央增强党性决定中的集中偏向》、张凯的《提高党内铁的纪律》、吴芝圃的《发对不良倾向,铲除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的个人主义》、邓逸凡的《为克服党内各种不正确倾向而斗争》等。
以上仅是列举的一部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种现象,即当时华中局、刘少奇对新四军与根据地党性修养、干部教育、廉政自律的高度重视。正是通过《真理》,新四军领导人将廉政的思想和要求传达到全军及所属各根据地。
作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毅,亦非常注重部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军队纪律的维护。当年陈毅率部挺进江南后,曾总结说,大江南北有“三多”,即人多,枪多与钱多。其中“钱多”寓意经济富裕。但这又似双刃剑,富裕地区便于部队生存、发展,但又容易滋生贪图享乐和贪污腐败的行为。所以陈毅非常重视环境变化而可能导致的部队指战员的思想变化。在1941年7月所作的《论建军工作》报告中,陈强调:“只有更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使本军能胜利地应付抗战环境,不致在五色迷目、万花缭乱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 考虑到新四军在发展中“吸收了成千上万的新成分”,“特别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环境中,斗争极其复杂,外界的不良影响不断于无形中侵入本军”这样的现实,在建军中,陈毅特别强调政治建军的思想,并且提出:“我们的建军正是以高度的政治警觉性,来反对一切不良倾向,来保持和发扬本军的革命特质。”陈毅多次提到新四军是人民军队这样一种性质,要求:“我们部队的同志不要沾染国民党军队的军阀习气,切实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时刻刻记住我们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替人民服务的军队。人民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采访镜头)刘顺发(《铁军》〈纪实版〉主编、陈毅研究专家): 通常的观点都认为军队就是打仗,而陈毅却不以为然。他对新四军的建军是有明确目标的,即“八路军、新四军既于打仗的军事任务之外,还得从事政治宣传工作,群众动员工作,还得从事经济生产解决自己的供给装备诸种工作。军事、政治、生产三大任务,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日常工作。”陈毅将新四军定义为“突破历史的、古今稀有的新型军队”。
陈毅的廉政思想和廉政自律从战争年代一直延续到革命胜利。他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成为廉政警示教育的经典名句。
(字幕: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的“新四军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盐城市区,是全国最大的新四军纪念馆,陈列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系统。在“廉政建设”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条令。它们是新四军纪律严明的重要见证。
(镜头随着讲解员的声音扫描版面的制度条例内容)
可以说,廉政制度建设是新四军廉政文化中的一项极富特色的重要内容。新四军组建不久即制定有十条军规:一、官兵平等友爱团结。二、坚持政治工作制度。三、军队与民众打成一片。四、艰苦奋斗坚持到底。五、自我牺牲英勇奋斗。六、自觉地遵守纪律。七、绝对废除肉刑和打骂制度。八、不断学习军事政治。九、培养和发扬优良的战斗作风。十、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继之,又公布了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三大纪律是:服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服从命令听指挥,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十项注意是: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进出要宣传,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偿,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不杀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十项注意以后统一改为八项注意。
(采访镜头)孙国栋(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 我们纪念馆在搜集相关新四军的历史资料过程中,发现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有相当多的规范部队行为与地方干部纪律的制度条令。它们是硬性要求,必须执行的。既是军事纪律,也是廉政纪律。特别是一些制度非常具体,这很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便于对照和操作。
(采访镜头)陈文宝(新四军老战士):我是xxx参加新四军的,到部队后,我就深切地感受到当时部队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驻扎在老百姓家里。我们有规定,部队开拔前,一定要把借来的稻草捆好送还老百姓,帮助他们把水缸里的水挑满,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把老百姓的东西弄坏了,必须进行赔偿。每到一地,都会在驻地后面的空地里挖一条20厘米宽、50厘米深、2至3米长的野战粪坑,周围用稻草围起来。部队开拔前,必须用土把坑填好。此外,副班长还有一个任务,每次开拔前,都要认真检查全班遵守群众纪律的情况,到集合地点后向指导员汇报。
这些细节可以折射出新四军对群众纪律的高度重视。
与新四军相关纪律制度同步出台的有各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在《施政纲要》中都将“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肃清贪污浪费”作为重要内容。在《苏中区各级行政人员公约》、《淮北苏皖边区行政纪律暂行条例》中,还特别强强:“养成守法奉公廉洁清明的作风,不贪污不收贿,不鱼肉人民,不籍公营私,不任用私人,不阳奉阴违,不侵吞公款等。
在这些制度条例中,奖惩性条例制度尤其鲜明和突出。如《盐阜区各县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盐阜区各级行政人员奖惩暂行条例》、《淮北苏皖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修正淮海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苏中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
(采访镜头)肖力(盐城市纪委副书记):在抗日根据地的奖惩条例中,《盐阜区各县惩治公务人员贪污暂行条例》较有代表性,它完备具体,操作性强。其中明确规定:“凡公务人员凭籍职位权势,侵吞公款收受贿赂,营私舞弊及在办理社会公益事务中有贪污行为,都将受到制裁。人民或群众团体对公务人员的贪污行为有向各级政府提出检举的权利。公务人员如有建筑军用工事或购置办公用品从中舞弊,侵占窃取倒卖公有财物,收受贿赂,假势借端索要强募财物,意在图利扰乱金融或违背法令收募捐款,征用土地、民众财物从中舞弊者,均以贪污论罪。贪污超出500元以上者处死刑。”七十年前盐阜抗日根据地制定的对公务人员的奖惩条例,对当今制定相关纪律条例,依然有很强的参照性。
随着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地方财政金融、生产贸易、后勤供给以及司法等机构相继建立完善。为了防微杜渐,对这些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也特别规定有相关制度条令。
(字幕:苏中新四军廉政教育纪念馆) 这是座落在江苏海安的新四军廉政主题馆,步入其中,《新四军经济制度》赫然在目,十项内容详细明了。其中第十条规定:经济纪律严格建立,不贪污浪费公家一文,贪污浪费不爱惜公物者,应受处罚,情节严重者处死。
对财经人员亦规定有《新四军财经人员十项守则》,内容包括在经济上决不私自违反规定手续,私相通融;不得接受商人任何礼物;不准私自经营商业等细则。
正是由于财政经济工作以及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华中抗日根据地颁布了大量针对性的条例制度。如《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鄂豫边区物资统制局奖惩办法》,淮北苏皖边区颁发的《财经人员手册》、以及《盐阜区司法工作人员服务纪律条例》等。要求这些公务人员必须依法执行职务,有公正、清廉、谨慎、勤勉的修养,不得假借权势营私舞弊,以图本人或他人之利益。执法犯法,加重处罚。在财经制度上,建立有预决算制度、公开制度、审计制度等。
(采访镜头)成少伯(新四军老战士、中组部原局长) 我在盐阜根据地参加革命后不久即被调到地方财经部门工作,征收公粮公棉。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也有权利。严格执行纪律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前提。当时如何征收粮棉都有详细规定,决不允许营私舞弊。我们财经人员是实行统一供给标准的。每人每天粮食1斤2两,火草3斤,菜金0、3元,油盐各3钱;单衣每年一套,棉衣、被子两三年发一次。到时候组织上号召不领或少领。大家都能积极响应。有的只领少许布和棉花,作为以旧翻新缝补用。
盐阜区是当时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同时又是新四军三师、苏北行政公署等重要机构所在地。故这一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作任务较重。但所有的工作都体现了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镜头扫描历史档案):《华中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盐阜区行政公署为改造本区货币本位告民众书》、《一年来盐阜区财经工作报告提纲》、《前盐阜银行结账报告》、《1943年度盐阜区财物收支报告》、《盐阜区暂行供给标准》等。
正是这些档案,呈现出一段历史,以及在那段历史中所彰显出的制度的力量。
(字幕:江苏阜宁县汪朱集华中党校旧址) 1941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后,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四军及地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刘少奇提议在盐城创办华中局党校,着重培训华中部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的干部,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党校最初在盐城登瀛桥的西南的一个大仓库中。7月以后,随着日军对盐城的大扫荡,华中党校迁驻阜宁汪朱集。从此,这以汪、朱两大姓为主的村庄倍受华中瞩目。刘少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特别重视,他除了兼任华中党校校长外,还确定办学方针,并经常到党校讲课。
(采访镜头)孟凡民(阜宁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这里就是刘少奇在华中党校所住的地方。刘少奇在华中党校做过很多报告和演讲,包括有《人的阶级性》、《答宋亮同志》、《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等。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者的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也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因此,“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是党员本质的改造。”
当年在华中党校聆听刘少奇报告的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曾专门赋诗一首以抒发心情:三千俊彦集汪朱,胜败廿年识真诠。彻贯行知师马列,运筹韬略迈前贤。发扬大政明质实,心怀人民转乾坤。千户同欣“开脑子”,春风荡漾大江天。
在讨论酝酿华中出席中共七大代表的会议上,刘少奇强调,共产党员、党的干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要有很好的“党德”。
“党德”是刘少奇的创新,它有着共产党人一心为公、清廉从政、为民谋利的深刻内涵。
在《共产党人》创刊号上,张鼎丞专门撰文《介绍新四军一个模范党支部》;《建军》杂志上刊登的《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出这种“党德”的高度和力量。
华中党校搭建了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教育的一个最好平台。刘少奇、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经常通过讲课的形式,将廉政思想渗入到学员之中,增强学员的政治素质和廉洁意识。而这种廉政教育的渠道与途径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仍在不断延伸。
(采访镜头)林子秋(盐城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华中解放区干部教育史》作者):抗战时期,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在华中就办有很多干部学校。除华中党校外,苏中、苏南、盐阜、淮南等地也都办有地方党校;华中还办有抗大总校以及四、五、八、九、十等分校;另外还有各地行政学院、鲁艺华中分院、苏中公学、江淮大学、华中建大等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干部学校。不论哪个学校,都有增强党性、廉洁自律、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等教育内容。
1942年8月,在华中抗大的一次教育会议上,陈毅作了《对抗大工作建议》的报告,其中强调要创造优良的革命校风,并阐述其具体内容为: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我军传统作风之解释和叙述,军队铁的纪律的遵守,军队指战员间的革命的友爱,革命军人的自觉的学习和工作精神。而且要求学员“不损人利己,不同俗自媚,不争功自大,遇事虚心请益,不矜骄自私”。陈毅称,这是革命军事干部应有的德行和风度。
一次,陈毅在华中鲁艺作报告。他说:“我们的部队从山沟沟开进城里之后,突然发现一些干部同志嘴里发出了亮光”。众听者面面相觑,不知何指?陈毅说:“都镶起了金牙”,大家哄堂大笑。陈毅继之又举事例说:“现在部队流行‘打游击’这个词。设么叫做“打游击”呢?就是把其他同志手中所心爱的东西抢去据为己有。其实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之后,陈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批评。当年华中鲁艺美术系教授许幸之亲耳聆听,记忆深刻,并以“一次整顿军纪的报告”为题,写下了回忆。
(采访镜头)朱泽(原鲁艺华中分院学生、江苏省高等法院原院长):华中鲁艺是刘少奇亲手创办的、以培养新四军和根据地文化干部为主的专业学校。我们在校学习的时候,除了专业课之外,经常还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年刘少奇、陈毅经常到校作报告,强调学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尤其突出艰苦奋斗的教育。毕竟那是在战争的环境下,条件异常艰苦。但为了理想信念,为了保家卫国,我们坚持着、战斗着。可以说,在鲁艺的学习以及接受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益。
1943年3月和6月,时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郑位三和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吴芝圃曾分别发表了《当前淮南党内主要的不良倾向》和《反对不良倾向,铲除个人主义》的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享受观”。文章认为,个人主义是党内一切不良倾向的总根源,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总出发点,它以自私自利为基本内容,以腐化堕落、反革命为必然结果。同时强调: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为社会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服务,为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共产党员应该尽个人的责任,求阶级的享受,其最高美德是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共产党员的享受观,是一种合理的享受,就是为推动革命,为革命工作而给予必需的享受。这是首次对“共产党员享受观”的诠释。它们与刘少奇所提倡的“党德”有着共同的内涵,成为新四军廉政教育的一个亮点。
在廉政教育方面,不能不提到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内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于1942年4月对全军及华中各战略区发出开展整风运动的通知。但由于战争的环境,直到1943年4月,新四军与华中根据地才正式进入整风阶段。
其时,新四军军部已经转移至淮南黄花塘。此前的1942年3月,刘少奇奉命离开华中前往延安。7月,赴延安途中的刘少奇在给陈毅的信中专门强调:“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哪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这个声音,作为刘少奇一以贯之的思想被留在了新四军,留在了华中。
刘少奇离开华中后,由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新四军整风运动是在陈毅、饶漱石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军部要求各师首长先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检查自己的党性。陈毅在军直机关高级干部整风会上率先开展自我批评,起到了垂范引领作用。之后粟裕、谭震林、黄克诚、邓子恢、彭雪枫、钟期光、潘汉年、曾希圣等都在师或军区会议上检讨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相互沟通思想,坦诚交换意见。
(照片资料:新四军干部在讨论整风文件;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给部队作整风运动报告;黄克诚与淮海区参加整风学习的军政领导干部合影;淮南津浦路西部队在整风学习时合影;中共淮海地委编印的《整风报》,四师《拂晓报》关于师直整风的报道;《盐阜报》发表的《我在整风学习中》、《整风给我们力量》等。)通过这些历史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整风运动在新四军和华中各战略区普遍开展。各级党员干部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批评帮助,以改造思想方法,增强全局观念,提高党性修养,增强革命斗志。
(采访镜头)赖小鹏(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新四军的干部队伍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老革命干部和领导骨干。他们政治立场坚定,革命意志坚强,斗争经验丰富,领导方法灵活。但有的经历复杂,有的存在山头宗派情绪,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个别的在新的环境中发生新的动摇等;另一部分是抗战开始后从大后方投身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当时不畏艰辛,突破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投奔新四军,革命热情很高,思想活跃,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斗争历史短,缺乏经验,并由于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有的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有的遇到艰苦挫折容易发生动摇,有的思想方法片面。甚至有个别坏人或不纯分子混进部队。不论新老干部,通过参加整风,普遍受到深刻的教育,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系统的清理。
新四军在抓好中高级干部整风的同时,注重利用整风的形式,解决各地的突出问题,尤其针对部队与地方存在中的贪污腐化现象。
(采访镜头)xxx(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专家):淮南新铺会议就是一个典型。当时新四军二师在整风期间,针对一些干部的贪污浪费现象,在淮南新铺召开干部会议,以检查财经纪律、反对贪污浪费为重点,对个别犯错误的干部进行严肃的批评帮助,同时,在群众中进行反对贪污腐化的大讨论。时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的谭震林在会议结束时作长篇总结报告,第一个标题即十分醒目:淮南党内以财政经济问题为只中心的主要歪风的初步清算。并详述了今后反对贪污浪费的意见。这次会议使干部战士受到极大震动和教育。
在整风中,各师针对本地区的诸如个人享乐主义、比资格待遇、不愿到艰苦环境工作、浪费行为以及干部打骂战士等现象进行专题教育,收到较好效果。整风中开诚布公的思想交锋,实事求是的自我反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列主义学习,心悦诚服的组织结论,使广大干部对己对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得到一次较好的克服。
新四军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克服战争环境的困难,因时因势,进行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整顿党风军纪,通过制度建设以及干部教育,努力提高军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廉洁意识。正是缘于新四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中,新四军始终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片尾音乐)新四军廉政文化之歌(专门创作)
在音乐声中推出摄制单位、联合摄制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该片顾问、出品人、总监制、总策划、艺术总监、总撰稿、总编导、编导等人员名单。
下面请看第二集:《振聋发聩》
说明:
1、本集为系列专题片的第一集,主要体现新四军廉政
思想、廉政制度和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本脚本为文字脚本。拍摄时,导演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分镜头脚本。主要体现镜头的表现元素,包括视频剪裁、背景画面的处理、历史照片资料的选择和呈现以及人物采访的形式、背景等。
3、 本脚本内容所涵盖的范围为整个新四军与华中抗
日根据地,但以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内容为主,适当突出盐阜区(军部等重要机关所在地)的一些历史史实。一方面彰显盐城红色历史的魅力;另一方面凸显盐城纪委作为该片主创的地域特色。
4、 本脚本为初稿。因《新四军廉政文化》系列电视文
献专题片为首创之举,故在资料的取舍、历史的把握、主题的突出、文字的表达以及电视手段的表现上都是一次新的尝试,难免会有不足。敬请领导、专家、同行指正。
附:
六集电视文献专题片
铁军之魂 胜利之本
—新四军廉政文化建设
各集表现内容简介:
第一集《励志倡廉》
(主要表现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思想、廉政制度与廉政教育以及整风方面的内容);
第二集《振聋发聩》
(主要表现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与廉政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集《战地清风》
(主要表现新四军领导人的廉政爱民的故事、新四军中的廉政典型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集《强基固本》
(主要表现新四军关心民生,艰苦奋斗,拥政爱民以及大生产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集《晨钟暮鼓》
(主要表现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的廉政执法,廉政典型与惩治腐败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集《震古烁今》
(主要表现新四军的廉政建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各界对新四军的评价和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撰稿人介绍:
刘小清 现任市委党史办副调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家。已创作出版的个人专著有:《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散记》(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化名人在香港》(时事出版社)、《香港野史》(东方出版社)、《香港野史》一套四本(香港三联书社)、《中国百年报业掌故》(江苏人民出版社)、《红色狂飙――左联实录》(人民文学出版社)、《民国时期政要与香港》(湖北人民出版社)、《东方盐文化》(主编、总撰稿)(南京大学出版社)
策划、主编并参与创作有关新四军选题的专著有: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江苏人民出版社)
《陈毅传奇》(中共党史出版社)
《跃马挥戈――抗战时期的黄克诚》(长征出版社)
《剑指江淮――抗战时期的张爱萍》(人民文学出版社)
《盐城抗战史话》(中共党史出版社)
《新四军统战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
《飞鸿雪泥--- 文化名人与盐城》(江苏古籍出版社)
《铁军骁将》(当代中国出版社)
《新四军将帅录》(南京出版社)
《刘少奇在盐城》(军事科学出版社)
另:新四军人物馆脚本总撰稿,盐城师范学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铁军颂》脚本总撰稿等。